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片单突然刷屏,一句话:憋了三年的《731》终于定档。朋友圈有人直接说“这电影要是再跳票,我就当它不存在”。结果18号真上了,感觉像欠了多年的旧账突然被翻出来,心里咯噔一下。
9月片单突然刷屏,一句话:憋了三年的《731》终于定档。朋友圈有人直接说“这电影要是再跳票,我就当它不存在”。结果18号真上了,感觉像欠了多年的旧账突然被翻出来,心里咯噔一下。
先别急着冲进情绪。翻完14部片,发现片方挺鸡贼:把最沉重的历史片和最轻松的动画片放在同一天。18号上午带娃看熊出没式冒险,下午直面人体实验,情绪像坐过山车。有人说这是“官方配好的情绪套餐”,听着像段子,细想又合理——生活不也这样,上午哭下午笑,谁还没点分裂时刻。
值得留意的还有5号那几部外语片。意大利人拍约会糗事,挪威人拍恋爱暂停键,澳洲人让蜗牛讲人生。同一天三种口音,像在电影院里办小型联合国。好处是,看完不用飞欧洲就能感受“别人的日常也挺烂”,顿时对自己的破事释怀一半。
国产片这边,3号两部战争片撞车。飞虎队题材对打生存题材,一个讲天上英雄,一个讲地下挣扎。宣传都吹“真实还原”,观众其实只关心:别把战争拍成爽片。毕竟谁也不想花钱看两个小时的枪火cosplay。
最意外的是6号那部《Bambi: Reckoning》。童年小鹿变黑化复仇,海报一出就有人说“毁童年”。但转念一想,当年看动画的小孩现在长大,正好需要点暗黑调味。片方算准了“成年暴击”这口饭,挺坏,但挺准。
纪录片《Outside is Blue Star》用8K拍星空,听起来像器材党炫技。可转念一想,现在谁不是天天低头刷手机?突然给一屏银河,脖子被迫抬起30度,也算功德一件。
月底收尾的《This Friday's Amusement Park》像官方彩蛋:看完一堆沉重、血腥、深刻,最后给颗糖。有人说太刻意,但月底钱包也空了,这时候确实需要点不费脑的合家欢。
总结下来,9月像被片方精心排过雷:哪天该哭,哪天该笑,哪天该带孩子,哪天该独自沉思,都写好了。观众只剩一个选择:要不要按他们的节奏走?或者干脆随机买票,让生活自己撞上来。反正票根会记得,哪部电影让你在黑暗里偷偷抹了泪,哪部让你中途刷手机。
来源:古道上从容骑行的侠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