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8日,瑞士洛迦诺的夜空因一位东方巨星的到场而熠熠生辉。在第7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上,71岁的功夫巨星成龙身着传统中式长衫,手握标志性的熊猫公仔,登上领奖台,正式接受“终身成就奖”(Pardo alla Carriera)这一崇高荣誉。这不仅是对他
2025年8月8日,瑞士洛迦诺的夜空因一位东方巨星的到场而熠熠生辉。在第7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上,71岁的功夫巨星成龙身着传统中式长衫,手握标志性的熊猫公仔,登上领奖台,正式接受“终身成就奖”(Pardo alla Carriera)这一崇高荣誉。这不仅是对他近60年电影生涯的致敬,更是一次世界影坛对中国动作电影文化的集体致敬。
一、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战斗宣言”
在颁奖典礼上,成龙用一句简短却掷地有声的话打动了全球影迷:“虽然已经年逾70岁,但仍然可以战斗。”这句话不仅是他个人精神的真实写照,也成为了整场典礼最动人的瞬间。
从1971年以“龙虎武师”身份进入片场开始,成龙便以“拼命三郎”的形象闻名。他不用替身、亲身上阵,从高楼跃下、在疾驰的车辆间翻滚、与道具爆炸“赛跑”……这些惊险镜头背后,是他数十次骨折、无数次带伤拍摄的代价。而如今,即便年过七旬,他依然坚持活跃在片场,用行动诠释着“战斗”的真正含义。
二、第九座终身成就奖:华人影人的全球里程碑
此次洛迦诺电影节的终身成就奖,是成龙第九次获得国际权威电影节颁发的终身荣誉,意义非凡。
2016年(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成龙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演员,也是当时最年轻的获奖者。奥斯卡评委会称他“重新定义了动作电影”,其影响力“跨越文化与语言”。
2025年(洛迦诺电影节终身成就奖):这是欧洲历史最悠久的国际电影节之一,以推崇艺术电影和先锋表达著称。成龙的获奖,标志着他不仅被主流商业市场认可,更被艺术影坛所接纳。
电影节艺术总监Giona A. Nazzaro评价道:“成龙集导演、演员、特技、编剧、制片于一身,是当代亚洲电影的关键人物。他的影响力甚至改写了好莱坞动作片的规则。”
三、从戏曲少年到全球偶像:成龙的电影之路
成龙1954年4月7日出生于中国香港,6岁进入中国戏剧学院学习京剧,师从于占元,艺名“元楼”。这段严格的戏曲训练为他日后的动作设计打下了坚实基础。
1970年代:从武师、替身做起,逐渐崭露头角。
1978年《醉拳》:开创“功夫喜剧”新流派,将中国传统武术与幽默元素完美结合。
1983年《A计划》:钟楼跳伞一幕成为影史经典,被誉为“世界上最危险的特技之一”。
1985年《警察故事》:商场跳灯管、高速追车等场面至今令人叹为观止。
1998年《尖峰时刻》:成功打入好莱坞,与克里斯·塔克搭档,全球票房破5亿美元。
他的电影不仅让世界认识了“中国功夫”,更让“成龙式动作喜剧”成为一种全球通行的电影语言。
四、文化桥梁:成龙如何影响世界电影?
成龙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将东方武术美学与西方喜剧节奏**融合,创造出一种老少咸宜、跨越文化的娱乐形式。
他吸收了巴斯特·基顿、查理·卓别林等默片喜剧大师的肢体语言,结合中国功夫的精准与力量,形成“痛并快乐着”的表演风格。
他的电影中没有冷冰冰的英雄,而是一个会摔跤、会出糗、但永不放弃的“普通人英雄”,这种亲和力让他在全球拥有亿万粉丝。
正如《纽约时报》在2012年将他评为“史上20位最伟大的动作影星”第一名时所言:“他是唯一一个能让观众既为他担心,又忍不住笑出声的动作明星。”
五、荣誉背后:成家班与“搏命”精神
成龙多次强调:“这些荣誉不属于我一个人,而是属于整个成家班。”成家班是他于1976年组建的特技团队,成员多为武术、杂技出身,几十年来与他一同出生入死。
他们共同完成了数千个高难度特技,也付出了沉重代价。成龙曾说:“每一个镜头,都是用血和汗换来的。”这种“搏命”精神,正是华语动作电影黄金时代的缩影。
六、结语:传奇未完,仍在“战斗”
71岁的成龙,早已功成名就,却依然选择站在片场、站在世界舞台中央。他手中的熊猫公仔,既是个人标志,也象征着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和平使者。
洛迦诺的这一座奖杯,不是终点,而是对一段仍在继续的传奇的致敬。正如他自己所说:“只要还能动,我就要拍下去。”
未来,我们或许还能看到更多“成龙式”的冒险与欢笑。因为在这个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一个“年逾70岁,仍能战斗”的英雄。
致敬成龙:一位用身体书写电影史的斗士,一位让世界爱上中国动作的传奇。
来源:有趣的小猫科普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