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然,这也算是其来有自,从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尤其是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就颇有些人主张对华亲善,帮助中国进步,共同反抗来自欧洲的侵略。
看球的间隙,中场休息,跟着娃看了一会儿六公主,刚好是在放李连杰演的《精武英雄》。
还是挺有意思的,是非常典型的香港电影八九十年代的叙事风格,有自己的历史观,而且逻辑上很自洽。
这个片子最显著的风格,就是日本人里是有好人的,也不希望中日之间发生战争,也就是电影里的黑龙会。
在我们这边的叙事里,很多时候日本黑龙会的形象是负面的,基本上就是个间谍组织。
但在《精武英雄》里,它是反对日本军队尤其是军部的激进想法和做法的,反对中日开战,比较同情中国。
当然,这也算是其来有自,从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尤其是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就颇有些人主张对华亲善,帮助中国进步,共同反抗来自欧洲的侵略。
也是因此,从晚清的时候开始,日本有些组织不仅和孙中山等革命党关系密切,而且还曾培养过不少中国过去的留学生,后来成了反清革命的核心骨干。
有些留日学生在后来的北洋和民国时期或者成了军阀,或者成了高级将领。
从这些人的角度看,日本后来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不仅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其实也是把日本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在1949年后的国内宣传中,对日本的认识也基本上是这样,战争不光给中国人带来了灾难,日本人也深受其害。
而战结束后,尤其是在冷战期间,日本政坛上也不乏主张积极推动中日恢复外交关系的声音,尤其是随着日本经济腾飞,而在政治和军事上却面临着美国的压制,日本在这方面表现得更加积极一些。
也是因此,在中美关系破冰之后,日本反而表现得更加积极,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甚至比美国还早一年。
后来的很长时间里,日本也有过很多援华项目和措施,在不同时期对中国都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这些在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之后,情况就完全变了,安倍晋三时期日本政坛的左翼基本上消失了,留下的只有普通右翼和极右翼了。
日本的这个转变,和台湾、香港地区的转变也差不多同步,差也差不了几年。
比如《精武英雄》里的英租界工部局巡捕说,我们不是工部局,也不是巡捕房,我们首先是中国人。
这种调子在八九十年代的港片里是大量出现的,黄飞鸿、方世玉、陈真、霍元甲等系列这方面非常明显,还有金庸早一点的武侠小说里,都可以看到朴素的民族主义。
更重要的是,这种调子在当时的港台基本上没有人反对,而在2010年之后,港台出现了越来越多直接明确反对这种声音的人,时移世易,世事变迁,时代真的变了。
今天我们再看近些年的港片,已经很难看到这种完整而自洽的历史观的表达了,虽然香港和内地的关系可能更加密切了,但文化意识上反而在刻意地保持着疏离,民族认同也显得更加暧昧和可以地模糊。
来源:萧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