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电影还是年轻人刚需吗?曾在七夕档夺得5亿的她强势归来了!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9 14:29 2

摘要:包括《有朵云像你》在内,今年七夕上新了3部爱情电影,电影市场整体洋溢着甜蜜的氛围。只是随着近几年大众爱情观念的演变,爱情电影似乎不再是观众的刚需。在情人节这种自带浪漫定义的档期,爱情片如何吸引观众走进影院,似乎也变成了创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时光编辑部 |keva

电影折射时代。

七夕如约而至,你会走进电影院看爱情电影吗?

屈楚萧和王子文主演的《有朵云像你》经过数轮点映,奇幻设定戳中观众对浪漫爱情的向往,两位主演对纯爱情侣的诠释备受赞誉,被不少观众列为七夕档“必看”。

包括《有朵云像你》在内,今年七夕上新了3部爱情电影,电影市场整体洋溢着甜蜜的氛围。只是随着近几年大众爱情观念的演变,爱情电影似乎不再是观众的刚需。在情人节这种自带浪漫定义的档期,爱情片如何吸引观众走进影院,似乎也变成了创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五年前,同样在七夕上映的《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夺得票房5.05亿。但过去几年,票房能够超过5亿的爱情电影屈指可数,高口碑爱情电影更是凤毛麟角。如今很多观众对于爱情电影的认知,要么是表达相对低幼,要么是深沉到根本看不懂。

颇为离地的评价侵袭着爱情电影。创作者又该如何应对?恰逢七夕来临,继《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后,再携新作《有朵云像你》来到七夕档的导演姚婷婷,近日接受时光网访问,分享了爱情电影如何满足观众的情感期待,试图解构爱情电影的市场变化、创作密码以及拓展路径。

大众爱情观念逐渐转变

爱情电影票房天花板到哪里了?

五年前,七夕上映的《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夺得票房5.05亿。彼时,电影市场刚刚结束停摆,大批观影迫切释放。《我在时间尽头等你》上映首日排片超50%,单日拿下票房接近3000万,单日票房占比超52%。最终凭借5.05亿的票房跻身年度票房前十,同时夺得当年爱情电影年度票冠。

除了受益于大批观影需求的释放,以及在甜蜜的节日里尽情攫取了情侣的红利,《我在时间尽头等你》票房成绩的丰收离不开当年大家对爱情仍有憧憬的心态。

根据《国产爱情电影数据洞察》指出,国产爱情电影经历两次繁荣期:2014-2016年为全盛阶段,以《夏洛特烦恼》为代表的“喜剧+爱情”类型主导市场,2015年总票房达101亿元;2017-2019年进入第二阶段,“剧情+爱情”类型崛起,《前任3:再见前任》《后来的我们》等单片票房突破十亿。2020年后,市场占比下滑至11%,影片同质化问题凸显。

过去这五年,虽然有《前任4:英年早婚》(10.12亿)凭借IP效应在国庆档完成突围,也有《你的婚礼》(8.22亿)在五一档大放异彩,《一闪一闪亮星星》(7.02亿)凭借下雪场的花式营销在在跨年档脱颖而出,但整体来看,票房高于5亿的爱情电影屈指可数,冲击10亿甚至20亿更是难上加难。

“大家好像不那么相信爱情了。”从2016年执导《谁的青春不迷茫》,到2020年完成《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再到今年推出《有朵云像你》,深耕爱情电影创作多年的姚婷婷深刻地体会到大众爱情观念的转变。她觉得这种变化在生活细节中随处可见。

比如 11月11日,从前大家或许会因孤独而渴望恋爱,但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这天已经变成了购物节。人们的关注点更多落在了自己身上,而非执着于寻找爱情。爱情电影,似乎不是必需品了。

作为一个导演,姚婷婷始终相信爱,相信爱情电影的美好存在。

《我在时间尽头等你》上映2年后,她又开启了爱情电影的创作。《有朵云像你》讲述已经死亡的秦天“重生”归来,重新陪伴在妻子萧凡身边。出人意料的奇迹给了他们一次重新相爱的机会。

除了爱情这个主题,姚婷婷也想借这部电影传递更深层次的思考:“面对无常的命运,面对人人都会经历的死亡与离别,我们该以怎样的生命态度去应对?”

在她眼中,《有朵云像你》是一部爱情电影,探讨的又不止于爱情。“它是一部关于‘爱’的电影。人生的不同阶段,对爱情或对‘爱’的理解往往大不相同,也会有不同的表达与感悟,希望大家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可以更勇敢地面对当下的生活。”

观众不相信现实的爱情?

奇幻+爱情会是一种解法吗

从《超时空同居》《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到《有朵云像你》,可以留意到的是,与此前“喜剧+爱情”以及“剧情+爱情”的题材组合扎堆出现相似,“爱情+奇幻”已然成为当下爱情电影领域的创作风潮。

当很多观众不再相信现实的爱情时,爱情+奇幻会是一种解法吗?

