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胶片的封条从朋友圈无意看到了一条ARRI435的装片示范的视频,勾起了我无数的回忆,马上果断的转发了。马上有摄影的老兄弟点赞回复,根据片盒上的封条颜色,准确的报出了片盒上胶片的型号。便更加勾起了我去寻找那些久违了的记忆。
胶片的封条从朋友圈无意看到了一条ARRI435的装片示范的视频,勾起了我无数的回忆,马上果断的转发了。马上有摄影的老兄弟点赞回复,根据片盒上的封条颜色,准确的报出了片盒上胶片的型号。便更加勾起了我去寻找那些久违了的记忆。
V3 5219/500T Tungsten 3200K
就从这条被称做“爱马仕黄”的色带说起。
柯达电影胶片盒上的封条颜色确实用来区分不同类型的胶片,主要与其感光度和色温类型(日光型或灯光型)相关。通常通过封条颜色来快速标识胶片的类型和特性,方便摄影师和制片团队在现场区分。在中国,干这行的可能有文盲,但几乎很少听说有色盲,尤其是摄影组,哪怕是推板,搬设备的助理,不认字或许可以原谅,没文化也能好说,但是绝对不能是色盲。你连颜色都不认识,怎么吃这行的饭啊?查了下资料,柯达在Vision3之前生产了多个胶片系列,如Vision2、Vision、EXR、Kodachrome等,这些胶片的封条颜色较为多样:
现役(Vision3系列):
黄色(灯光型,3200K,如5219/500T、5213/200T)
蓝色(日光型,5500K,如5207/250D、5203/50D)
停产(Vision2、Vision、EXR、Kodachrome等):
绿色(部分灯光型或特殊胶片,如5229/200T)
白色(早期灯光型或黑白胶片,如5274/200T、Plus-X)
红色(早期日光型或高感光胶片,如5248/100D)
橙色(Kodachrome系列,如Kodachrome 40)
黑色(黑白胶片,如Double-X 5222)
少见/特殊:
紫色(实验性或测试批次,信息稀少)
银色/灰色(早期高感光胶片,如5296/500T)
无色/透明(分装胶片或非标准包装)
我个人见过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这些胶片代表着不同的年代,不同创作理念,也代表着不同的冲洗工艺。但唯一不变的是代表着那种精益求精的电影精神,以及那个同甘共苦,旁骛杂念的黄金时代。如果可能穿越,我倒是想回到某部影片的拍摄现场,把摄影组的这些封条,不管生片熟片,尤其是写了字的封条都偷回到现在来……哈哈哈哈,现场会死人的你信不信?
来源:电影黑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