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0万,两天,郭富城的新片《无名指》就这么被钉在票房耻辱柱上。同一天,成龙的《捕风追影》首日破亿。一边是老牌功夫巨星继续打,一边是天王想讲家庭伦理,结果观众用脚投票:打戏赢了,哭戏输了。
30万,两天,郭富城的新片《无名指》就这么被钉在票房耻辱柱上。同一天,成龙的《捕风追影》首日破亿。一边是老牌功夫巨星继续打,一边是天王想讲家庭伦理,结果观众用脚投票:打戏赢了,哭戏输了。
说白了,大家不是不爱港片,是怕它变味。
《无名指》讲中年危机、父子隔阂,镜头温柔得像一杯放凉的港式奶茶,甜是甜,可年轻人现在喝冰美式。影院里零星几个中年大叔,看完出来直挠头:“讲乜嘢?我同仔都冇咁复杂。”
成龙那边呢?老配方,追车、跳楼、搞笑,外加一句“我还可以打”,情怀直接拉满。观众吃这套,就像深夜去茶餐厅,明知道烧鹅肥,还是忍不住点一份。
郭富城这次错就错在,把转型当一次性手术,一刀下去,血是流了,却没想好怎么缝。家庭伦理不是不能拍,但得先让人愿意坐下。片名《无名指》,听着像悬疑,结果是亲情,宣传海报又灰又闷,抖音刷三秒就划走。
再看市场。合拍片政策要求“文化融合”,于是港片里突然多了内地口音的警察、莫名其妙的北京胡同,老观众觉得串味,新观众嫌不地道。两头不到岸,票房就沉。
古天乐去年砸钱搞科幻,特效炸出花,票房也就那样。说明一个问题:不是砸钱就能救港片,是得砸对方向。
成龙能赢,是因为他知道观众要的不是创新,是熟悉的安全感。就像你去茶餐厅,不会点分子料理,要的是冻柠茶加叉烧。
郭富城这次输了,也不是末日。刘德华当年拍《桃姐》,一样冷门,后来靠口碑翻身。关键得想清楚:到底是拍给金像奖评委,还是拍给买票的人。
港片现在卡在尴尬期:老观众老了,新观众不熟。想活下去,要么像成龙,把老梗玩出新花样;要么学周星驰,用无厘头包装大道理。最怕就是像《无名指》,想讲点什么,结果谁也听不清。
下次再拍,不如先问问隔壁中学生:你哋想睇乜?
要是连这个问题都答不出,那扇窗,真就慢慢关上了。
来源:雾里探寻神秘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