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亿人的痛苦,竟在这部周润发与钟楚红的经典港片中道尽了

快播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08 15:59 2

摘要:上周,凤凰卫视电影台带大家重温了,在好莱坞的全球流行与东亚电影崛起的夹缝中强势突围的泰国电影。

上周,凤凰卫视电影台带大家重温了,在好莱坞的全球流行与东亚电影崛起的夹缝中强势突围的泰国电影。

而同为东南亚板块重要的一环,越南的电影产业发展则相对滞后。

2021年的历史题材影片《李公蕴:到升龙城之路》,因美术风格过度模仿中国古装剧,被当地学者斥为“文化自卑的视觉投射”。

2023年Netflix越南原创剧《真爱导游》虽在本土热播,却因过度西化的叙事逻辑遭到“文化背叛”的指责。

2024年越南票房冠军《再爱一次》被批评为“韩剧式情感移植”。

总而言之,提到与电影的关系,越南通常不会被定义为创意主导者。

它更像是《现代启示录》等美国电影人拍出来的“战争反思工具”。

《现代启示录:终极版》

8月22日18:15即将播出

又或是香港导演许鞍华“越南三部曲”中,被时代洪流裹挟的“悲情代言人”。

许鞍华导演作品《狮子山下:越南来客》

许鞍华导演作品《胡越的故事》

许鞍华导演作品《投奔怒海》

1975年4月30日,北越军队攻占西贡,完成越南统一。这场看似终结战争的胜利,却让在南越聚居的约120万华裔居民,瞬间沦为“无根之人”。

电影《胡越的故事》中,胡越便是其中一员。

这群在越南被视为“异端”的华人,为求活命被迫登上破旧渔船,化身“船民”,经历海盗劫掠、淡水耗尽、台风侵袭等考验后,最终抵达香港的已是九死一生的幸运儿。

《胡越的故事》剧照

根据1979年日内瓦公约,英国政府承诺接收所有抵港难民,再由西方国家甄别收容。香港就这样被强定为“第一收容港”,背负起长达20余年的人道主义重担。

每收容一名越南难民,港府年均需耗费约1.2万港元。截至今日,联合国难民署仍积欠香港政府11.62亿港元的债务,成为跨世纪的未结账单。

虽然当时的香港政府让越南难民逃离战火,但对他们始终保持距离。直到今天,因为越南难民问题,香港仍然对越南人实施严格的出入境管制。

除此之外,胡越还得时刻提防来自越南特工的追杀。

胡越在难民营反杀特工的戏,被导演许鞍华拍得极度克制。没有激烈的枪战与嘶吼,仅一条铁丝、半截竹签,几秒钟的窒息挣扎便终结了生死。

《胡越的故事》剧照

正是这场暗杀,让胡越彻底明白,香港不是他的归属,必须继续流浪。

在办理逃往美国的假护照时,胡越遇见了同命相怜的同乡沈青。两个年轻的灵魂在绝望中相惜,约定共赴美国寻一个“家”。

《胡越的故事》剧照

值得一提的是,《胡越的故事》是周润发与钟楚红的第一次大银幕合作,对两人都意义深远。

演员周润发

对周润发而言,该片是他的人生转折点。此前,他刚凭《上海滩》风靡一时,与“许文强”这一优雅绅士的形象绑定。无线电视趁热打铁,立刻安排他担任下一部即将开拍的剧集男主角,但周润发执意要接下《胡越的故事》,因此险些遭到雪藏。但好在周润发成功踏出演技舒适区,从小荧屏跃升进大银幕,展现了从偶像派到实力派的蜕变。可以说,没有《胡越的故事》,可能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英雄本色》《喋血双雄》《赌神》等经典港片了。

演员钟楚红

而后来火爆亚洲的钟楚红,在拍摄《胡越的故事》时只是籍籍无名的新人。该片虽不是她的银幕首秀,她曾在1979年电影《碧水寒山夺命金》中担任女主角,但这部电影并没有让她一炮而红,她在影坛真正崭露头角正是凭借《胡越的故事》中精湛的表演。很难想象,这位略带羞涩的少女,后来成长为《纵横四海》中明艳潇洒的女大盗。

两位自此合作后,开辟出“最红不过钟楚红,最发不过周润发”的霸屏时代。10年间他们共同出演过8部电影,其中在7部中饰演情侣,演绎出《秋天的童话》等令人回味无穷的银幕故事。

《胡越的故事》剧照

蛇头的背叛将两人的美国梦撕得粉碎。在菲律宾转机时,沈青被秘密转卖至唐人街酒吧,胡越为了帮她赎身而放弃登机,接过酒吧老板递来的屠刀,成了替黑帮卖命的杀手。

《胡越的故事》剧照

这段“菲律宾沉沦”的情节,藏着一段难民被跨国犯罪集团利用的黑暗历史。1980年代,因西方国家对越南难民的接收配额有限(美国每年约接收1.5万人,远低于实际需求),大量难民滞留东南亚,成为人口贩卖与犯罪网络的猎物。菲律宾作为当时东南亚的“犯罪温床”,黑帮常以“安排移民”为诱饵,胁迫难民参与贩毒、暗杀等活动。

