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影的格局规模、导演技巧、美术堂皇和明星阵容,俱达到世界级别,每看一幕也会惊叹这么厉害这么盛大。
等待了十年,陈可辛导演终于带来了他筹备多年的心血力作《酱园弄·悬案》。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犯罪悬疑片,它更像一幅描绘大时代下小人物命运的宏大画卷。
现在看到的《酱园弄·悬案》大概一个半小时,还有下集。
《酱园弄》案件发生在1945年距今80多年,事件真实距离相当遥远。
与其说女主角詹周氏为什么要杀害自己丈夫,倒不如探究陈可辛为什么要拍《酱园弄》!
说陈可辛卖弄惨情,但如果有看电影,那个惨我也想卖。
电影的格局规模、导演技巧、美术堂皇和明星阵容,俱达到世界级别,每看一幕也会惊叹这么厉害这么盛大。
电影其实好看,甚至可以代陈可辛说,如果拍到这个程度也没兴趣看,
内地评论那么“辣”,这世界所有人还想要求看什么?
只能说,要看大家现在的心情。
这十年全世界的内心充满纳闷和不可预知的惶恐,我们需要预备多喜庆的心情才会走进电影院,再去选择看《酱园弄》!
然后不止一次,还有下集第二次。
电影值得敬佩,但分上下集似是误判,会觉得本来的两个半小时,把一切的剧力万钧压缩然后爆发起来,似乎更有放手一搏的机会;
又或者把整个原案拍得更诡秘悬疑更细节铺排,增加所谓传统剧力,炮制成一个六至八集的串流剧集也可以。
偏偏最难解就是现在的上下集,明明观众心情已经难捉摸,为支持陈可辛为支持好电影为支持大场面都好。
要找充分理由才去看一个伦常惨案不容易,还要我奋不顾身第二次走进去弄清那个谜团。
这个一分为二的设定也太梦幻。
当你初看《酱园弄》时,请先放下“谁是凶手”的传统悬疑片思维。
诚如陈可辛导演所言,这部电影的重心不在于解谜,而在于呈现时代以及人在命运洪流中的无力感。
故事设定在1945年,一个新旧交替、龙蛇混杂的上海。
电影团队巨细无遗地在上海实地复刻了当年的酱园弄场景,以一种冷峻而压抑的影像风格,将观众直接拉进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
在时代的巨轮下,每一个角色都如同微尘,他们的挣扎与呼喊,构成了这部电影最深沉的基调。
其实影片不只充满悬疑气氛,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男女主角的社会地位刚好为影片轻轻地奏出一段弦外之音。
而音乐和剪接处理是塑造悬疑气氛和带出弱者争取发声影片主题的两项重要元素。
影片以一连串暗调的画面和简单重复的低音不协调和弦为影片揭开序幕,接着是轻声的鼓声,虽则没有任何对话,这简单的声画处理却已为影片定了调。
那段清晨弃尸的灰暗画面予人冷漠的感觉,而低音不协调和弦和鼓声不只烘托出疑凶詹周氏内心的不安和不平衡。
这种不安的非律旋性配乐一直不时出现,从而将观众由詹周氏的个人经历带到发生碎尸命案的那个时代。
一个日治政权濒临崩溃,男权、汉奸警权横行的年代。
而詹周氏作为连名字也没被记载的基层已婚妇女,无疑是弱势中弱势的代表。
这种权力倾斜的社会状态对詹周氏而言,就像酱园弄的围墙那样将她重重围困。
有趣的是影片运用平行剪接将案件被揭发的情节,与西林创作的新版《娜拉出走记》舞台演出连接起来。
西林是一名不受婚姻捆绑、命运自决的离婚女知识分子,而新版《娜》剧正是西林宣传女性自主的工具。
当薛警官在一众记者面前,以主流男权价值观主导了言论后,剧院以商业理由,以丑化詹周氏的舞台剧取代新版《娜》剧。
《娜》剧因而停演,西林的话语权被剥夺,詹周氏更从来不曾出现在公众领域。
但西林散播女性自主的意愿并未因此而罢休,战幔由此掀起。
作为知识分子,西林发声的舞台不只在剧院,还有报章的专栏。
