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晋:“电影院”中的光荣荆棘路

快播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2 23:36 3

摘要:近期,电影《南京照相馆》的上映引发广泛关注,而其意为“铁证如山,证据确凿”英文片名“Dead to Rights”也引人深思。毋庸置疑,南京城内缝在衣服夹层里的照片底片是历史的有力见证。遥相呼应,从盖世太保监狱中传递出的一张张纸片,也同样是带着血和泪的“人的证

近期,电影《南京照相馆》的上映引发广泛关注,而其意为“铁证如山,证据确凿”英文片名“Dead to Rights”也引人深思。毋庸置疑,南京城内缝在衣服夹层里的照片底片是历史的有力见证。遥相呼应,从盖世太保监狱中传递出的一张张纸片,也同样是带着血和泪的“人的证词”。《绞刑架下的报告》正是一部由这样的纸片构成的纪实文学作品。

《绞刑架下的报告》的作者尤利乌斯·伏契克是捷克共产党员,著名记者、作家。全书依照纸片顺序分为多个章节,不仅展现了纳粹统治下的恐怖与绝望,也记录了作者和其他被捕入狱的捷克共产党员的人性光辉。他们即使身处狱中,“依然生机勃勃、快乐、勇敢,继续为活着的人们指明前景”。

尤利乌斯·伏契克

佩切克宫的“直属监狱”一直被称作“电影院”。它是一个“六条长凳一排接一排的宽大的房间”,“上面坐着候审者们僵直的躯体,面前一堵空墙宛如银幕。他们在这里等待着新的审讯、折磨和死亡”。然而,伏契克和他的同志们没有屈服于盖世太保的淫威,而是如同“伟大的雕像”一般持续着集体的抗争。有人认为“做战争最后一秒被最后一颗子弹穿透心脏的最后一名士兵”是悲哀的,伏契克却说:“假如我知道那能是我,我希望立刻牺牲”。回望华夏大地,也有无数抗日烈士的姓名与尤利乌斯·伏契克紧密相连,那便是赵一曼、左权、杨靖宇……

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为此出版了《绞刑架下的报告》的新译本。此前该书在我国出版过近20个版本,新译本是根据1995年捷克语全文评注版直译,可谓“国内出版的内容最全的版本”。而且,新译本中增加了大量翔实的注释,细致解释了书中涉及的历史背景、人物关系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等,以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伏契克的作品原貌和他留给世人的精神遗产。另外,译者蔡晓光基于十余年的研究以及前往欧洲的探访经历,撰写了新译本的附录《续上那没有写完的“happy end”》。其中既回顾了伏契克的生平、《绞刑架下的报告》的成书过程和其后的命运,也涵盖了包括伏契克手稿在内的珍贵历史图片,进而纠正了此前的一些误解。这对于国内的伏契克研究者来说是很专业的补充材料。最后,新译本还附上了伏契克从普鲁岑湖监狱寄出的最后一封信,从中可以看出他的乐观精神与对全人类的关怀。

绞索可以终止生命,但永远杀不死爱、决心与希望。这正是伏契克通过《绞刑架下的报告》传递给监狱外“千百万留在世间的人”的信念。当今世界,虽然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但战争的阴影仍未完全消散。刀枪下不应有看客,“生活中无人是观众”,全人类都有责任去描绘那“幸福的结局”。为了不让历史重演,铭记教训、捍卫正义、坚定信念,是生活在今天的每一个人都应该肩负的使命。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