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节档撤档又重剪的《蛟龙行动》最近又上了热搜。这部原本大年初一上映的电影,当时票房刚过3亿就突然宣布撤档,说是要改名叫“特别版”重新上映。现在8月底终于全国公映了,但观众反应却还是不太买账。
春节档撤档又重剪的《蛟龙行动》最近又上了热搜。这部原本大年初一上映的电影,当时票房刚过3亿就突然宣布撤档,说是要改名叫“特别版”重新上映。现在8月底终于全国公映了,但观众反应却还是不太买账。
导演林超贤带着主演杜江、蒋璐霞去贵阳路演时说,这次花了半年时间重制,把文戏砍了16分钟,动作场面更紧凑了,还升级到48帧高画质。听起来像是下了血本,但问题在于——他们只是剪了原来的素材,没补拍新镜头。比如观众一直吐槽的“蒋璐霞角色结局太潦草”,片方回应说“素材已经拍完了,再怎么剪都是那个结尾”。
电影分析师连城易脆直接泼冷水:撤档重映的片子基本没票房,顶多像《我们一起摇太阳》那样拿个2.7亿。为啥?因为观众早看过原版了,新鲜感没了,网上口碑也定型了,宣传费又不够打大张旗鼓的广告。片方现在只能祈祷“尽人事听天命”,但现实是,就算删掉被骂的桥段,很多观众还是觉得“早该删的戏怎么还在?”
其实《蛟龙行动》是《红海行动》续集,但剧情从反恐变成了潜艇大战,节奏拖沓被说成“为了拍续集硬加剧情”。这次特别版把文戏砍了,动作戏更猛,但技术升级可能没太多人关心——毕竟普通影院放48帧效果也不明显,倒是片方在路演时特意强调“更燃了”。
有意思的是,这部电影刚拿了长春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奖项能帮票房吗?之前《爱情神话》拿奖后票房翻倍,但那是文艺片。动作片想靠奖杯翻身难度大,毕竟观众更在意“是不是好玩”。
片方现在可能在赌两类人:一是没看过原版的新观众,二是冲着导演林超贤“硬核”名号来的老观众。但问题在于,续集质量不如前作已经是常态,这次改动又没补拍新内容,更像是“把烂片收拾得稍微干净点”。
有人说这次重剪是给以后的撤档电影探路,但分析师连城易脆觉得,除非片方砸钱重新拍,否则这种“剪辑版”很难翻身。现在观众去影院,更多是抱着“反正便宜”心态买票,而不是真心想二刷。
总之,这部片子现在像在钢丝上走平衡:既要靠技术升级吸引人,又要靠删减争议桥段挽回口碑,但观众到底买不买账,还得看接下来的排片和实际反馈。片方现在只能祈祷,这次半年的改动,真能比原版多赚点钱。
来源:暖暖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