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电影《南京照相馆》正在全国热映,影片中主人公苏柳昌冒死保存日军暴行照片的故事感动了无数观众。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位银幕英雄的原型——罗瑾老人,就曾在福建大田生活了17年。
最近,电影《南京照相馆》正在全国热映,影片中主人公苏柳昌冒死保存日军暴行照片的故事感动了无数观众。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位银幕英雄的原型——罗瑾老人,就曾在福建大田生活了17年。
随着影片热映,罗瑾这位深藏功名的“平民英雄”也被更多人知晓。
范立洋 罗瑾邻居 大田一中退休教师
南京大屠杀,他是见证人。他为什么是民族功臣?他的相册在南京战犯审判中起了重要作用!
郭雪玉 罗瑾徒弟
我觉得真的是很了不起!可以说他是冒着生命危险,把这些相片留下来的。
罗峰 罗瑾孙子
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大家一定不要忘记这段历史!
这里是大田县凤山西路,四十年前,罗老就是在这里挂起了“上海照相”的招牌。街坊们只知道这位操着南京口音的老师傅技术非常精湛,却不知道他背后深藏着一段惊心动魄、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英雄故事。
谁也不会想到,这位平日里普普通通的照相师傅,竟是南京大屠杀“京字第一号”证据的原始保存者。1938年1月,15岁的罗瑾在南京华东照相馆当学徒。一天,一名日本军官拿来两卷胶卷要求冲洗。在昏暗的红色灯光下,一幅幅刺眼的画面在显影液中浮现,砍头、活埋、奸淫......这些罪恶的瞬间,让年轻的罗瑾激愤难平。冒着被杀头的风险,他偷偷加印了30多张照片,最终选取了16张制成一本相册。
为了保存记录日军暴行的“血证”,罗瑾曾将相册藏在南京寺庙的厕所墙缝。但不久后相册失踪,他被迫逃离了南京。1946年南京军事法庭审判战犯时,原日军第六师团长谷寿夫等拒不认罪。而罗瑾的同学吴旋将当年意外发现并小心珍藏的相册提交法庭。这16张照片成为“京字第一号”铁证,谷寿夫当庭失色认罪,最终被枪决。而这一切,直到1990年,罗瑾才从《文汇报》的报道中得知。他多次赴南京核实,确认那就是他冒死保存的相册。
那么,当年那个十五岁的少年,究竟是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才留存下了这本“血证”呢?
面对日军的刺刀威胁,年轻的罗瑾曾陷入挣扎。这本贴着他名字的相册一旦被发现,自己连同所有亲友都将遭遇灭顶之灾,但他始终坚信“中国人民一定会胜利”。
罗瑾晚年定居大田,当这段尘封的历史被揭开后,他走遍校园讲述亲身经历,以颤抖之手写下十余万字回忆录《历史的诉说》,直至生命最后一刻。这部生命写就的证言,已成为民族记忆里永不磨灭的丰碑。
来源:海博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