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绝境微光中见证历史——观《南京照相馆》有感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4 15:44 1

摘要:影院里影片结束的灯光已经亮起,银幕上左半部分闪动着字幕,右半部分放着南京的老照片和现在进行比照,观众们注视着银幕,不肯离去。影片中那些震撼的画面、动人的情节,如同一把把重锤,狠狠地敲击着我的内心。那个年代、那座城市离我们很远,但是我们的心却感到同样的痛,因为我

影院里影片结束的灯光已经亮起,银幕上左半部分闪动着字幕,右半部分放着南京的老照片和现在进行比照,观众们注视着银幕,不肯离去。影片中那些震撼的画面、动人的情节,如同一把把重锤,狠狠地敲击着我的内心。那个年代、那座城市离我们很远,但是我们的心却感到同样的痛,因为我们都有着相同的民族血液,有着相同的家国情怀。

影片以南京沦陷时期的吉祥照相馆为独特视角,讲述了一群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邮差阿昌为了生存,冒充照相馆冲洗工,却意外卷入了一场关乎民族大义与历史真相的斗争。在冲洗日军送来的照片时,阿昌等人发现了能证明日军屠城的罪证照片。在痛苦挣扎下,阿昌、照相馆老板老金、演员林毓秀等几位普通百姓,毅然决然地选择冒着生命危险,将底片送出去,让世界看到日军的暴行。

细节决定成败。这部电影最打动我的,是对人物群像的细腻刻画。他们都是社会最底层的普通人,寻求自保、胆小怕事,但是面对血淋淋的现实,内心的良知被深深地唤醒:“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阿昌从一个怯懦的邮差成长为勇敢无畏的抗争者。他机智、善良、果敢,在面对日军的威胁时,那坚定的眼神和不屈的姿态,无不彰显着人性的光辉与觉醒的力量。林毓秀,原本是乱世中为了生计而奔波的演员,当她亲眼目睹日军的残暴后,骨子里的坚韧与勇敢被激发出来,她用箱子救出向日军开枪的警察、把自己的通行证让给了老金的媳妇,并对着翻译王广海发出了灵魂拷问:“万一日本人败了呢?”照相馆老板老金,他沉稳善良,有着南京人的热辣与正义,在暗房里,一张张记录日军暴行的照片在显影液中浮现,老金知道了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在关键时刻,他毫不犹豫地站出来,用拿照相机的手把底片洗液泼向伊藤,把活的希望留给林毓秀……这些平凡人,在绝境中展现出来的不屈力量,正是中国人取得抗战胜利的星星之火,也是新中国屹立东方的不竭源泉。

什么是英雄?面对日军的攻城,那些曾经懦弱又在战火中淬炼成长起来的小人物是真正的英雄。英雄不问出处,问的是所作所为,南京的土地不会忘记,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不会忘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面的每一位反抗者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

影片中日本摄影师伊藤也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他表面上温文尔雅,内心凶残无比。他肯抚摸一只流浪狗,却因不愿听哭声而摔死襁褓中的婴儿;他在人前假意和阿昌做朋友,背后却给阿昌签批两张通向死亡的通行证;他用相机记录血腥屠杀,却企图用“仁义礼智信”的书法来美化侵略……这种道貌岸然的行径令人作呕。

《南京照相馆》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南京大屠杀后,华东照相馆的学徒罗瑾冒着生命危险,秘密冲洗加印日军暴行照片,与爱国青年吴旋接力守护,最终这些照片成为审判战犯的重要证据。影片将这一历史巧妙改编,让观众看到了在大是大非面前,普通中国百姓的悲惨和在绝境中的坚守和担当。江水被鲜血染红了可以再变得清澈,土地烧焦了可以再长出青草,但是血泪如何能忘记?三十万生命写成的历史怎么能变得冰冷?当老金拉动照相背景布,展示出北京故宫、天津劝业场、上海城隍庙、杭州西湖、万里长城等大好河山时,百姓们眼中闪烁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大好山河,寸土不让”,阿昌喊得振聋发聩,穿透历史的阴霾,直击银幕前观众的心。

2025年,在抗战胜利80年的关键时间节点,这部电影的上映有着深远的意义。不仅是对观众的警醒,更是对历史的致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传承先辈们不屈的精神。

来源:民进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