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兹山鱼谱》是由李浚益执导,薛景求、卞约汉、李姃垠等主演的韩国历史电影,影片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影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品凭借精彩的呈现,斩获了包括第 42 届韩国青龙电影奖最佳剧本、最佳摄影与灯光、最佳剪辑、最佳音乐等在内的多项大奖,主
《兹山鱼谱》是由李浚益执导,薛景求、卞约汉、李姃垠等主演的韩国历史电影,影片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影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品凭借精彩的呈现,斩获了包括第 42 届韩国青龙电影奖最佳剧本、最佳摄影与灯光、最佳剪辑、最佳音乐等在内的多项大奖,主演薛景求也凭借本片摘得最佳男主角奖,2021 年在第 57 届百想艺术大赏上,影片更是获得了最佳影片大奖。这部影片的魅力究竟何在?让我们一同走进《兹山鱼谱》的世界,探寻其中的奥秘。
一、故事内容:于苦难中绽放的生命之花。
影片的故事背景设定在朝鲜王朝时代的 1801 年,当时朝鲜发生了大规模镇压天主教的 “辛酉邪狱”。著名学者丁若铨(薛景求饰)三兄弟,因受从事天主教活动的父亲牵连,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丁若铨被发配到遥远的黑山岛,从此开始了他在这座偏远岛屿上的流放生涯。
来到岛上后,丁若铨遇到了从可居岛嫁到这里的寡妇可居嫂(李姃垠饰),并住进了她家中,可居嫂开始为丁若铨提供吃住。在与可居嫂的相处过程中,两人渐渐产生了感情,最终喜结连理。这段感情线在影片中虽不张扬,却如涓涓细流,温暖而动人,为丁若铨苦涩的流放生活增添了一抹温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丁若铨对黑山岛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决定写一本关于海洋生物的书籍,将这些奇妙的生物介绍给世人。为此,他向土生土长、熟识各种海洋生物的青年渔夫昌大(卞耀汉饰)寻求帮助。昌大虽然身份卑微,是岛上的贱民,但他求学若渴,且极为了解鱼类的生态,也因此擅长捕鱼。最初,昌大因丁若铨是戴罪之身而拒绝了他的请求。然而,丁若铨了解到昌大在自学识字的过程中常遇到困难,于是提议将各自擅长的知识教授对方,以自身所知的学问来交换昌大的鱼类知识。昌大最终被丁若铨的诚意所打动,同意了他的提议。从此,两人在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了亦师亦友的深厚情谊。
在与昌大的交流中,丁若铨发现昌大虽然对鱼类知识了如指掌,但他的内心却有着更为远大的抱负。昌大一心读圣贤书,渴望通过考取功名,进入朝廷做官,从而经世济民,造福百姓。受儒学影响甚深的昌大,认为这才是读书人造福百姓的正道。而丁若铨,由于受到西方科学思想的影响,希望能够将自己研究海洋动植物的成果著书立说,使民众能够享有知识,他所追求的是一种更为平等、普及知识的理想社会。两人的理念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也为他们日后的分歧埋下了伏笔。
在生父的资助下,昌大踏上了科举之路。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和丁若铨的教导,昌大一路考取功名并出任官职。然而,当他真正进入官场,近距离接触到朝鲜王朝基层吏治的腐败后,才发现现实与自己的理想相去甚远。他意识到,凭借自己孤身一人想要修齐治平、经世济国,是完全无法撼动腐败的官僚系统的。一次,在衙门里,一户农家因不堪忍受苛刻的税赋而奋起反抗,昌大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农户遭受官吏的欺压。忍无可忍的昌大终于爆发,出手殴打了其他官吏,也因此丢掉了乌纱帽。
失去官职后的昌大,历经宦海浮沉,终于参悟本心。他选择成为主动的自我放逐者,携妻儿回归黑山岛。而此时,丁若铨因为年岁已高,在某日晚上的书桌前写作时溘然长逝。流放的七年间,丁若铨共采集了数千种鱼类标本,完成了《兹山鱼谱》一书,成为韩国最早的鱼类图鉴。回到家乡的昌大,在丁若铨的灵堂前拿到了《兹山鱼谱》,并读到了丁若铨给他留下的最后一封信,自此终于理解老师所追求的意义所在和良苦用心。
二、人物塑造:鲜活立体的灵魂画卷。
(一)丁若铨:从朝堂宠儿到山林隐者的蜕变。
丁若铨原本身处国家的权力中心,享受着世间繁华和众人追捧。然而,政治斗争的残酷让他从云端跌落谷底,被流放到黑山岛。初到岛上的丁若铨,心中充满了遗恨和苦闷。他借酒消愁,望月听海,内心的愁苦无处排解。但他并没有被命运打倒,而是在与自然的接触中,逐渐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
丁若铨对海洋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决定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对海洋生物的研究和记录中。他放下了曾经的身份和地位,虚心向昌大请教鱼类知识,展现出了一种对知识的敬畏和追求。他的这种转变,体现了他对人生际遇的达观和超脱,有中国士大夫 “穷且益坚” 的风骨。在撰写《兹山鱼谱》的过程中,丁若铨不仅是在记录海洋生物的知识,更是在寻找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种知行合一、活在当下的生活哲学。
(二)昌大:从渴望 “入世” 到回归本心的探索者。
昌大出身贱民,父亲虽为进士,但他的庶出身份让他在社会中饱受歧视。因此,他萌生了靠读书出人头地的强烈渴望,希望通过科举 “登堂入室”,位列朝班,顺便造福苍生。他对丁若铨从最初的鄙视、提防,到后来的感激、钦佩,情感变化十分丰富。在丁若铨的教导下,昌大的学问渐长,最终踏上了仕途。
然而,官场的黑暗和腐败让昌大感到无比失望和痛苦。他在现实中处处碰壁,发现自己的理想在这样的环境中根本无法实现。他的挣扎和反抗,反映了他内心对正义和公平的执着追求。最终,昌大选择回到黑山岛,这一转变体现了他对自我内心的回归和对真实生活的追求。他的那句 “若不能按照所学来生活,就得按照自己的性格来活”,成为了他人生态度转变的真实写照。
(三)可居嫂:坚韧豁达的女性形象。
可居嫂是影片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她从遥远的可居岛嫁到黑山岛,经历了生活的种种磨难,最终只剩下孤家寡人。但她并没有被生活的苦难打倒,而是以坚韧豁达的态度面对一切。她接纳了丁若铨,为他提供吃住,在生活上给予他无微不至的照顾。她与丁若铨之间的感情,真挚而质朴,展现了女性温柔善良的一面。同时,她的坚强和独立,也为影片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三、深刻内涵:对人生、社会与理想的深沉思索。
