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贾玲,前几年还是大家心里那个带来欢笑的喜剧达人,如今却在电影圈活成了“风口浪尖”。要说最近网友们最关注的娱乐圈大事,绝对少不了她新片《转念花开》杀青后的那一阵全网抵制。从《你好,李焕英》到《热辣滚烫》,再到如今贾玲第三次冲击大银幕,那些争议、质疑简直跟高票房一
贾玲,前几年还是大家心里那个带来欢笑的喜剧达人,如今却在电影圈活成了“风口浪尖”。要说最近网友们最关注的娱乐圈大事,绝对少不了她新片《转念花开》杀青后的那一阵全网抵制。从《你好,李焕英》到《热辣滚烫》,再到如今贾玲第三次冲击大银幕,那些争议、质疑简直跟高票房一起追着她跑,让人直呼“世态炎凉,人红是非多”也不过如此。
时间倒回到2021年春节,由贾玲亲自执导、主演的《你好,李焕英》横空出世,票房五十四亿,直接把她送上了中国影史女导演第一宝座。一部怀旧催泪、主打亲情的电影,硬是靠贾玲在各种节目里倾诉的童年故事,把全国观众的眼泪和票房一起收割了。得票房者得天下,贾玲一夜之间身价暴增,手里的“大腕娱乐”也水涨船高。
后来贾玲尝到甜头,迎来了第二次导演挑战——2023年春节档《热辣滚烫》。这次营销更是“出神入化”,提前一年就开始处心积虑做宣传,贾玲甚至玩起了“神隐”,一年不露面,直到电影快上映才以瘦了一百斤的新形象亮相。全网一时间风云变幻,大家的手机刷屏都被她的励志减肥故事占领。广告宣传、社交话题、新闻报道,凡是能露面的地方,贾玲都成了主角。仿佛这部电影不仅是拍给电影院看,更是贾玲体重的年度总结大会。
《热辣滚烫》票房又是一波高歌猛进,短短几天,票房冲到三十四亿。但看热闹的不嫌事大,买票的心凉半截。观众刚出影院直接表示——被骗了!说好的励志故事,结果剧情空洞,情感尴尬,原型翻拍自日本电影《百元之恋》,但不少人觉得水土不服,根本无法打动中国观众。营销和实际观影体验的落差,让电影口碑直接掉进沟里。网络上关于“诈骗营销”的批评接连不断,各种评价就跟菜市场吆喝一样热闹。
贾玲的“票房神话”也带来了圈内的反弹。有导演、影评人甚至直言她的电影是“践踏中国电影尊严”,全靠包装和炒作,作品没啥实际水准。有人说,贾玲已经不是那个乐呵呵的小品演员了,她已经成了电影资本的代言人,拍电影就是为了圈钱。网上关于演员地位的刻薄话也多了起来,甚至连“戏子本是下九流,搜刮民脂民膏”都掏出来嘲讽一番。可见大众从捧到踩,嘴巴比变脸还快。
更有意思的是,今年贾玲新片《转念花开》还没上映就被吐槽到天边。杀青当天就冲上热搜,结果网友的关注不是祝福而是质疑——上次“骗”了一波,这次还想圈多少钱?杨紫作为主演也倒了大霉,网友们无差别攻击,谁沾谁背锅。对剧情的质疑也不少,有人认为电影基本搬运了《人间草木》,甚至被批评是“偷故事来收韭菜”。贾玲的“大腕娱乐”票房预测也不太乐观,和前两部作品比,仿佛一下子从天堂掉到地面。
其实,贾玲一路走来,绝不是“开挂”那么简单。从春晚舞台站稳脚跟,到辛苦转型拍电影,期间各种哭笑不得的故事一大筐。但现在的她,好像已经不再是那个只关心“怎么让观众笑”的喜剧演员了,更多是在资本市场被推着走,不得不拿票房去证明自己。观众对营销套路的反感也越来越明显,文化市场终究还是那句老话:你可以骗观众一次,没人会被同样的把戏糊弄第二回。
这几年,贾玲在娱乐圈和资本世界里来回穿梭,成了风向标一样的人物。有人分析她的电影成功是情感营销,也有人说是审美放水。其实说白了,大众对她的态度,就是“爱过也狠过”,没有铁打的明星,只有不变的观众口味。每一部大卖的作品,背后都是情绪和市场的试水,但如果只靠营销打天下,迟早蛋糕要翻。
再说回这次新片,贾玲想破局,挺难的。网友不是吃素的,谁还没点火眼金睛?早已经不是信息闭塞的年代,那些幕后故事能扒个底朝天。电影界的舆论环境比当年两部神作时复杂得多,观众想看新东西,不怕花钱,但绝对不想再被套路。杨紫,“杨幂噩梦”都见过了,这次无端被拉下水,多少有些无妄之灾。贾玲依旧坐在办公室点票房数据,是不是怀念自己初登春晚时的无忧无虑?谁知道呢。
其实电影市场潮流总是此起彼伏,今天你是热门王牌,明天可能就被质疑拍烂片。贾玲算是被“自来水”推到顶,又被质疑淹到底,有点像坐在跷跷板的一端,不知道下一个接力的是谁。谁都清楚,流量和情感营销能短时间带来观众,但电影质量才是真正的“恒久之计”。观众虽然会付钱看好玩的东西,但他们心里有把尺子,靠营销赚一次容易,想再刷第二次就难了。
这也给整个电影圈提了个醒,情感营销不是万能钥匙,观众真的不是傻子。一部电影想长红,靠的绝对不是把主创“神隐”一年,也不是“励志减肥”噱头,而是真正的内涵和故事。影视行业的大佬们,还是得脚踏实地,从内容找答案,不然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人啊,红来红去,还是要有点真本事。贾玲一路过关斩将,大江南北都认识她,把观众的笑点和泪点玩出了新花样。但这几年,票房爆了,口碑却翻了车。其实大家都懂,一旦套路被识破,哪怕你再努力减肥,也很难让观众心里减负。说到底,“逗观众开心”才是贾玲的老本行,“资本代表”只是走红后的副产品。
市场永远在变,电影圈更不用说。任何一次票房突击,背后都是一次信任测试。观众交钱买票,是想看到好内容,不是来看广告和营销的华丽转身。贾玲这一路挣扎,说是“乐极生悲”未免太早,但“票房高低,口碑左右”总归不是讲笑话了事。
这次《转念花开》,贾玲是要赌个翻盘,还是继续走套路,很快就见分晓。网友们眼睛雪亮,谁成谁败,每张电影票都会算得清清楚楚。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谁都不容易。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来源:三半撩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