《胡越的故事》剧照

胡越结识了另一位为酒吧老板卖命的杀手阿三,两人在片中互为镜像,都是没有身份、在外流亡的华人。不过阿三和胡越的差别是,他已经看透了流亡者的宿命。

胡越问他为什么不想去美国的唐人街?他表示:

从一个唐人街到另一个唐人街,不过是从一个牢笼坠入另一个深渊,漂泊一生才是他们注定的结局。

主角“胡越”这个名字就有所隐喻。

古人以“胡越”形容南北相隔、永难相遇(胡地在北,越国居南),李白笔下“故人在咫尺,新赏成胡越”便是此意。

《胡越的故事》剧照

酒吧老板也曾用胡越的名字来嘲讽他:

“又胡又越,你不是香港人。”

“胡越”一名的灵感还来自香港南来作家司马长风的本名。

“南来作家”这个称谓主要用于描述那些从内地迁徙到香港的文人。赴港初期,由于文化差异和生活环境的改变,思乡情切的他们会经历一段疏离感和边缘化心态,陷入复杂的身份认同漩涡。

这部聚焦于越南难民漂泊命运的作品,还藏着导演许鞍华对“身份”与“归属”的深层追问。

导演许鞍华

许鞍华的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日本人,她本人生于辽宁,幼年在澳门度过,后来在香港定居,大学毕业后多次在海外学习及工作。她一路上的身份焦虑,成为了她创作的“根”,贯穿了她整个职业生涯。

许鞍华导演作品《客途秋恨》

《客途秋恨》几乎是许鞍华的自传性作品,中日混血的女儿晓恩与日本母亲葵子一生隔阂,她一辈子在“中国人”与“日本人的女儿”的身份中撕扯。

许鞍华导演作品

《天水围的日与夜》

许鞍华导演作品

《天水围的夜与雾》

在《天水围的日与夜》与《天水围的夜与雾》中,她将目光投向香港新移民和低收入人群聚集的天水围,这里的人在香港找不到工作、被房东驱赶、被同乡排挤,本质上是《胡越的故事》的当代变奏——只是当年的“船民”变成了“新移民”。

许鞍华导演作品《黄金时代》

在《黄金时代》中,萧红一生在战乱中迁徙,从哈尔滨到武昌、重庆、香港九龙,萧红奔逃的身影几乎遍布大半个中国。她的文字永远在写“故乡”,却在现实中成为了客死异乡的“异乡人”。

许鞍华导演作品《第一炉香》

在《第一炉香》中,上海少女葛薇龙逃难至香港,为了融入香港的上流社会,她刻意模仿粤语腔调,换上西式洋装,却在镜子里认不出自己。

将视野转向国际,我们可以发现《胡越的故事》探讨的议题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愈发尖锐。

冷战结束30余年来,全球各地的战争与冲突仍未消减。

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的报告,截至2024年6月,全球被迫流离失所总人数已增至1.226亿,其中难民和其他需要国际保护的人数已攀升至4340万,这是连续第12年的增长。

据联合国难民署最新估计表明,与2024年相比,2025年难民人数将再增加20%。

1.226亿人的故事,近年来被逐渐搬上大银幕。

《流浪的迪潘》

8月28日09:10即将播出

该片荣获第6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为了更容易申请政治庇护,斯里兰卡三位素昧平生的陌生人——曾效力泰米尔猛虎组织的战士迪潘、年轻女人雅丽妮和孤儿伊莱娅假装一家人,来到法国巴黎近郊开始了新生活。谁知新居并不是平静的净土,街区充斥着暴力、毒品、犯罪。当命运不可逆抗时,迪潘只好用自己最熟悉的手段,守护这个由三个陌生人组成的相依为命的“家庭”。

《无以为家》

8月23日19:35即将播出

安提戈涅的父母在偷渡入境加拿大途中不幸丧生,留下她和兄妹四人与祖母相依为命。两名兄长为维持家计,不惜涉入帮派勾当。然而在一次警方查缉行动中,大哥成为枪下亡魂,二哥锒铛入狱并面临遣返。为了拯救挚爱的家人,安提戈涅毅然剃去长发,准备展开营救计划......

蕾欧诺·瑟哈伊导演作品《异国原乡》

这些银幕故事可能无法直接改写那些“无根之人”的命运,但它们正在构建全球流亡者的集体记忆,留下沉甸甸的生命印记。

《胡越的故事》截图

或许这就是《胡越的故事》不朽的意义。

来源:凤凰卫视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