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比《满江红》电影残酷:南宋没人感激岳飞,人人都想对金和谈

快播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1 08:56 4

摘要:南宋的故事,说到底,是一部摇摆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老剧本。你说世上哪有不分对错的选择?可有时候,好人拼死,皇帝畏缩,百姓惨淡,终于迎来松一口气的和平——于是是错是对,谁又说得准呢?偏偏像岳飞那样,光风霁月,壮志满身,那种“我非要拼到底”的人,活得往往最苦。赵构要

南宋的故事,说到底,是一部摇摆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老剧本。你说世上哪有不分对错的选择?可有时候,好人拼死,皇帝畏缩,百姓惨淡,终于迎来松一口气的和平——于是是错是对,谁又说得准呢?偏偏像岳飞那样,光风霁月,壮志满身,那种“我非要拼到底”的人,活得往往最苦。赵构要和谈,秦桧在一旁撮合,全天下的冤屈也由此埋下根,到头来,谁成了局里的笑谈,谁又成了旧梦里的鬼魂?这一篇事,多少人都觉得自己说得明白,其实可能,没谁真能搞明白。

迁都的那一年,1190,人心本来已经涣散,临安也不过是江南一角,周围徽州、广信、湘潭、浙江……说是南宋的疆土,其实只是剩下的零头。北边金兵就像是赶鸡撵鸭,追着南宋一路打,一边割地一边掠人,谁还指望能翻身?而这种大乱之下,老百姓真是吃不上饭——不是比喻。河南那边的村子,枪火一过,屋子半倒,田地全荒。岳飞攻过朱仙镇时上报,说开封连给官府交税的人家都找不到,那里剩的,只有荒草和鬼魂。

至于其他地界——徽州浙地,算老天照应,没被完全屠光。但人口也逃亡得来不及,夜里哭喊声从屋后的小路响到河堤,大户人家能逃,有钱有亲戚,譬如隔壁表叔夜里叫人套车连夜西走。至于那些没几亩地的穷苦农家,只能拉着孩子钻进山林,听天由命。有人说“军兴以来田多草,百姓以草充饥。”其实“草实”多难吃,只有吃过才知道;放碗里煮一锅,苦得牙掉。

彭时是当年的中书省官,跑安徽泗县查赈灾,说当地穷得新生孩子都不养,生了女儿直接埋掉。我看到这事的时候心里堵得慌——什么样的绝望,才会让父母亲手送走自己的骨血?也怪不得有人说,那时候活着的人都是曾经活下来的——死人比活人多,偷生和投奔强敌,哪个更卑微?

四川和浙东,也差不多。四川号称天府之国,经年劫掠下来,连最官面儿的文书都忍不住写:“横敛多,民不堪命。”浙东老百姓,只要是女孩都不敢养。人人都怕,女儿再大些,闯进一队兵,抓了就带走。什么朝代,原本没人管了;活着都难,讲什么贞操礼义。

赋税还在加。前头打仗,后头催粮。浙江一带,到了要上贡前线军粮的时候,有人宁肯杀了自家孩子,也不想再交绢帛。是愚昧吗?还是穷怕了?反正,十几万户——一夜之间就像从人间蒸发了。

江西是个特别让人唏嘘的地方——原本鱼米之乡,这会儿贼匪满地走。家里没男人了的,女人自己上山砍柴,要不就被拉去做贼。突然有一批你不认识的人冲进来,抢了点粮食,还算仁慈,反正官也不敢拦!小吏们看到这局势,自己都想逃命,哪里还敢管百姓死活?失业的,拖家带口当山贼,越闹越大。

淮南、两湖挨过几轮大军,田地都没人种了。每过一程,村庄十家剩一,下脚一马平川。刚长出来的禾苗,根本没人收。

在这样一锅乱麻里,南宋的统治者和权贵们——想象一下啊,这边是老百姓喝野菜汤,那一边呢,多少文官武将,还想着比阔摆排场。李纲、赵鼎那种响当当的主战派,就连这些人的日子,都是灯红酒绿,嘉宾满座。李纲有名的古董、侍妾、歌女,宴请一开几个厨子抬着大锅大瓢、几十个担子粮食,逢人便夸自己家“气派”。赵鼎呢,住处不够就又盖房,四角点香,说什么“香云绕梁”。看来,一朝乱世,也架不住有人学会了活得滋润。

