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东方主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不容置疑!总台CGTN近期推出专题片《东方主战场》、AI系列短片《同战·同心》、系列专题片《历史的暗影》等重磅节目,以国际视角讲述抗战故事,纠正西方二战叙事长期忽视、弱化东方战场的问题,提升中国在二战国际叙事中的话语权和影响
东方主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不容置疑!总台CGTN近期推出专题片《东方主战场》、AI系列短片《同战·同心》、系列专题片《历史的暗影》等重磅节目,以国际视角讲述抗战故事,纠正西方二战叙事长期忽视、弱化东方战场的问题,提升中国在二战国际叙事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东方主战场》:坚守与同盟的双重担当
专题片《东方主战场》采访众多国际二战史专家,力证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局的重大贡献与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强化中华民族抗战史实国际关联度,增强海外受众对东方主战场的认知。
1935年,正值民族危亡之际,田汉、聂耳创作抗战歌曲《义勇军进行曲》。该歌曲曾被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演唱,并在美、英、苏、法等国广泛传播,激励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起来!不屈的民族交响》围绕该歌曲展开叙事,在激昂的旋律中唤起同盟国的共同记忆和情感共鸣。
1940年8月,纳粹德国对英国展开大规模空袭,八路军在中国华北发动“百团大战”。两场战役看似独立,实则联动:百团大战打乱了日军的“南进计划”,间接缓解英国在东南亚的防御压力。《重返百团大战破袭之夜》通过时空对照、国际见证等方式,突出中国敌后战场与欧洲主战场的战略呼应。
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仁安羌、密支那取得的正面战场胜利,帮助英美同盟击退日军。《1700公里 用鲜血浇筑的“生命线”》采用硬核战史加人文温度的平衡叙事,以中国远征军滇缅作战为主线,以中美英盟军协作为副线,彰显中国军队为太平洋战争胜利做出的贡献,同时呈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并肩战斗深厚情谊。
短片《诺尔曼·白求恩》通过栩栩如生的画面,串联起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著名援华医学专家白求恩的重要人生节点。短片着重描述他毅然奔赴中国、组建战地医院、完成上千台手术、因救助伤员牺牲等在华期间的动人往事。该片采用人性化、故事化的叙事手法,深刻阐明白求恩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争取全人类自由解放的国际主义精神。
短片《友谊长存——穆蔼仁的中美情缘》运用AI技术,创造性地重现了原美国飞虎队中尉穆蔼仁与抗日志士陈世明从师生成为战友的故事,创造性地使用援华抗战国际友人穆蔼仁的独白视角,回顾他投笔从戎、支援中国抗战、书写中美民间不灭情谊的一生。日前,穆蔼仁的家族后人穆言灵来到福州,与百岁抗日志士陈世明共同拜谒福州抗日志士纪念墙。
《历史的暗影》:各国携手御敌的壮阔历程
系列专题片《历史的暗影》将镜头对准全球范围内的同盟力量,揭露日德法西斯的残暴行径,生动再现各国人民携手抗击法西斯的壮阔历程,让这段跨越国界的集体记忆得以鲜活传承。
二战期间,菲律宾华侨青年组建“华支”游击队,成为连接中国与菲律宾抗敌力量的重要纽带。为还原这段历史,CGTN与菲律宾ChiNOY TV联手制作专题片《烽火南洋・华支传奇》,通过采访“华支”后人和当地历史专家,将这段尘封的故事呈现在观众面前。这段往事不仅是中菲人民携手抗敌的壮丽史诗篇章,也是中菲传统友谊与团结合作的生动见证。
1942年,澳大利亚“海鸥支队”200多名士兵被日军押送至海南从事苦役。约10名士兵冒死逃脱后,在当地抗日力量的护送下抵达老欧村。村民们不顾危险为他们提供食物、医治伤病,甚至帮助他们加入中国抗日队伍。专题片《海鸥支队》中,百岁老人张任昌回忆起当年的场景时眼含热泪,博物馆馆长秦薇则通过实物史料还原了这段历史的细节。
这些节目在CGTN多平台及海外社交平台上线后,引发强烈反响。众多网友留言互动,纷纷表达铭记历史、珍视和平的心声。
网友@ZenLH直言:“中国牵制百万日军的牺牲,是太平洋战场盟军胜利的关键。”
网友@JoseLopez-ys2oz感慨:“珍珠港被袭前十年,中国就已在为世界反法西斯而战。”
来源:京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