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影《东极岛》的上映,还原一段二战中国沿海渔民英勇救助英国盟军战俘的壮举!电影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原型,讲述1942年香港被日军占领沦陷之后,一艘名为“里斯本丸”号的日本货船,满载1800 多名英军战俘。当这一艘日本货船行驶在浙江舟山群岛附近海域,被美军潜艇发现
电影《东极岛》的上映,还原一段二战中国沿海渔民英勇救助英国盟军战俘的壮举!电影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原型,讲述1942年香港被日军占领沦陷之后,一艘名为“里斯本丸”号的日本货船,满载1800 多名英军战俘。当这一艘日本货船行驶在浙江舟山群岛附近海域,被美军潜艇发现,并且被美军潜艇的鱼雷击中。附近东极岛渔民们发现这一艘快沉没的货船,然后冒着生命危险,在海上救助英军俘虏的生命。
“里斯本丸”事件:东极岛渔民的英勇救援
电影中的东极岛渔民们,救助英军俘虏行为是相当英勇和大公无私!虽然日军用枪支武器进行了死亡威胁!但渔民们出于人道主义精神,不顾日军的枪林弹雨和海浪的凶猛,自发驾着46 艘小舢板,不顾个人安危,往返于死亡海域一共65 次,救起了 384 名英军战俘。
电影中东极岛渔民对英军俘虏“落海必救”英雄壮举,不是电影艺术虚构,更是渔民们真实生活的写照。现在,本文探讨什么令这些渔民流露人性善良的光辉,在危难时刻,始终坚持“落海必救”的义举,以及背后的生存密码、文化传统和信仰力量。
舟山群岛的简历
舟山群岛,堪称中国第一大群岛,位于浙江省东部、杭州湾外的东海海域。该群岛一共由 1390 个岛屿组成,海域面积达 2.08 万平方公里。
舟山群岛的战略位置重要,主要体现在位于长江出海口和东海的交汇处,海域面积广阔,渔业资源丰富,拥有中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自古以来海洋渔业发达,一直有“东海鱼仓”之美称。
电影中提及的东极岛,乃是庙子湖岛,以及周边的黄兴岛、青浜岛、东福山等岛屿。这些群岛位于舟山群岛的最东端,也是位于祖国大陆的最东端、最东极,自然叫做东极岛。
东极岛一直远离大陆,几乎没遭受现代的工业污染,海水清澈湛蓝,空气纯净,风景迤逦秀美,被人称为海上“布达拉宫”和“东方第一哨”。这里也是二战 “里斯本丸” 号沉船事件的救援发生地,最近因电影《东极岛》的热映才广为人知,成为游客的打卡地。
东极岛渔民‘落海必救’精神的形成原因
与传统农民种地不同,自古以来,东极岛上的渔民远离大陆,一直以海为田,靠海吃海,出海捕鱼为生。渔民在海洋生活,以及与大海斗争的过程中,深刻领略海洋资源的慷慨和丰富,但更是感受大海巨风巨浪的凶险!
渔民驾驶渔船在海上捕鱼,经常是甲板“三寸板外见阎王”,大海喜怒无常,忽然间大风大浪,使渔民经常遭遇生命危险。为了抵抗大海的风险,渔民出于生存本能就形成一种同舟共济的救济精神,核心就是“落海必救”!
在舟山群岛的渔民看来,茫茫大海,凶险无比,人在海上航行,随时都遇到生命危险!今天在海上的施救者,可能就是明天在海上需要救助的人,必需彼此帮助!
于是,渔民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救海难如救火”!救人对岛上的渔民来说,不是道德选择,却是生存必需。在茫茫大海上,每个渔民都可能成为需要被救援的人。帮别人,也就是帮自己。
东极岛渔民的英勇救援事迹
根据同舟共济的救济精神,只要在海上听到遇险的呼救声,无论是谁,来自哪里,附近的渔民都会毫不犹豫地放下手头的一切,冒着生命危险去救援。对于在海上遇难的人,东极岛渔民都是不问来历、不计报酬、无私去救,把拯救人的性命视为必须履行的责任,以及行为道德准则。
因此,东极岛渔民同舟共济的救助精神,乃是人性善良光辉的闪现,更是舟山千年海洋文明刻在渔民骨髓里的基因。自古以来,东极岛渔民都把“落海必救”的人道主义传统,形成不成文的规矩,当作生存智慧去信奉。
在南宋时候,浙江舟山花岛渔民一共救起了六名高丽商人,这在韩国历史史书记载。在清朝乾隆年间,虾峙渔民救助漂流 4 个多月的日本“春日丸”号船员,促成了两地结下了百年情谊。
在清朝光绪年间,东极海域也发生一次大规模的救援行动。一艘福建商船遇险,东极岛的渔民倾巢相救,一共救起了47名船员。在近代被称为东方泰坦尼克号—“太平轮”沉船事故,白节山渔民在一时间,一共救了十七人。
这些救济行为,虽然并不都是在东极岛,却是属于东极岛范围的舟山群岛一带。由于救济传统,自然使包括东极岛在内的舟山群岛渔民,形成了见危必救、不计报酬、不问来历的不成文“海事法则”。一切救人和救济的费用由被救者量力承担,如果无力支付则免于补偿,这也是海洋文明的实用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完美结合。
电影中渔民的人性光辉
除了落海必救的精神,东极岛的渔民只要在海上遇难,都会伸出援助之手,通过抱团取暖和集体主义精神,抵抗海上风险,这些都是舟山渔民在海上形成不成文的行为规则。
在电影《东极岛》中,我们看到渔民们对海上的救助行为,乃是最质朴的本能反映。
在电影中,阿赑(朱一龙饰)与阿荡(吴磊饰)扮演的东极岛渔民,发现落水的英军战俘纽曼。虽然从救他一刻,就看到他是“黄头发蓝眼睛”,乃是与本国人不同的相貌,不是同胞!但渔民们没有丝毫犹豫,第一反应就是救助生命,完全大公无私,没有考虑金钱和自身利益等复杂的因素。
当岛上渔民知道更多非同胞的英军战俘,在海水中挣扎!日军对这些无辜生命残忍射杀的时候,以阿花(倪妮饰)为代表的东极岛渔民们,吼出了:“老祖宗说了,海上有难必救”,于是冒着日军的机关枪,毅然划船出海。
二战的里斯本号
这些渔民们不顾自身生命安危,在枪林弹雨中穿梭,舍己救人的英雄救人行为,也是东极岛渔民人性光辉最璀璨的绽放。
信仰的力量:妈祖与陈财伯如何塑造渔民精神?