(一)“入世” 与 “出世” 的抉择。
影片通过丁若铨和昌大这两个人物的不同人生选择,深刻探讨了 “入世” 与 “出世” 这一永恒的话题。丁若铨在经历了政治斗争的失败后,选择远离官场的喧嚣,投身于自然之中,以研究海洋生物为乐,完成了从 “入世” 到 “出世” 的转变。他的这种选择,并非是对现实的逃避,而是在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后,对生命意义的重新思考和探索。他在与自然的交融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而昌大则一开始怀着强烈的 “入世” 愿望,渴望通过科举进入官场,实现自己经世济民的理想。然而,现实的残酷让他在官场中四处碰壁,最终他选择回归到自己的初心,回到黑山岛。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入世” 并非易事,在现实的冲击下,人们往往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影片通过两人的对比,展现了 “入世” 与 “出世” 各自的利弊,也引发了观众对于人生道路选择的深刻思考。
(二)知识的价值与传承。
丁若铨对海洋生物的研究和撰写《兹山鱼谱》的行为,体现了他对知识的尊重和追求。在那个时代,他所从事的研究并不被正统主流所认可,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认为这些知识对于百姓来说是非常实用的资料。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这些知识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受益。这种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反映了知识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本身,更在于它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实际的帮助。
同时,丁若铨与昌大之间的知识交流和传承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丁若铨将自己的学问传授给昌大,而昌大则将自己丰富的鱼类知识分享给丁若铨。这种知识的传承,不仅促进了两人的成长,也象征着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影片通过这一情节,强调了知识传承的重要性,鼓励人们不断追求知识,将自己所学传递给后人。
(三)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影片中,丁若铨所希望的社会是一个没有阶级之分,人人平等的社会。他的这一理想,虽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有些不切实际,但却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昌大在经历了官场的黑暗后,也逐渐理解了丁若铨的理想。影片通过两人的经历,揭示了现实社会的种种弊端,如阶级压迫、官场腐败等,同时也表达了对一个公平、正义、和谐的理想社会的憧憬。这种对理想社会的探讨,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引发了观众对于社会现状的反思和对未来社会的期望。
四、艺术特色:黑白影像中的诗意与力量。
(一)黑白影像的独特魅力。
《兹山鱼谱》选用黑白灰的颜色来呈现整个故事,这种独特的视觉风格为影片增添了一种简单素朴,又深邃蕴藉的艺术质感。创作者希望通过黑白灰的搭配,来还原人物心境的灰暗,人物生活的单调,还有时代性的压抑与憋闷。同时,影片也用黑与白的隐喻意味,向观众揭示现实世界以及人性的幽深晦暗之处。在黑白影像的映衬下,影片中的自然风光、人物形象和情感冲突都显得更加鲜明,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二)细腻的镜头语言。
影片在镜头运用上十分细腻,通过各种镜头语言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例如,在丁若铨初到黑山岛时,导演运用了大量的远景和全景镜头,展现了他在茫茫大海和偏远岛屿上的孤独与无助。而在丁若铨与昌大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则更多地运用了中景和近景镜头,细腻地刻画了两人之间的情感互动和思想碰撞。此外,影片中还有一些特写镜头的运用,如对鱼类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海洋生物的奇妙,也从侧面反映了丁若铨对知识的专注和热爱。
(三)巧妙的对比与平行剪辑。
影片充满了各个维度上的对比,如人物前后境遇的变化、不同人物人生选择的差别、“性理学” 与 “西洋学” 之间的争论等。这些对比不仅丰富了影片的内容,也增强了影片的戏剧性和表现力。其中,最为精彩的是影片通过平行剪辑,将昌大在官场里痛苦万分的场景与丁若铨依照内心的要求,专注于收集各种鱼的特性、口味以及药效等信息的场景进行对比。在平行剪辑的使用中,凸显了 “出世” 的单纯以及 “入世” 的疲惫,对追随内心的平和与跟随潮流的盲目、看清世界后的超脱与深陷功名中的挣扎进行了平行呈现,让观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两种不同人生选择的差异和各自面临的挑战。
总结。
《兹山鱼谱》以其精彩的故事内容、鲜活的人物塑造、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特色,成为了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它让我们看到了在历史的洪流中,个体对人生意义的不懈追寻,对理想社会的执着向往。这部影片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和迷茫,也让我们在欣赏影片的同时,对自己的人生和社会有了更多的思考。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是否也能像影片中的人物一样,找到属于自己的 “兹山”,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呢?这或许就是《兹山鱼谱》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来源:尘境心影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