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日,2025“我的电影党课”讲座活动在浙江宁波举行,电影《南京照相馆》编剧张珂以“光影证史,人民叙事——《南京照相馆》的创新表达与历史担当”为题进行了解读。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冲 通讯员 方璐
9月1日,2025“我的电影党课”讲座活动在浙江宁波举行,电影《南京照相馆》编剧张珂以“光影证史,人民叙事——《南京照相馆》的创新表达与历史担当”为题进行了解读。
2025“我的电影党课”讲座现场 记者陈冲/摄
电影《南京照相馆》提到“大好河山,寸土不让”八个字的灵感源于何处?在讲座结束后,该电影编剧张珂接受了潮新闻记者专访,并独家揭秘这八个字创作灵感源泉。
张珂作为《南京照相馆》主创领奖 受访者供图
第20届中国长春电影节闭幕式暨颁奖典礼于近日举行,电影《南京照相馆》获第20届长春电影节金鹿奖最佳影片奖,电影编剧张珂作为《南京照相馆》主创上台领取了第20届中国长春电影节金鹿奖最佳编剧奖。
获奖海报 受访者供图
张珂特别提到影片中一个特别设计,电影中,一家人分离前拍最后一张照片时,父亲给孩子展示黄鹤楼、城隍庙、天津劝业场,而最后指向万里长城时,提到“大好河山,寸土不让”八个字。
这八个字,成为无数观众心中难以磨灭的印记。张珂透露,这八个字是特意加入剧本的,灵感源于现实中当代保家卫国的戍边英雄们的事迹。
“每一个细节,都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任何创作都要遵循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谈起创作理念时,张珂提出,创作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做到真正的守正创新。“为撰写剧本,我们剧本创作团队每日在微信群中分享资料,累计研读近千万字文献、上万张历史图片,观看多语种纪录片,阅读专业书籍,深入梳理亲历者口述史。”
《南京照相馆》取材于南京大屠杀日军真实罪证影像,讲述了1937年南京沦陷后,一群普通百姓藏身于“吉祥照相馆”,与日军斗智斗勇,成功保存并运送日军屠城罪证照片的故事。
作品通过照相馆的微观视角,将南京大屠杀的宏大叙事转化为具象的人性光辉,实现历史记忆与观众情感的双向奔赴,作品以细节考据融合情感共鸣的独特风格,为战争片提供了小切口、大视野的新范式。
《南京照相馆》编剧张珂。受访者供图
张珂擅长在战争背景下勾勒细腻笔触、塑造生动群像,通过环环相扣的细节和道具符号深深打动观众。编剧代表作有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金刚川》《志愿军》《革命者》等。其作品屡获奖项,囊括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飞天奖、白玉兰奖、金鹰奖等。
张珂说,他与宁波的“奇妙”缘分,缘于一场志愿活动——2020年9月第七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其中的梁佰有烈士,寻亲成功后发现烈士生前没能留下影像资料,成为家族遗憾。为了给梁佰有烈士画像,让英雄的样子能被流传下去,他在网上结识了宁波的朋友。
一场特别的《南京照相馆》观影活动 通讯员供图
今年8月,宁波影都办了一场特别的《南京照相馆》观影活动。“好友在朋友圈提议将一顿没花出去的饭钱用来买电影票,送给宁波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看。我看到后马上响应,最后我们包下一整场电影,117位孩子前来观看。”张珂说,“宁波的好友张罗活动、宁波籍导演张弛记录活动、宁波电影集团提供免费的服务,整场观影活动让我十分感动。”
“不管是做志愿的人,还是做电影的人啊,我们都在这个暑假,通过电影的形式将更多的心汇聚在了一起。”张珂说,“如果有机会,我要把梁佰有烈士的故事拍成电影,让他的故事被更多人记住。”
电影海报 通讯员供图
据悉,《南京照相馆》自7月25日上映以来,总票房已破28.9亿元,位居2025年暑期档电影票房榜首,刷新了中国影史暑期档历史片票房纪录,该片已宣布密钥延期至今年9月24日。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