先后创作过两部爱情奇幻电影的姚婷婷对这类题材可谓情有独钟,她觉得,奇幻是现实的补充,“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现实,而在电影院里的两个小时,希望大家可以体验不一样的故事,感受一些日常生活中无法触及的情感。”

但同时,她也坦言,爱情奇幻片创作难度很高。奇幻不能只作为架空设定存在,还必须建立起自洽的真实逻辑,包括故事逻辑和时间逻辑。

《有朵云像你》剧本创作阶段,团队就花了大量精力梳理剧情逻辑,严丝合缝地构建整个世界观。除了聚焦爱情线,电影还融入了友情线与亲情线,试图从多维度丰富叙事层次,拓展传统爱情奇幻片的创作边界。

透过这部电影,姚婷婷关于“爱情+奇幻”的尝试仍在探索当中。与此同时,她也认为,无论爱情电影以何种元素作为载体,创作的核心始终是与当下的观众建立连接,不能为观众讲太旧的故事,必须考虑创作表达能否被他们体会和接受。

“我们想讲一个普通人在平凡生活中遇到奇迹的故事。”

姚婷婷及团队花了大量时间采风和采访。甜蜜的情侣,经历爱人离世的妻子,独自带孩子的单亲妈妈,建筑师、配音演员......这些不同身份和职业的人,一一对应着电影中秦天和萧凡的设定和经历,姚婷婷将很多捕捉到的真实细节搬进了电影里。

比如萧凡录音时会盖着棉被,这是采访配音演员时得知的细节,“我们采访的配音演员,她们家空间小,所以只能用这种方式隔音”,姚婷婷觉得这个场景格外生动,便顺势融入了剧情。

采访中还有一个故事让她印象深刻。一对本来相亲相爱的夫妻,早上还如常打招呼、告别,出门。下午丈夫却突然离世,妻子接到了丈夫离世的消息时,连好好说一声再见都来不及。“我觉得好好和爱人告别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在这部电影里面,萧凡实现了这件事,她会带着秦天给她的爱和勇气好好地活下去。”

为了确保情感表达能被观众接住,团队在创作过程中做了多轮观众调研,并根据观众意见不断调整呈现方式。正式上映之前,电影经过数轮点映,被不少观众列为七夕档“必看”。聊到对影片的期待,姚婷婷笑言不谈票房,更希望电影能治愈观众。

市场在变化,观众在“变老”

创作者该如何应对?

“我觉得现在爱情电影的创作是更难了。 ”姚婷婷直言,这背后是整个社会与大众心态的变迁,电影市场随之不断调整,爱情电影似乎陷入了一定的困境。

票务平台统计数据显示,从2016年到2024年,青少年购票观众的比例由9.5%降到了4.2%。其中20-24岁年轻观众的占比从2016年的33.8%降到了2024年的16.9%。25-29岁年龄段的观众从2021年后已经变成占比最高的主力观影人群。30岁以上人群的占比在逐年增加。

主力观众在“变老”,创作者也在成长,共同带动着爱情电影创作风潮的变迁。

姚婷婷的创作轨迹就印证了这一点。

2014年,28 岁的她拍了剧版《匆匆那年》,那时恰逢大家对青春文学、青春爱情故事格外向往,尤其痴迷于青春里的遗憾、伤感与疼痛。而当时的她也非常年轻,对青春期的情感有很深的体会,8.1分的《匆匆那年》是当年评分最高的内地剧集之一。

过了几年,不到30岁的姚婷婷仍带着对青春的追忆,挑选了彼时初出茅庐的白敬亭,拍了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一举拿下了1.79亿的票房成绩。“青春+爱情”,在10年前无疑是奏效的创作公式。

再后来,市场口味发生变化。大家似乎开始对“前任”题材格外关注。姚婷婷猜想,或许是观众长大了,有了与前任告别后的感悟,人生也多了些错过与遗憾,于是对这类题材更有共鸣。

她真切地感受到,爱情电影市场在变,观众对这类电影的情绪出口也在变。随着年龄增长,她自己对“爱”的理解也在变。现在的她再思考 “爱”,更想呈现爱情里美好的一面。

她希望《有朵云像你》能让大家对美好感情多些向往。不管是秦天和萧凡的年少时光,还是他们有了孩子之后的日子,或是邻居爷爷奶奶相濡以沫的日常,其实都藏着她对 “爱”美好模样的展现与表达。

除此之外,比如电影结尾的 “云端告白计划”,观众的告白一条接一条地出现在片尾,电影放映结束后,部分场次还会飘起满场的彩色泡泡......从创作到营销,电影都有不少颇具心思的设计,象征着对“爱”的诠释,这也是导演眼中的浪漫表达。

“我始终相信爱是人生中最珍贵的礼物,也想把这份相信传递出去。”

在姚婷婷看来,爱情电影的创作和市场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但关于爱的表达,仍会是人类永恒的命题。爱情也好,升华后的爱也罢,都需要大家继续用心去感受、去经营、去探索。

来源:Mtime时光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