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初秋,荧幕之上刮起一阵岭南武风——8月26日至3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CCTV—9连续六晚播出11集纪录片《功夫佛山》精选6集,以光影为笔,以城市为卷,将佛山的功夫哲学写入现代文明的肌理,让千年武魂在人间烟火中焕发新生。
这个初秋,荧幕之上刮起一阵岭南武风——8月26日至3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CCTV—9连续六晚播出11集纪录片《功夫佛山》精选6集,以光影为笔,以城市为卷,将佛山的功夫哲学写入现代文明的肌理,让千年武魂在人间烟火中焕发新生。
六夜荧屏见真章,功夫深处是人间。镜头穿梭于陶窑炉火与摩登楼宇之间,纪录片以“一集一重境”的叙事脉络,从蔡李佛拳的刚柔并济到武馆经营的经纬之道,从醒狮少年的梦想舞台到智能制造的精微之技,揭示出“功夫”早已超越武术范畴,升华为佛山人治业、生活、创新的共同哲学。“功夫佛山”四字,既是招式,更是心法。
烟火街巷藏绝技
寻常处处见武魂
梅花桩上的醒狮回转腾挪,木人桩前的“寸劲”拳拳到骨,粤菜师傅的猛火颠锅镬气十足,聚光灯下的武生演绎滚烫的艺术生命——《功夫佛山》纪录片以诗意的视觉语言诠释了“烟火有绝招,处处见功夫”的城市密码:一拳一世界,一步一乾坤。
该纪录片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叙事,将佛山深厚的武术文化底蕴和现代城市风貌完美融合,展现了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每一帧画面都透露出岭南文化的风骨与韵味,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上,感受着功夫的魅力与历史的沉淀。
《功夫佛山》剧照。
当拳风融进市井烟火,当匠心化入时代潮流,佛山功夫不再是庙堂之上的传说,而是街头巷尾流淌的生命律动,是工程师调试设备时的毫秒之争。
《功夫佛山》的热播,不仅让更多人了解了佛山这座城市的武术文化,更激发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纪录片中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都鲜活而立体,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岭南风骨的精髓,也让观众在欣赏中感受到了功夫背后的时代密码。
武馆、功夫角遍布佛山的大街小巷,在南海、禅城、顺德等区域,阮奇山咏春堂拳馆、鸿胜馆等一批武馆仍在招收弟子,习武之人随处可见,不同门派的武者们齐聚佛山,弘扬武术文化。这部纪录片的成功播出,不仅是对佛山武术文化的一次全面展示,更是对岭南文化的一次深刻挖掘和传承。它让人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命力与影响力,也激励着更多人去探索、去传承、去发扬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功夫佛山》剧照。
自8月26日至31日,11集纪录片《功夫佛山》精选6集每晚在央视黄金档播出,随后每集重播两次,实时收视数据显示,全球超2亿人次通过大屏进行了收看。央视纪录频道将本片列入暑期推荐、本周看点推介。
同时,视频号官宣推介、微信推文、微博每日推送两条相关内容,连续进入微博同城热搜,并获得人民日报、中国外文局解读中国工作室、澎湃新闻、搜狐、腾讯等媒体的重点关注。
顺德融媒以文图、短视频、电视、广播等形式推出二次宣传报道近30条,全网总阅读量超25万次;接下来,纪录片第二轮11集完整版也将在学习强国、爱奇艺、优酷、腾讯、b站、YouTube等平台上线。
人文经济相激荡
时代意义再解读
本片由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顺德融媒制作,是广东省广播电视局“广东故事”纪录短片扶持项目、佛山市文艺精品扶持重点项目、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竞争性扶持项目。
全片以“坚韧不拔、精益求精、尊师重道、止戈为武”的功夫精神为主线,通过多个富有代表性的故事,展开一幅充满岭南韵味与现代气息的生活长卷,它不仅是一部记录武术表象的文化纪录片,更是一次深挖城市精神内核的影像探索。
《功夫佛山》剧照。
纪录片最深刻的突破,在于将功夫哲学置于现代经济的语境中重新解码。佛山以“人文经济学”的实践证明:功夫精神中的“专注”“坚韧”“创新”,正是驱动制造业迈向高端的文化内核。传统武术追求的“身心合一”,与现代产业倡导的“匠魂技融”,在此达成跨越时空的和鸣。
当世界追问“传统如何走向未来”,佛山以功夫之道作出回答:拳法可化入智能制造的精密度,武德可融为商业文明的诚信法则,集体武魂可铸成产业协同的凝聚力。
而这片土地也正在用行动证明,绵延千年的文化传统非但不是发展的包袱,反而是迈向高质量征程中最深厚的“内功心法”。
收官之夜,镜头定格于网约车司机蒋银林始终放置在车头的偶像李小龙公仔——古老武魂与未来之光在此交汇,希望就在下一个转角。《功夫佛山》之所以激荡人心,正因为它让我们看见:一座城市的伟大,不仅在于经济数据的增长,更在于将文化血脉转化为面向未来的生命力。
岭南风骨终不老,功夫深处见中国。这六夜荧屏之旅,既是向佛山致敬,更是向所有在平凡岗位上以“功夫精神”书写不凡的中国人致敬——因为真正的“绝招”,从来就藏在我们沸腾的生活里。
文/顺德融媒记者邵姮
来源:佛山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