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也玩回锅肉?《蛟龙行动》沦为年度票房惨案 于冬亏到怀疑人生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1 10:19 4

摘要:2025年的电影圈,一边是暑期档119.4亿票房的红火热闹,《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们赚得盆满钵满。另一边却有部电影透着彻骨的凉,那就是《蛟龙行动》,两次上映亏了8.5亿,活脱脱成了年度“票房惨案”的代名词,连博纳影业的老板于冬,都被这波亏损搞得快“怀疑

2025年的电影圈,一边是暑期档119.4亿票房的红火热闹,《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们赚得盆满钵满。另一边却有部电影透着彻骨的凉,那就是《蛟龙行动》,两次上映亏了8.5亿,活脱脱成了年度“票房惨案”的代名词,连博纳影业的老板于冬,都被这波亏损搞得快“怀疑人生”了。

8月30日《蛟龙行动》特别版上映首日,票房才570万,第二天更是跌到330万。这数据跟春节期间第一版3.93亿的票房加起来,总共也就4.28亿。按照片方分账比例,博纳只能拿到1.45亿,对比10亿的制作成本,这位曾靠主旋律电影屡创票房奇迹的“行业老手”,遭遇了职业生涯中最沉重的打击。

要知道,今年暑期档总体票房可是达到了119.4亿,比去年还多了3个亿。《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和成龙的《捕风追影》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就连年度票房前三甲《哪吒2》《唐探1900》和《南京照相馆》也都赚得盆满钵满。可《蛟龙行动》却成了年度亏损冠军,这反差也太大了。

为什么投资这么大的电影会扑得这么惨?说起来有几个原因特别关键。

首先就是这部电影缺乏真实事件支撑。以往博纳的主旋律电影像《中国机长》《烈火英雄》《红海行动》都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观众看得有代入感。但《蛟龙行动》讲的是海底潜艇大战,完全虚构的故事,观众看完后,只会觉得“像科幻片”,少了“这是我们国家的故事”的共鸣,自然不愿为它花钱。

再者就是主旋律题材被反噬了。现在网上到处都是嘲讽吴京的段子,什么"坦克没有后视镜"、"我跳过楼,你跳过吗"这些梗到处传。实则是观众对“套路化主旋律”的厌倦,过度绑定"爱国英雄"形象是有风险的。这种情绪蔓延开来,直接影响了《蛟龙行动》的票房。

最后就是电影本身的质量问题。虽然林超贤导演在场面制作上下了很大功夫,1:1建造了潜艇,水下特效也花了大价钱,但剧情硬伤太明显。片中张涵予吹口琴自我感动的桥段,以及大量删减女主蒋璐霞戏份的做法,让观众直呼看不下去。豆瓣评分一直卡在6.2分,这说明影片质量确实一般。

说起来《蛟龙行动》的制作可是相当豪华。那艘"龙鲸号"潜艇全长120米,宽11米,高16米,完全按照真实潜艇打造。水下特效更是下了血本,拉来近200人的美术团队,最多的时候1300人一起围着片场转,毕竟参考《阿凡达2》就知道,水下戏本就是烧钱大户,为的就是避开“五毛特效”的坑,做出能跟国际大片掰手腕的质感。

但观众就是不买账。第一次上映时排片和上座率低迷,于冬还硬刚豆瓣"黑水",坚持不撤档。可现实很残酷,最后只好撤档重剪。没想到特别版上映后,情况更糟。这说明电影市场真的变了,观众不再盲目为大片买单,更看重故事质量和观影体验。

如今电影市场竞争激烈,观众就像精明“老江湖”,有自己的主见,不会轻易被大制作、大明星阵容迷惑。就像过度包装的礼物,里面东西不好也吸引不了人。《蛟龙行动》的失败,给电影行业敲响了警钟。

不过据说于冬并没有因此放弃主旋律路线,博纳还有《四渡》和《克什米尔公主号》正在制作中。只要质量过硬,相信观众还是会回来的。您觉得主旋律电影还有市场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

来源:中分少女小纽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