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还》已于9月3日上映,影片根据抗联女兵李敏真实回忆录改编,通过14岁女兵李童的视角,将观众带回抗联最艰难的1939年,但枪林弹雨里,中国人的脊梁从未弯折,战士们拼尽热血,用一腔赤诚和决绝在白山黑水间筑起血肉长城!
“我们抗联在东北坚持抗战十四年,仅剩七百一十二名同志。”电影《生还》让很多观众眼睛红红的走出影院。
《生还》已于9月3日上映,影片根据抗联女兵李敏真实回忆录改编,通过14岁女兵李童的视角,将观众带回抗联最艰难的1939年,但枪林弹雨里,中国人的脊梁从未弯折,战士们拼尽热血,用一腔赤诚和决绝在白山黑水间筑起血肉长城!
东北抗联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以“抗敌最早、坚持最久、条件最恶”著称,被老一辈革命家彭真称作“中国革命三大艰苦”之一。不屈的东北人民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奋起反抗,揭开中国抗日战争的序幕。主力部队西征后,东北抗联孤悬敌后仍坚持斗争,在零下三四十氏度的严寒中作战,缺衣少食、缺医少药,常以野草充饥、冰雪解渴。
东北抗联最多时期兵力也仅三万余人,却在长达十四年的苦斗中牵制了七十余万日本关东军,共歼灭日伪军十七万多人,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电影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均改编自年龄最小的抗联女战士李敏的回忆录,李敏出生于黑龙江,7岁时就加入列宁主义儿童团。在父兄的影响下,李敏12岁正式成为一名抗联战士,并在军部密营被服厂和临时医院工作。李敏也是倡导把“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写进中小学生历史教材的主要呼吁者。
电影《生还》的故事从1938年抗联密营被服厂的冬天开始讲起,由于日军重兵围剿,强化隔绝抗联与群众的联系,使抗联部队给养极度匮乏。加之东北冬季严寒的自然环境,东北抗日斗争进入极端艰难时期。缺少粮食、子弹和衣物,抗联战士通过激烈的战斗,用生命和鲜血的代价从敌人手中获取。最后,少数抗联战士跨过黑龙江,在苏联整编为第八十八国际旅,打回东北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导演高群书表示,这些在“白山黑水间日与夜的抗争”不是虚构的史诗,而是铁血铸成的历史记忆。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