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龙到吴京:百亿票房榜的“换血”藏着电影圈最真实的生存法则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1 13:50 2

摘要:以前咱一提谁能扛票房,脑子里第一反应都是成龙、周润发这些香港大哥,觉得他们一出场,电影票肯定卖得好。可你现在再去看那个百亿票房俱乐部的名单,满屏都是吴京、沈腾,连刘德华都快成港星里的“独苗”了——这事儿是不是特奇怪?

你没发现吗?现在电影圈的百亿票房榜,早变天了!

以前咱一提谁能扛票房,脑子里第一反应都是成龙、周润发这些香港大哥,觉得他们一出场,电影票肯定卖得好。可你现在再去看那个百亿票房俱乐部的名单,满屏都是吴京、沈腾,连刘德华都快成港星里的“独苗”了——这事儿是不是特奇怪?

还有更有意思的:有的演员你说他演技多顶尖吧,也不见得,但一部接一部片子能卖钱;有的演员戏路特宽,啥都能演,票房却总差口气。这里面到底藏着啥门道?今天咱就像唠家常一样,把这事儿说透,看看现在想在电影圈“吃香”,到底得靠啥。

先说说最明显的:电影圈的“江山”早换主人了。不是港星不使劲,是看他们的人变了。以前追着港片跑的70后、80后,现在大多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早上送孩子上学,晚上陪老人吃饭,周末还得收拾家务,哪有时间专门去影院看“江湖大哥打打杀杀”?而且港星拍的东西也没咋变,还是老一套的警匪、黑帮,可现在观众更想看到跟自己生活有关的、能让人心里热乎的故事,老套路自然没人买账了。

但市场也没闲着,旧的不火了,新的马上补上来。现在最吃香的就两类片子:一类是战争动作片,一类是喜剧片。你看国庆档、春节档这些“黄金日子”,肯定有一部像《长津湖》《红海行动》这样的片子——画面燃,讲的都是咱中国人的事儿,看得人又热血又感动,票房轻松就能破几十亿;喜剧片就更实在了,这几年大家日子过得都有点压力,进影院不就想图个轻松?像《你好,李焕英》《满江红》那样的,又能让人笑出声,又有点温暖的小感动,不管是年轻人还是爸妈辈,都愿意买票看,妥妥的“票房硬通货”。

趋势就在这儿摆着,能不能抓住,就看演员会不会“顺杆爬”。有的人就踩得特别准,吴京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别人还在拍老掉牙的动作片时,他直接搞出了《战狼2》——把爱国的劲儿和精彩的打戏揉到一块儿,一下就火了;后来又拍《流浪地球》,开了国产科幻的头,这两步走对了,直接成了百亿票房里的“大哥大”,谁看了不佩服?

还有刘德华,别的港星还在犹豫“要不要跟大陆市场搭边”的时候,他早早就动了——拍合拍片,甚至还去演《流浪地球2》这种科幻大片,没守着老港片的圈子不放。所以在港星集体“没动静”的时候,他还能留在票房榜里,这都是自己拼出来的。

除了跟着趋势走,“抱对大腿”也很重要。现在观众就认“系列电影”,一部好的系列片,能直接把演员“捧上天”。最明显的就是《唐人街探案》——王宝强本来就会演喜剧,靠这个系列更稳了;刘昊然呢?以前就是个刚出道的小年轻,跟着“唐探”拍了三部,直接从“小鲜肉”变成能扛票房的演员了。这就跟咱上班一样,跟着好项目,自己也能成长得快。

不过也不是所有“标签”都好用,有时候演员的“人设”就是把“双刃剑”。比如张涵予,他一直演硬汉——不是警察就是军人,以前总有人说“他戏路太窄了”。可没想到这两年战争片火了,他的“硬汉”人设刚好对上了胃口,《长津湖》《中国机长》里的角色都特出彩,劣势反倒变成了优势。但话又说回来,要是以后战争片不火了,他还没找到新路子,那票房可能就悬了,这就是人设的麻烦处。

当然,不管趋势也好、系列片也罢,最后能让观众一直买账的,还是演员自己的“真本事”。沈腾就是最好的例子,他演喜剧不是靠瞎咋呼、讲烂段子,是那种“一本正经地搞笑”——《夏洛特烦恼》里的夏洛,《满江红》里的孙均,都带着他独有的劲儿。现在观众只要看见电影海报上有沈腾,就知道“这片子肯定能让我笑”,这种信任感,比任何标签都管用。

现在的年轻演员也挺懂这个理儿,比如易烊千玺、刘昊然。他们不光长得好看,还愿意沉下心来演戏——易烊千玺在《少年的你》里演的小北,看着就让人心疼;刘昊然在《一点就到家》里演的农村小伙,也特接地气。再加上他们能拿到好剧本、有靠谱的资源,自然就慢慢起来了,成了票房榜里的“新鲜血液”。

但话说回来,演技好还不够,“选的路对不对”“名声好不好”更重要。有的演员明明有实力,却因为走错了路,慢慢就没动静了。比如黄渤,以前是“喜剧一哥”,后来想拍艺术片,虽然口碑不错,但看的人少了,票房也上不去;张译最近甚至说想“歇一段时间”,怕自己状态不好,毁了作品;还有李晨,本来靠《奔跑吧》攒了不少人气,可后来拍的片子没水花,再加上个人名声受了点影响,现在也扛不动票房了。你看,演员每一步选得对不对,直接影响自己能走多远。

其实电影圈的这些变化,说穿了就是“观众用钱包投票”。以前大家看电影,可能是冲明星、冲情怀;现在不一样了,大家更在乎“这片子好不好看”“能不能让我有感觉”“演员演得像不像真的”。港星的没落不是偶然,吴京、沈腾的成功也不是运气,是他们摸准了观众的心思,跟上了市场的节奏。

以后电影圈还会变,可能会有新的“票房大哥”冒出来,但不管怎么变,有一点肯定不会变:能让观众看了觉得“值”的片子,能用心把角色演活的演员,永远有自己的位置。你觉得下一个能扛住百亿票房的,会是现在的年轻演员,还是会冒出个让人没想到的“黑马”?

来源:向阳新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