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片首次拍摄于1965年,由刘国权执导,计划1966年上映,后因文革原因未能如愿。1973年,为改变样板戏一统天下的局面,主管文艺工作的领导提出可将文革前无政治问题的黑白片修改拍成彩色片,《青松岭》迎来重拍机会。不过,要求加强阶级斗争这条线,于是长影厂安排姜树
老电影《青松岭》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根据河北省承德地区话剧团同名话剧改编。
影片首次拍摄于1965年,由刘国权执导,计划1966年上映,后因文革原因未能如愿。1973年,为改变样板戏一统天下的局面,主管文艺工作的领导提出可将文革前无政治问题的黑白片修改拍成彩色片,《青松岭》迎来重拍机会。不过,要求加强阶级斗争这条线,于是长影厂安排姜树森与刘国权共同执导,对情节和语言进行加工,加重了阶级斗争色彩后重新拍摄。
1965年版部分外景在长春附近的净月潭拍摄,“秀梅出车翻车”和“张万有拦惊马”两场重头戏在此取景。1973年重拍时,全部外景选择在承德兴隆山区的茅山公社实地拍摄,这里也正是故事的发生地。后来茅山乡改名为青松岭镇,青灰岭改为青松岭村。
1965年版基本选用承德话剧团原班人马,因饰演女主角秀梅的A角、B角演员年龄偏大,最终选定C角刘晓媚出演。1973年重拍时,李仁堂饰演的老贫农张万山成为绝对主角,原先饰演方书记的阎本安因不够“高大全”,换成了在《地道战》中饰演高传宝的朱龙广,反面角色钱广仍由李树楠扮演。
作曲施万春在长影厂“小白楼”创作,当时条件艰苦,他常穿着大棉袄、戴着狗皮帽子,在蜡烛下写曲子。为获取灵感,他与李前宽一起深入生活,聆听民间小调、农民的唢呐声,使得主题歌充满乡音,雅俗共赏,容易上口。
影片中惊马的桥段拍摄难度很大。摄制组从部队挑选的军马性格稳定,难以拍出惊马狂奔的效果。后来驯马老战士想出办法,通过在特定位置猛抽辕马,让马对那棵树和挨鞭子形成条件反射。正式拍摄时,马车到达树底下,马不等人甩鞭子就发疯般狂奔,镜头得以成功拍摄,但驯马老兵因心疼马而落泪。
来源:陇东漫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