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知悉。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知悉。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丨编辑 小豆包
8月28日晚上,长春电影节闭幕。谁都没料到,最大赢家居然是一部很多人起初并不看好的历史题材电影——《南京照相馆》。
它一口气拿下最佳影片、最佳编剧、最佳导演三项大奖。就在同一天凌晨,这部电影票房悄悄跳过20亿大关。
你也许还没看过,但它已经成了今年夏天现象级的存在。春节档结束后,没有一部国产片能达到这个数字。它直接冲进年度票房前三,把一堆商业大片甩在身后。
7月25日第一天公映,票房破了6000万。第二天直接翻倍,单日过亿。这个成绩刷新了近三年暑期档战争片的最高纪录。上映第十天,总票房突破15亿。第十六天,正式跨越20亿门槛。
8月2日堪称“碾压日”。那一天,全国电影总票房中有59.9%来自这一部电影。它的排片占比只有37%,却卖出了全国近六成的票。相当于每十个人走进电影院,就有六个人选择了它。
到8月9日,累计观影人数冲到3654.5万。算下来平均每天超过200万人看这部片子。更惊人的是它对整个大盘的拉动。
今年暑期档一开始非常惨淡。从6月1日到7月16日,一个半月总票房还不到34亿。但《南京照相馆》上映后,两周内暑期档总票房直接突破70亿。到8月9日,整个档期冲上80亿。其中四分之一,都是这一部电影贡献的。
它一口气打破12项影史纪录。包括暑期档影片票房冠军、历史片年度票房冠军、战争片观影人次第一。豆瓣评分稳在8.6,超过26万人打分。叫好又叫座,它真的做到了。
这片子到底讲了什么?故事其实不复杂。1937年南京,一家叫“吉祥”的照相馆里困了七个人。日军进城后逼他们冲洗照片。结果他们在底片里发现了大屠杀的证据。一群人从只想活命,到拼死守护真相。
电影里很多画面都源自真实历史照片。比如“百人斩”日军合影、被鲜血染红的长江支流。但导演申奥没滥用暴力镜头。婴儿被害只用哭声突然停止来暗示。快门声和枪械上膛声剪在一起。显影液在画面里蔓延,像血也像对抗的武器。
电影院成了临时历史课堂。很多人带着孩子去看。散场时经常能见到哭到喘不过气的年轻人。佟丽娅在微博写她带儿子看的经历:“这不是一场电影,这是一次刻骨铭心的历史教育。”
这片子甚至改变了南京档案馆的日常。原来每天只有十来个人查资料,电影上映后暴增到每天上千人。好多人都想翻翻自家族谱、老户籍,想触摸真实的历史。
资本市场也迅速反应。出品方幸福蓝海的股价直接涨到原来的2.34倍。中影、万达、上影这些公司都跟着涨。三十家参与出品的公司大概能分走十六亿票房收益。
刘昊然凭借这片迎来事业转折。他主演电影总票房冲到247.2亿,超过王宝强,进了中国影史前五。现在只落后黄渤两个亿。半年前他才刚靠《唐探1900》成为第一个破两百亿的90后男演员,这才没多久,又刷新了47亿。
这片子也走出国门了。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已经上映。英国、德国、法国、韩国、俄罗斯的影院也在排期。日本右翼跳出来说电影“煽动仇恨”,驻沪领事馆甚至还发了个“反日预警”。导演申奥回应得很平静:“记住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是为了守住文明的底线。”
8月8日新片《东极岛》上映,首日票房6969.3万。结果《南京照相馆》还是卖了7900万,硬是以近一千万的优势守住了日冠。猫眼专业版最新预测,它总票房会冲到42.19亿。
数据还发现,68%的观众在25到35岁之间。南京方言、融入抖音风格的剪辑,让很多年轻观众觉得“历史片不再沉闷压抑”。结尾那段蒙太奇把老照片和今日南京叠在一起,银幕上打出一行字:“我们不是朋友——这是当代人对篡改历史者的回答。”
一部电影,为什么能震动这么多人?
它没明星流量,不是IP续作,题材看上去甚至有些沉重。但它拍出了普通人在极端环境下的选择。那种真实感,比任何特效都更有力量。
如果你还没看,建议选一家音响好一点的影院。这部电影的音效细节做得极出色,快门声、脚步声、雨声…都在讲故事。看完不妨去南京档案馆网站看看,那儿现在可以线上查部分档案。很多家庭的历史碎片,可能真的就在那里。
好电影不只娱乐我们,也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是谁、从哪来。这或许就是《南京照相馆》留给市场最深的启示。
信息来源:九派新闻,中工网
来源:德云社小豆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