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年夏天,电影院里无数观众热泪盈眶,吴京携《战狼2》横扫56亿票房,在中国电影史上写下新神话。
2017年夏天,电影院里无数观众热泪盈眶,吴京携《战狼2》横扫56亿票房,在中国电影史上写下新神话。
那一抹鲜红的国旗披在他肩头,成了时代最热烈的符号之一。
然而短短八年后,同样的吴京,却在互联网上成了被“玩梗”的对象:一句“坦克没有后视镜”、一个“摇摇乐”动作,就能被网友剪成鬼畜视频疯传。
曾经的“民族硬汉”,如今变身“全民乐子人”。
那么,吴京这八年走过的弯路,究竟说明了什么?
从小习武的吴京,少年时以《功夫小子闯情关》《太极宗师》收获一批武侠迷的喜爱,却始终缺乏真正的“代表作”。
2000年代影视市场上,李连杰、甄子丹等人早已凭借国际动作片和系列形象站稳江湖,吴京则更多被当作武打配角。
真正的转折点在2008年汶川地震。
当时亲眼参与救灾的他,看到部队冲锋陷阵,萌生了一个强烈念头:一定要拍出属于中国人的军事动作片。
带着这份执念,他先拍了口碑平平的《狼牙》,赔了钱,还被业内一度质疑“没有票房号召力”。
但吴京没有放弃,2015年《战狼》上映,他不仅自导自演,还在片场亲自上阵:真拿实弹射击、真跳楼滚车祸,甚至因此险些受伤。
正因为这种搏命的硬派路数,才逐渐吸引到男性观众的共情。但真正让他“爆炸式”破圈的,是2017年的《战狼2》。
那一年,中国经济增长稳定,国力不断增强,移动互联网火力全开,“中国正在崛起”的信心充盈社会。
于是在那个节点,吴京抛出了“撤侨”这一极富象征性的叙事,把中国护照、海外撤侨和国家形象编织进电影桥段。
这样一种“你身后有祖国”的设定,让观众全身血液跟着沸腾。票房直冲56.8亿,成为国产电影的票房天花板。
而“犯我中华,虽远必诛”的台词,更瞬间变成人们朋友圈里刷屏的口号。
在那段时间里,吴京已不仅仅是电影人,而是浓缩时代情绪的化身。
他身上的“硬汉”“铁血”标签,与社会内部高涨的爱国主义潮流完美绑定。
可以说,《战狼2》并不是单纯的电影成功,而是时代大背景的投射,这种情绪与形象相互强化,让吴京被推上了“全民英雄”的神坛。
然而造神稍纵即逝。一旦大环境发生变化,同样的符号也可能被迅速反噬……
时间来到2025年,社会大环境早已和八年前不同,经济增速放缓,互联网红利式微,国际环境更趋严峻。
在这样氛围下,不少人认为公众集体的心态也悄然发生了转变:从当年的“昂扬激进”,变成了今天的“谨慎焦虑”。
当观众再回头看那些曾经热血沸腾的宣言时,不再觉得热血,反而觉得刺耳。
于是,吴京早年接受采访时说过的一些句子,比如“坦克没有后视镜”“我跳楼你跳过吗”“Frank打我”之类的话,被网友不断剪辑、二创。
原本是带有表演性质的强调或调侃,如今成了年轻人释放压力、调侃现实的笑料。
在短视频传播逻辑下,这些素材更像是摆在手边的“梗库”,谁都能拿来消遣。
但为什么偏偏是吴京?这恰恰跟他的“强硬”人设相关。
在观众最需要民族自信的年代,他是那个“爷们标杆”;可八年后,审美逐渐多元化、社会心态趋向理性时,他那种咄咄逼人的表达方式,就显得和现实格格不入。
与当下年轻人喜欢的轻松自嘲、反讽幽默相比,他的阳刚人设就容易显得僵硬、过时。
另一方面,女性主义、自我意识的觉醒也在悄悄改变着大众对“硬汉”的接受度。
曾经象征阳刚的肌肉硬汉,现在可能被年轻人调侃“太过霸道”。
比如在互联网上就流传过这样一种梗:让人猜谁当过兵,许多人反而选择了妆容精致的偶像艺人,而非吴京。
与此同时,电影市场也在发生巨变。主旋律作品虽仍存有市场,但受众已经不再一边倒。
观众逐渐把票房投向多元化叙事,比如充满想象力的科幻片《流浪地球》,亦或关注普通人命运的现实题材,而非单一的“英雄救世”模式。
这说明过去那种单纯依赖血性、激情的表达方式,已不再具备无条件的号召力。
于是,在这种大时代的落差下,吴京自然也就被“符号解构”,从“国民偶像”被推向了“被群嘲”的位置。
不过,祛魅并不等于否认。人们戏谑他,正是因为他曾经代表过绝对的力量感。
只是当这种力量感与现实环境不再匹配,就会被反讽来消解,这也是互联网文化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
事实上,吴京的遭遇并不是孤例,而是整个互联网语境下的“必然宿命”。
在这个信息洪流的年代,每个明星都会被简化为几个符号化的标签。
对吴京来说,这个标签就是“爱国硬汉”。标签的好处是传播快、形成共识强,但坏处就是一旦观众厌倦,它就成了累赘。
于是,吴京所说过的每一句话、做过的每一个动作,都被再生产成一种“反讽符码”。这些符码一旦进入网络循环,就会被无限放大和重塑。
网友为什么乐于这样做?表面上是开玩笑,实际上则是通过玩梗争夺话语权,借此完成对权威的“祛魅”。
换句话说,吴京并不是“特例”,而是被卷入了网民与象征性权威之间的角逐。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今天的网络能同时把他当年高举的国旗截图保存为“激情燃点”,又能在另一个语境下,做成“摇摇乐”鬼畜视频传遍社交平台。
但从另一个维度看,吴京的作品积累并非全被否定。
毕竟他手里还有《流浪地球》《长津湖》等工业大片做背书,他的票房号召力仍在300亿级别以上,这不是几个恶搞视频能抹杀的。
即便在群嘲声里,他的新片《镖人》依然受到观望。因为观众其实想看的是:吴京能不能跳出“战狼式硬汉”的窠臼,塑造更为复杂立体的人物。
如果他真能把《镖人》做成一个故事和人物更饱满的武侠片,那也许会再一次逆转口碑。
这正说明,互联网的造神与弑神虽快,但最终能留下来的,还是作品本身。
明星想要穿越这种快速循环,唯一的破局之道就是持续稳定地拿出好作品,用作品不断刷新自己的意味。
结语造神也好,弑神也罢,最终都会过去。
观众爱看热闹,但更爱看真诚的作品,今天被群嘲,明天可能因为一部作品又迎来逆转。
互联网的狂欢可能会让人跌下神坛,却决定不了一个演员的最终高度。
吴京接下来能否证明自己,我们拭目以待。
中国新闻网:《吴京出品电影,宣布撤档》2025年8月29日
红星新闻:《吴京出品电影《再见,坏蛋》撤档,上映6天票房仅26.7万元》2025年8月28日
来源:幾許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