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是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盛大节日。我们这一代60后,虽没赶上全民抗战御敌的烽火岁月,但不乏关于打击日本侵略者、全民抗战的记忆。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爱国主义精神早已融入我们这一代人的
焦旭东
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是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盛大节日。我们这一代60后,虽没赶上全民抗战御敌的烽火岁月,但不乏关于打击日本侵略者、全民抗战的记忆。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爱国主义精神早已融入我们这一代人的骨髓。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为世界各国人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不管是看电影还是看“小人书”,都特别爱看“打鬼子的”。像《小兵张嘎》《地雷战》《地道战》《鸡毛信》《平原游击队》,既有电影又有连环画“小人书”,我几乎是看了一遍又一遍。其中《地道战》《地雷战》这两部电影,我至少看了10多遍,仍乐此不疲,熟悉得几乎能背下整场电影的台词。
彼时的我,尤其是在反复观看了电影《小兵张嘎》和“小人书”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洋淀上,少年“嘎子”与敌人斗智斗勇,他顽皮而聪颖,在战火中淬炼出果敢和智谋,最终成为一名八路军小战士。《小兵张嘎》是新中国儿童形象的一座丰碑,曾经教育和引导我们这一代人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那个天真无邪的少年岁月,我们天生喜欢模仿电影中的打仗桥段。每看一部“打小日本”的新电影,都能将其转化为校园或巷子里意犹未尽的游戏,把影片中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的经典台词或动作模仿得惟妙惟肖,自娱自乐。这或许是男孩子成长的一道必修课。
记得看了《小兵张嘎》后,伙伴们就爱模仿汉奸胖翻译官吃西瓜的样子;我还用木头自制了一把小手枪,时不时别在裤腰上,学着嘎子的举止,神气活现。那时样板戏《沙家浜》中,阿庆嫂与日伪军胡传魁、刁德一斗智斗勇的“智斗”唱段,至今仍记忆犹新,以至于我们现在聚会时,还会有模有样地一起传唱。
我的小学年代,除了看抗战电影和“小人书”外,很少有其他课外读物。到了初中阶段,才陆续读到课本里的《赵一曼》《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后来又看了《雁翎队》等小册子,了解到抗联英雄女战士赵一曼和狼牙山五壮士等抗日英雄的事迹。通过阅读《小英雄雨来》,知道了小雨来与日本鬼子斗智斗勇并最终战胜敌人的故事;通过学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了解到抗日战争时期少年英雄王二小为保护乡亲,将日军引入八路军埋伏圈而牺牲的英雄壮举。
那时的抗战电影和“小人书”,都以其独特的叙事视角和深刻的主题挖掘,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危难之际的团结与坚韧。从《地道战》中村民们利用智慧与日本侵略者周旋,到《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战士英勇跳崖的壮举,每一部作品都生动刻画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勇于牺牲的抗战精神风貌。这些英雄人物和故事,激励着我们从小树立起面对外敌入侵时保家卫国、勇往直前的勇气和决心。
到了七十年代后期,我又开始阅读《烈火金钢》《平原枪声》《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等抗日题材中长篇小说。从这些小说里,我看到了无数英勇无畏的抗日英雄——他们有的是身经百战的将领,有的是满腔热血的士兵,还有的是普通老百姓。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抗击侵略者的钢铁长城。
这些文学作品通过讲述英雄们的英勇事迹,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抗争的伟大精神。它们对我产生了巨大影响,坚定了我的爱国主义信念和家国情怀。这些抗日题材文学作品后来都被改编为电影或电视连续剧,影响了几代人,足见抗日题材红色经典文艺作品的魅力。
转眼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又有机会陆续阅读了一些外国二战时期的文艺作品,如苏联卫国战争小说《青年近卫军》、捷克作家伏契克的《绞刑架下的报告》等。尤其是《青年近卫军》,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克拉斯诺顿地区一群不甘心做德国侵略者顺民的普通青年,在地下党领导下组成“青年近卫军”,在敌占区英勇而机智地开展公开与地下斗争的故事。
1982年,我阅读了美国作家赫尔曼·沃克的长篇小说《战争风云》后,至此形成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图景的总体了解。可以说,从童年到青年的美好岁月里,中外二战文艺作品悄然滋润了我的成长。那些影视和文学作品通过真实的历史再现和艺术化呈现,对青少年时期的我们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多维度对我们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强化了我们的国防意识和家国情怀。
在今天这个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日子里,重温那些年看过的抗战文艺作品,就是回望那段悲壮的历史。跨越时空,这些文艺作品不仅是历史的记录与见证,在当下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从那些血泪画面中感受到强烈的国耻家恨,激发出反帝爱国的热情。时至今日,抗战文学作品所凝聚的精神光芒依然照耀着我们。
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我们,虽未经历过抗战,却正是从这些作品中认识英雄、感受英雄,进而崇拜英雄的。应该说,那些抗战题材的影视作品,以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和深刻的内涵,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历史的窗口。在这些光影交织的故事中,我们汲取力量、传承民族精神,从而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来源:付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