东极岛渔民出乎于本能的“落海必救”精神,也是深深扎根在民间古老又强大的神灵信仰之中。
东极岛渔民最信仰的神灵,就是妈祖,妈祖,在中国沿海渔民又叫“天后娘娘”。妈祖的原型,原本出生在莆田湄洲屿一位叫林默娘的女性,她精通医理、熟习水性,经常大公无私,奋不顾身救助海上遇险船只和渔民,最终羽化升仙。
所以,妈祖的神话故事,也是一部渔民在海上“舍己救人”的故事。妈祖一生的行善和大爱的行为,主要是提倡渔民在大海上互助精神,才能抵御大海狂暴的海浪和风险。舟山群岛一带渔民,也喜欢把妈祖当作守护神来信奉,把她当作“善”和“勇”女神的化身。
东极岛的渔民们信仰妈祖女神,不仅仅是因为它是庙里一尊慈眉善目的塑像,更能庇护自己出海打鱼的安全。在渔民心中,履行救助他人的行动,乃是履行海上女神——妈祖的教会,不仅能获得她的庇护,也是为自己积功德。
相反,如果在生活中见死不救,就是违背了妈祖女神的教诲,自然会受到道德和心灵上的谴责,失去了神灵的庇护,出海航程打鱼都不顺。于是,渔民对庇护神的信仰,内化为一种自发救人的道德修养,以及自觉的行动。
不成文的海上法则:集体主义与抱团取暖
此外,东海舟山群岛一带渔民们,还信奉“龙裤菩萨”陈财伯。“龙裤菩萨”陈财伯的传说,来源于一个叫陈财伯的人,出海捕鱼时候,遭遇过风浪。在风浪中,漂流到东极岛的庙子湖岛一带定居。
为了庇护附近渔民的安全,居住在岛上的陈财伯看到大雾弥漫、风高浪急,就上山点燃篝火,以火光点亮一切,警示过往船只的安全通航,保护船只的运行安全。
陈财伯的义举,由此被渔民们铭记,于是在东极岛和东部沿海一带建立了财伯庙。陈财伯守望相助的精神,就这样借助于传说与信仰,世代相传。渔民们在出海捕鱼或者“落海必救”也是陈财伯的救助精神体现
除了妈祖和陈财伯的信仰之外,东极岛的海洋信仰也是多元化的。如渔民们敬仰慈悲的观世音菩萨,还有代表“忠义”精神的船工老爷——关公。在渔民渔船的舱内都设有管关公的神龛,代表对同伴的忠诚和不离不弃,危难时刻不能背信弃义、独自逃生。
同时,渔民们对海洋怀有原始的敬畏,相信万物有灵,出海时候有很多禁忌的词语,也是一种令渔民保持对生命敬畏的规范。就是对生命的敬畏,也让渔民们对遇险者都是全力救助。
伴随着现代社会航海技术的发展,海上遇险事件进而减少,但“落海必救”传统却在东极岛和舟山群岛一带延续。
如2018年,东极渔民成功救援一艘触礁游艇,救起全部12名乘客,这也是渔民们“落海必救”淳朴道德观念的延续。
与过去落后的潜水救人方式不同,现在东极岛为了救济海上遇难者,成立了专业海上救援队,应用现代化的救援技术。同时,老渔民担任顾问,传授经验,年轻一代学习使用GPS、卫星电话等现代设备,使救援更加高效,更能让人道主义精神普照大地。
结语
电影《东极岛》展现渔民的救援场景,是通过艺术创作展现东极岛一带的千年海洋文明,弘扬渔民们善良的生存智慧和人道主义精神。正是千年海洋文明的洗礼,使“救人”这一种崇高的人性本能,固化为每一个渔民无需思考的行为和道德准则,从而绽放极致的人性光辉。
在当代社会,这一种精神依然如明灯照亮我们前行,也告诉我们,应心怀善意,传递温暖,世界因爱才会变为更加美好!
来源:吉棠说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