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京最近有点烦!新电影惨遭下架,还牵扯出张译、胡歌的尴尬点评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31 15:51 2

摘要:他客串并力推的电影《再见,坏蛋》,上映6天票房仅26.7万,连一部像样的网络大电影都比不上,惨遭下架。网友调侃:“不是电影不行,是观众用脚投票,不想为‘坦克压过’买单。”

吴京最近是真“火”了,只不过这火,不是《战狼》系列燃起的票房烈焰,而是网友群嘲点燃的舆论大火。

他客串并力推的电影《再见,坏蛋》,上映6天票房仅26.7万,连一部像样的网络大电影都比不上,惨遭下架。网友调侃:“不是电影不行,是观众用脚投票,不想为‘坦克压过’买单。”

这波风波,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卷起了尘封已久的“吴京语录”:什么“你被坦克压过吗?我被压过”“坦克没有后视镜”……

这些本是采访中的即兴发言,如今被剪成鬼畜视频,配上迷之微笑和摇头晃脑的动作,活脱脱成了“凡尔赛动作片”主角。网友模仿得惟妙惟肖,笑点拉满,但笑完之后,却有一丝不适——这哪是硬汉,这分明是“硬凹人设”。

成也吴京,败也吴京。当初《战狼》系列靠他“硬汉+爱国”的标签杀出重围,如今观众却因他“膨胀”的形象集体“脱粉”。

一部电影扑街,本是常事,但偏偏因为“吴京出品”四个字,成了众矢之的。这背后,不是观众对电影本身的苛责,而是对一种“过度自我神话”的集体反噬。

更妙的是,这场风波还牵出了娱乐圈的“群像剧”。杜江路演时被观众玩梗问“坦克有没有后视镜”,他机智回应:“有的有,有的没有。”

全场爆笑——这哪是回答,这是在给前辈递台阶,顺便吃个瓜。李连杰更是“前辈式劝诫”:“夹着尾巴做人,你得知道自己是哪根葱。”

话糙理不糙,可当时的吴京正被掌声包围,哪听得进逆耳忠言?如今回头看,李连杰简直是预言家。

最“损”的还得是张译,一句“他像猴子一样上蹿下跳”,精准又扎心。网友拍案叫绝:这不是人身攻击,这是行为艺术观察报告!

而胡歌则走“委婉路线”,说吴京是“战狼”,隔壁天天听他锻炼,“我不敢学”。话里话外,全是“我敬你是条汉子,但我躲远点”的潜台词。

更绝的是,吴京当年介绍胡歌和张译的“神操作”:“一个是帅,一个是演技派。”看似夸人,实则埋雷——合着胡歌只有脸,张译只有演技?两位影帝当场表情管理失控,一个懵,一个笑,心里估计都在嘀咕:“咱能别搞二选一吗?”

这些点评,看似玩笑,实则一针见血。它们拼凑出一个立体的吴京形象:才华横溢、拼搏敬业,但也在掌声中逐渐“飘”了。

他不再是那个默默扛枪拍戏的武行出身演员,而是一个习惯性“自我加戏”的公众人物。他的动作、语言、神态,都像在说:“看,我多真实,我多努力。”可当这种“真实”变成反复强调的标签,就成了表演。

公众人物最怕什么?不是批评,而是“油腻”。吴京的问题,不在于他说了什么惊人之语,而在于那种不经意流露的优越感和说教姿态

当他以“过来人”身份指点江山,当他在同行面前强调“他们没运动过”来衬托自己,那种“唯我独尊”的气场,就让观众感到被冒犯。

我们不否认吴京的贡献。他拍《战狼》,亲自上阵,受伤无数;他推国产电影,敢投敢拼。可越是成功,越要懂得“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的道理。

李连杰当年红透半边天,也没见他天天强调“我练过武术”。真正的强者,往往沉默如山。

如今观众用票房投票,不是讨厌吴京这个人,而是反感那种“你必须崇拜我”的姿态。电影市场早已不是“谁名气大谁赢”的时代,观众要的是真诚,不是口号;要的是作品,不是人设。

希望这次26.7万的票房,能像一盆冷水,浇醒那个在掌声中渐行渐远的吴京。真正的“战狼”,不需要天天喊口号。他只需要安静地拍好下一部戏,用作品说话。

毕竟,观众记住的,永远是银幕上的英雄,而不是热搜上的“梗王”。

来源:特别读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