武将也一样,韩世忠、张俊、刘光世,谁都没少捞点油水。有人批评他们贪奢,其实到了那个圈,清清白白反成异类。有人家一辈子没娶老婆,偏要打一笔外债纳妾凑热闹——穷都要穷得风光。

说起“养兵”,原本是整个国家最后的救命稻草,多少人盯着这碗军饭。可说白了,弄虚作假的多,一屋子名义上的士兵,实际一小半都不在营里,养空头兵,领着双份薪水。不止底下人捞钱,高官一手包揽“吃空饷”,拿出名将像岳飞,也不能例外。朝廷的帐薄厚得能砸死人,但能上阵的兵,说不定万把人。

这些贪滑只会越演越烈。地方法吏,专精私藏国赋、巴结地方纨绔豪绅,谁管你老百姓的死活?平民成了大户的长工,租地都难;大户的田地一片连一片,穷苦人日夜上山打柴,孩子没书读,考科举的希望也慢慢断了。

然后我们回头看赵构。绍熙六年定都临安,他也明白,金兵没打下来南宋,不是饿瘦了就是给打怕了。可再这样下去,连南宋的骨头渣都不剩。最可怕的是,人心也随着金兵一波波攻势散了。围观热闹的文人骚客都纷纷投敌,譬如苏轼子孙的苏辙,竟然给金国写了嘲讽自家祖国的文章。这种“家国不分”的日子,屁股还没坐热,就换了心意。

主战派像岳飞,不服气地一仗一仗打上去。可高宗庙堂里人心难测,金国大兵压境,皇帝眼里只有保命,岳家军成了眼中钉。高宗一度想把岳家军全灭,是张浚“拦刀救美”,才没出大乱子。可岳飞心里哪还有拼的胆?外头打仗心有余悸,里面还得防着自己人。

紧跟着,秦桧挑头,张俊凑热闹,开始帮着朝廷劝和。要给金国多少多少银子、年年进贡,割地赔款,这些主意都出来了。这种话一出口,满朝文武松了口气:“终于不用打啦!”至于割地丢人,百姓过得怎样,都可以不管。

战争让赋税失衡,兵乱拖着贫穷,连岳飞老家都沦陷在现世悲哀中。江西、福建,盗匪风起云涌,百姓摊上救荒青苔当饭吃。至于“吃军饷”“吃空饷”,百姓被折腾得只能自求生路。有人饿着肚子,看朝廷上下分肥,如意算盘精着呢。

赵构连年挨打,终究顶不住压力,终于让步求和。绍兴十一年递上国书,和约达成。某种意义上来说,南宋总算还有喘口气的机会。赋税下来,农民负担轻点,百姓或许能多过一季。短暂的安静里,大家不再担心门外有兵,日子却到底没太大起色。长年伤痕、腐败衰败,国力就像霜后的秋叶,怎么也翻不了身了。

当然,主战派面对和议,心里总有疙瘩,不服却不敢吭声。有人指望再度抗金,但大势已去,壮志难酬。偶尔有陆秀夫那样的后起之秀,勉强撑住了最后一点血性,等到南宋后期又是一轮挣扎——奋斗几回,终归还是被现实打碎。

说起当初的决断,议和当真是别无选择吗?是南宋人自己的软弱,还是明智的自保?岳飞死得冤枉,每个人替他不值。但我们回头问一句,如果没有那场议和,百姓还能不能熬过战火?如果全都和岳飞那样拼命,是不是人间会更久地没有一星火光?

大多数日子,南宋人碎步蹚过的,就是这泥泞不堪的现实。最终,和平来临,士兵放下兵器,百姓在春天又播新种……可已经过去的,好像永远不能回头。有时候,道理不一定能说清,命运偏偏就这么兜个大圈,把最刚烈的魂魄困在最无奈的选择里。你说这段历史里谁对谁错?怕是真没法给个结论。也只能喟叹一句:人生,哪有完美答案。

来源:进取百灵鸟M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