既为自身价值的提升,亦同时声援詹周氏,写了一篇声援詹周氏的专栏文章,而这文章巧妙地透过另一位女死囚王许梅,传递到狱中只字不晓的詹周氏耳边,成为监狱内外女性联系的窗口,唤起了原本被权势欺压得无力反抗的詹周氏作出绝地反击的决心。
这场戏码出现在詹周氏第一次出庭。
影片以俯视的“上帝视角”拍摄詹周氏下车进入法庭,有人在做,天(观众)在看的感觉。
詹周氏在众目睽睽的法庭内,行使她唯一能发声的机会,作出性命攸关的反击,将薛警官原本压倒性的胜利,瞬间逆转。
影片的非旋律性配乐由此转向悲凄的旋律,奏出监狱内外三位女性在男权社会下的悲怆。
但她们不向命运低头的挣扎仿佛改变了社会的主调。
陈可辛认为商业电影相对容易拍,要把观众的情绪聚到一面倒。
观众想找反派,导演就给他们一个反派,打权贵或者打怪兽也好,然后让主角把反派干掉,又或者让反派逍遥法外都好,反派要明确。
陈可辛内心却从来没有这么黑白分明,他认为没有人觉得自己是反派,每个反派都有自己的理由,就是人生中你觉得很不妥的人,都要努力去解释他有什么理由去做这件事。
或者为什么要针对我,更大可能在他的角度我才是反派,这就是他拍电影一向探讨的问题。
因为如果只把对方当成反派的话会把世界看得太简单,也解决不到问题。
我却认为把正反双方的设定模糊化也没有更好解决问题。
可能问题根本不是用来解决,它的本质就是永恒存在。
我们生于那个时代,只要进入电影院就没有可能逃避得过UFO,对从前的UFO的爱恶是刚刚好一半半,有正也有反。
只觉得陈可辛的想法品味一直没大变动,但他拍电影的技术和规模却愈来愈纯熟巨大,而那个巨大又好像没有为他带来巨大的口碑和成功。
但来到这个关头又不容易回到从前城市的小情小趣,那个城市根本已经不存在。想拍巨大的,无论成本还是审查掣肘也不少。
于是来个远古又真实感强烈的,杀夫题材也是陈可辛从来没有涉猎。
要知道那可是相当危险。
陈可辛之前拍《武侠》已经造成重创,但他形容拍《酱园弄》的杀夫案件也在犯相同错误。
他在访问说没打算渲染虐杀过程,甚至那些又残忍又充满疑点的案情,如一名纤弱女子如何凭一柄菜刀把高大丈夫俐落分尸?
在电影也不似是重点。反而要探究女主角詹周氏为什么要杀丈夫?
他有关心弱势一方为什么如此孤注一掷拼命顽抗。
尤其章子怡饰演的詹周氏,她面对喜欢虐打她的男人不只一人,其一是嗜赌的丈夫,还有为坚持己见而死咬不放的警察局长,所以只能说这是她的命。
同时间她经历三次审判,中间被判过死刑,最后都逃出生天,活到九十多岁,比所有想害她想帮她想参与她的人都要长命。
这又是命!陈可辛想拍命!
《酱园弄》发生在80年前的上海,距离遥不可及,正是你有心事我有心事,为什么我要关心你的少妇心事?
但会好奇这么一个女性地位低微的封建时代,目不识丁的妻子要受到什么外太空的冲击,才会铤而走险把丈夫斩开十块八块,然后要把它的头丢到不知那个河川大海,总之务求下一世也要断绝缘份永不相见,他们本来相爱过的。
本来杀害自己至亲始终具看头,偏偏陈可辛努力减省所有血腥场面。
就是连丈夫的虐待情景也没有细致呈现,他似乎不想我们代入太多,不想观众纯粹单方面的义愤填膺站在小妇人身旁,去努力赞成她把丈夫砍杀的一切意图。
陈可辛的野心还希望大家看社会、看历史、看当时仍被日军统治的上海。
看媒体看人民和公职人员,对如此案件的一切反应和所行使的权力。
某程度陈可辛不只《武侠》还有上次的《夺冠》,陈可辛拍女排拍激烈运动场面竟然拍出超级水准,衷心敬佩他驾驭史诗级场面的技巧。
来到《酱园弄》 戏名有点不同意,那个酱园的味道太浓,有点分散注意力。
格调却是高,至少把很多演员拍得好看,章子怡其一,意料之外是杨幂,还有女专栏作家赵丽颖,可是这样一来80年前的女权设定又显得太乐观。好老实自己给很多场景和摄影慑住,但没有找到情感上的投入位置。
我好想去理解和同情詹周氏,但导演没有给我这个机会,他把《酱园弄》和观众设下了一条很微妙界线,彼此有一种只可观赏不可投射的若即若离,所以只有惊叹却没动人!
所以还是期待争夺战的下半场!
来源:波老师看片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