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根经济”有三重壁垒待突破

快播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1 06:12 2

摘要:今年以来,“票根经济”作为一种新兴消费形态持续升温。它指的是凭借电影票、演唱会门票、体育赛事门票等文化消费凭证,在后续的餐饮、购物、旅游等多种场景中享受优惠。

□川观智库研究员 徐也晴

今年以来,“票根经济”作为一种新兴消费形态持续升温。它指的是凭借电影票、演唱会门票、体育赛事门票等文化消费凭证,在后续的餐饮、购物、旅游等多种场景中享受优惠。

有观点认为,这类票根在某种程度上承担了“兴趣标签”的功能,有助于商家识别具有共同消费偏好的群体,实现跨业态的精准引流与联动营销。以上海国际电影节为例,近30%观众专程为电影节赴沪、人均停留6天,仅旅游收入便产生约17.74亿元,再加上交通、住宿、餐饮等,票根经济带动了相关行业实现经济效益近50亿元。

据仲量联行最新观点,票根经济有效延伸以体育赛事、文娱演出为代表的城市重大活动的消费影响力,让观众不止于看一场赛事或演出,更愿意延长在本地的驻留时间,激发多元、新奇的消费潜力。而其核心在于打破传统“赛事经济”或“演艺经济”的孤立性,实现跨界联动、激活全域消费潜力。

为什么票根经济如此火热?综合仲量联行、咨询公司英敏特(Mintel)等机构的观点来看,其兴起得益于政策布局与市场需求的协同作用。

从政策布局来看,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全域旅游资源整合,力图通过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高客单价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从市场需求来看,消费者愈发倾向于追求个性化、沉浸式的体验,票根所串联的多业态消费正好契合这一趋势。英敏特提到,尽管不同年龄群体对文化活动的偏好存在差异,但其参与形式均以票根作为物理媒介和权益凭证,从而为跨场景消费提供了统一入口。

然而,票根经济在实际推进中仍面临诸多挑战。综合专家的观点来看,目前该模式至少还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消费者习惯尚未普及,企业认知与参与度有限。相关调研显示,消费者对票根权益知晓率仅39%,超60%用户未主动使用过附加服务。此外,中小商户对票根经济内涵和参与、加盟方式还不够了解,参与意愿不足,导致中小文旅企业系统接入率低于大型景区,周边商户的覆盖率也处于较低水平。

二是数字技术应用深度有限。比如纸质票根市场占比仍然较大,但其又存在较大的伪造风险,而电子票跨平台兑换又比较麻烦,还有些商家玩套路,容易让消费者反感。

三是利益分配及激励机制暂缺。票根经济本质上是商户通过适度让利吸引消费,并借助城市级联盟拓宽客源渠道。然而,目前尚未建立公平透明的利益分配机制,也缺乏针对加盟商户的有效激励。

此外,英敏特也提醒,尽管票根经济能够吸引一定的关注,但非游客选择目的地的决定性因素。相比之下,景点的知名度以及被推荐或“种草”才是吸引游客的关键动力。换言之,票根经济虽有助于提升消费体验和延长消费链,但仍需与目的地吸引力、品牌口碑等内容要素相互协同,才能持续拉动消费。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