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京《战狼》系列票房超过60亿,为何现在成为网友冷嘲热讽的对象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9 20:21 2

摘要:《战狼》系列,尤其是《战狼2》,票房56.9亿人民币,打破了中国电影史多项纪录,直接把吴京推上了“一线演员”的宝座。这成绩不是吹的,吴京亲自上阵拍动作戏,导演、编剧、演员一肩挑,背后还有18个月的军营训练、实打实的军方支持,硬生生拍出了让观众热血沸腾的动作大片

最近,电影《再见,坏蛋》官宣撤档,这事在网上又掀起了一波讨论。

电影上映6天,票房只有可怜的26.7万元,堪称扑街。

虽然吴京只是客串出演,顺便当了出品人,但网友的火力却莫名集中到了他身上,评论区一片冷嘲热讽。

吴京可是凭《战狼》系列狂揽60亿票房,跻身一线演员,还赚得盆满钵满的大咖,咋就招来这么多非议呢?

先说吴京的成绩。

《战狼》系列,尤其是《战狼2》,票房56.9亿人民币,打破了中国电影史多项纪录,直接把吴京推上了“一线演员”的宝座。这成绩不是吹的,吴京亲自上阵拍动作戏,导演、编剧、演员一肩挑,背后还有18个月的军营训练、实打实的军方支持,硬生生拍出了让观众热血沸腾的动作大片。

再说句公道话,吴京的武打功底、敬业态度,哪个不是圈内顶尖?从《太极宗师》到《杀破狼》,再到《战狼》,他一步步靠实力走到今天,没点才华能行?

但网友的吐槽点,主要集中在《战狼》系列的“爱国主义”标签上。有人觉得,吴京抓住了“爱国红利”,票房才一飞冲天。 比如《战狼2》上映时,正值暑期档,没啥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加上社交媒体的传播,很多人去看电影与其说是冲着剧情,不如说是被“爱国”情绪裹挟了。

还有人更直接,说吴京把个人英雄主义和国家主义绑在一起,拍出了“主旋律动作片”,吃尽了红利。

为啥吴京会被冷嘲热讽?原因我想大概有这么几条。

第一,审美疲劳和“套路化”质疑。

《战狼》系列的成功,离不开高燃的动作场面和浓厚的爱国情怀,但这套路用多了,观众难免觉得腻。尤其《战狼2》被一些人吐槽剧情简单、人物单薄,靠慢镜头和煽情音乐强行拔高情绪,少了点真诚。 到了《再见,坏蛋》这种小成本电影,吴京虽然只是客串,但观众一看到他的名字,就容易联想到“又来卖爱国情怀了”,先入为主地排斥。

第二,舆论环境的放大效应。

社交媒体时代,任何风吹草动都能被无限放大。《战狼2》火了之后,网上冒出一些极端言论,比如“没看《战狼2》就是不爱国”这种说法,直接把吴京推上了风口浪尖。 虽然这些话不是吴京本人说的,但他的电影被贴上了“爱国主义代言人”的标签,容易让一部分观众反感。尤其是一些年轻网友,觉得这种强行灌输的“正能量”有点过火,反而激起了逆反心理。

第三,成功者的“原罪”。

吴京靠《战狼》系列赚了大钱,还成了中国电影市场的顶流,这本身就容易招来嫉妒。有人觉得,他一个武打演员,凭啥就能一部电影赚几十亿?还有人质疑他“消费爱国”,觉得他把爱国情怀当成了赚钱的工具。加上《再见,坏蛋》票房惨淡,网友就更来劲了,调侃他“客串都能翻车,风光不再”。这其实挺常见的,成功者一旦有点风吹草动,舆论总爱落井下石。

说实话,吴京的成功,绝不只是“运气”或“蹭红利”。《战狼》系列的票房奇迹,背后是吴京多年的积累和付出。他从1995年被袁和平发掘,拍《太极宗师》出道,到后来自己当导演,熬了快20年才有了《战狼》的爆款。 拍《战狼2》时,他亲自开坦克、拍水下戏,冒着生命危险也要把动作场面做到极致。 这种拼劲,哪个演员能比?再说,他抓住了观众的情绪需求,拍出了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电影,这不也是一种才华吗?

但反过来,观众的批评也不是完全没道理。爱国情怀是个好东西,但如果每次都用差不多的套路,观众迟早会审美疲劳。吴京的电影,确实在剧情深度和角色塑造上还有提升空间。比如《战狼2》“个人英雄主义”过头,少了点现实感。 如果吴京能跳出“战狼模式”,尝试更多元化的题材,也许能让质疑声少一些。

说到底,吴京被冷嘲热讽,既有他自己的原因,也有舆论环境的问题。他的电影确实抓住了时代脉搏,但也因为“爱国”标签被过度解读,成了部分网友的“靶子”。

网友的批评,也提醒了吴京和整个中国电影行业:光靠情怀和套路,终究走不远。想让观众持续买账,还得在故事、深度和创新上下功夫。

只靠消费某些情怀,注定走不长远,就像现在的吴京一样。

吴京如今的结局是典型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而“萧何”就是吴京电影中的“爱国情怀与战狼模式”。

来源:李昕言娱乐空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