摘要:1905电影网专稿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胜利”二字带领我们回到那激荡人心的历史时刻,也让我们想起全体中华儿女为了胜利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作出的重要贡献。
1905电影网专稿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胜利”二字带领我们回到那激荡人心的历史时刻,也让我们想起全体中华儿女为了胜利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作出的重要贡献。
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CCTV-6《中国电影报道》特别策划推出14集系列专题《我们的胜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特别报道》,共同在光影中回顾那全民族共同书写的壮丽史诗。
特别节目由《我们的胜利——电影中的抗战烽火》和《我们的胜利——电影旋律中的抗战史诗》两部分组成。
《我们的胜利——电影旋律中的抗战史诗》将从经典抗战电影歌曲出发,以十首歌曲为切入点,从人物访谈、音乐解析、电影艺术等多个层面回溯那不屈的传奇。
本期《中国电影报道》将带您走进《游击队歌》的创作故事,回望歌声背后那段英勇不屈的游击战岁月。
上世纪3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领导下,电影界进步人士发起“左翼电影运动”。在这一时期,不仅涌现出《马路天使》《十字街头》等反映时代呼声的经典电影作品,更孕育了一批秉持进步思想的传奇影人。其中,《马路天使》中的《四季歌》《天涯歌女》、《十字街头》中的《春天里》等广为传唱的电影歌曲,均由著名作曲家贺绿汀创作。作为我国最早的一批电影音乐家,1937 年刚满 30 岁的贺绿汀,正处于艺术创作黄金期,计划在电影音乐领域进一步深耕拓展。然而,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走上了战场。
贺绿汀女儿 贺元元:1937年“八一三”以后,日本前后进攻上海,上海文艺界组织了抗日文艺宣传队,奔赴全国各地宣传抗日。我父亲是8月21号离开上海,他参加了第一队宣传队。
1937年11月,贺绿汀跟随队伍来到山西临汾的八路军驻地。这首熟悉的《游击队歌》,就诞生在这里。
贺元元:他们在那里休整了两个星期,当时彭雪枫将军接待他们,给他们看了很多实战,他们就非常兴奋,几个人凑在一起讨论,要给游击队写一首歌。他们商量好了以后,就由我父亲执笔,在老乡的房子里面一个炕上,一夜就写成了游击队歌。
与大多数或激扬或沉重的抗战歌曲不同。《游击队歌》以乐观豁达的主题、明媚轻快的旋律迅速在军内传唱开来。
贺元元:我看了我父亲写的创作《游击队歌》的经过,里面写了,它里面第一句他有几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当时的战略战术,他要体现在几个字里面,那个时候缺医少药,而且没有子弹,所以他们一定要很好的训练,每一颗子弹要瞄准一个敌人。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李淑琴:当时八路军战士讲给贺绿汀的,说他们有三不打原则,就是瞄不准的不打,距离远的不打,看不清的不打。还有就是贺绿汀他本人的音乐风格。《十字街头》里面的插曲《春天里》就是非常轻快的,这首《游击队歌》更凝练、更严谨,和《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都有很明显的区别。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 钟大丰:这个歌反映了抗日战争时代中国人心态的另外一个方面,既有赴死的决心,又有向生的决心。它是一种战斗,它这种战斗的目的是为了生存,是为了这个民族的生存,所以才会有乐观主义精神。
与此同时,这首早已在战士们之间口耳相传的《游击队歌》,也获得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认可。
贺元元:当时是我父亲指挥,很多将领都在台下听,听完了以后朱德总司令说这个歌写得好,战士就是需要的这样子的歌。
贺元元:周总理在接待越南一个军事代表团的时候,一定要我们的接待人员唱《游击队歌》。周总理说,《游击队歌》这个歌写得好,很多的文艺青年听过,听了《游击队歌》以后就参加了革命队伍。
贺元元:1943年,我父亲到延安,在一次晚会上,见到了毛主席。他就说你的游击队歌写得好,你为人民做了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你的。
此外,贺绿汀在抗日战争期间,还创作了《全面抗战》《上战场》《弟兄们拉起手来》《保家乡》《中华儿女》《胜利进行曲》《还我河山》等充满战斗热情的歌曲,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贺元元:经常有人会对我说,我是唱着你父亲的歌长大的,我是唱着你父亲的歌走上革命队伍。他们来看我父亲的时候,他们就唱歌给我父亲听,他说这歌是你写的,我父亲自己都忘记掉了。因为他那个时候生肺病,毛主席关心他,让他坐担架撤离延安,他一路走一路就写歌,写歌以后教会战士们唱。因为在行军道路上,歌谱也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了,经常是这样。所以有些歌是他自己写的,人家唱给他,人家记住了,他倒自己忘记掉了。
正如贺绿汀在《游击队歌》中写道的:“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无论谁要强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
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有力地配合并支撑了正面战场,从战略相持阶段起,抗击了超过60%的侵华日军和95%以上的伪军,并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抗战的中坚力量。至抗战胜利时,敌后游击武装共作战12.5万余次,歼灭日军52万余人,解放近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和一亿多人口。人民军队也从最初的3万余人发展壮大至近130万人。
敌后游击战,激励、鼓舞着中国人民发挥出无穷的智慧,创造出无数奇迹,最终将日本侵略者彻底埋葬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而这首旋律,在八十八年后的今天听来,也仍旧朗朗上口,深入人心。那密林里神枪手们的智慧与勇敢,后人不会忘记。
贺元元:1999年我父亲去世以后,我随单位到成都去演出,当时朋友请我在饭店吃饭。吃饭的时候,隔壁桌不认识的人,他们知道我是贺绿汀的女儿,结果他们整个一桌马上就唱了《游击队歌》,我一听感动得不行,马上就跑到他们桌前,我说谢谢你们还记得我父亲。
《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游击队歌》《大刀进行曲》《黄河大合唱》……这是回荡在中国人血脉里的旋律,这些歌曲在电影中响起,在人们的口中传唱,在我们的心里回响。电影用影像凝固了烽火岁月,而音乐用旋律永恒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当歌声再度响起,那份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决心,从未褪色。
即日起至9月10日,每晚22:00 锁定CCTV-6《中国电影报道》,留存永恒记忆,镌刻伟大胜利!
来源:1905电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