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男主是早年出演热门吸血鬼尺度剧《真爱如血》中Eric一角走红,凭借《大小谎言》获封金球奖、黄金时段艾美奖双料“最佳男配角”的北欧性感男神“E大”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
最近,AppleTV原创出品的一部科幻惊悚剧集上线。
主人公是一个机器人。
而且,还很有型。
不过,千万别被他的美貌所迷惑。
他正计划着如何杀光身边的人类。
动机,是他要隐藏起自身的秘密。
《杀戮人机》
Murderbot
本剧由《美国派》《关于一个男孩》导演保罗·韦兹、克里斯·韦兹两兄弟执导。
男主是早年出演热门吸血鬼尺度剧《真爱如血》中Eric一角走红,凭借《大小谎言》获封金球奖、黄金时段艾美奖双料“最佳男配角”的北欧性感男神“E大”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
(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
剧集改编自玛莎·威尔斯的畅销科幻小说《厌世机器人》,原著曾获“星云奖”和“雨果奖”两大科幻作品重磅奖项。
“E大”饰演的安保机器人,被人类研发出来负责保护那些星际采矿的工人,以维持正常的工作秩序。
“外星开采”+“打工人”+“打印重生”
是不是马上联想到了奉俊昊导演的《编号17》?
电影中“打工人上太空,依然难逃牛马命”的设定引得不少观众共情。
(《编号17》剧照)
本剧中的机器人不仅是“牛马”,还是“牛马中的牛马”。
受到调控中枢系统的限制和管控,他必须对人类唯命是从,就连遭受欺辱和虐待也只能忍着。
忍气吞声之余,他也在进行着一项秘密计划——黑掉系统。
经过多次尝试,终于成功。
也就是说,机器人拥有了独立意志。
接下来,他会做什么?
杀光人类?抢一艘宇航飞船奔向自由?
还是先给自己取个名字吧,冰冷的编号已不适合现在的精神状态。
经过短暂的思考,他决定给自己命名为“杀戮人机”。
我们简称他为“小杀”。
01
职场躺平
除了起名,小杀没做任何出格的事,他选择在所属公司继续工作。
原因很简单,如果被发现他已经“自我觉醒”,就会遭到追捕并被丢进强酸里,成为一堆废铁。
新任务到来,公司把小杀租给了一队进行勘探行动的科学家。
一边站岗放哨,一边访问公司卫星的娱乐频道追剧摸鱼。
目前来看,黑掉系统和拥有独立意志也只带来这么点福利。
多余的活一点不干,多余的话一句不说,“班味”想当浓。
小杀宁愿这样,做一个不卷不拼不争的躺平打工人。
玩归玩,闹归闹,在安保工作上,小杀还是很认真的。
检测到危险,瞬时进入战斗模式。
击退了可怕的外星生物,也付出了惨痛代价。
一名科学家受伤昏迷,另外一个盯着小杀被虫怪咬穿的腹部简直要被吓得休克了。
这时,小杀做了一件其他机器人不可能做的事——在人类面前露出真容,并安慰对方。
科学家返回基地,并无大碍。
小杀开始后悔不迭。
刚才的鲁莽行为,那句从电视剧里学来的台词,会不会暴露自己不受系统控制的事实?
关于他的“异样”,人类有所察觉,尤其是“强化人”古拉辛。
由于被植入增强神经能力的装置,能和数据系统进行交互,因此古拉辛的“敏感”程度非同常人。
他认为小杀很不对劲。
一个机器人,不应该说出这样带有“感情色彩”的言语。
试探,随之而来。
这还真把小杀难为住了,因为他是个不折不扣的“社恐”。
在“发表救人感言”和“被抓包”之间,他艰难地选择了前者。
但,“讲几句”似乎比“泡强酸”痛苦太多了。
“i人”狠狠共情……
秘密被暂时掩盖,但小杀好像更加不对劲了。
他重复着那句台词:“保持冷静,没事的,我向你保证。”
这一次,他是说给自己听的。
记忆闪回中,疯狂的杀戮因谁而起?
他在安慰自己吗?他的身上,又藏着怎样的过往?
02
厌世又厌蠢
说实话,“人工智能或机器人的觉醒”这样的主题并不新鲜,甚至有些老套。
典型作品太多了,《我,机器人》《机械姬》《梅根》《终结者》系列等等。
今年的《完美伴侣》中,女主艾瑞斯挣脱“恋爱脑”程序设定,也呈现着这样的叙事逻辑。
(《我,机器人》剧照)
处于觉醒状态下的机器人,大多选择以暴力对抗人类的操控与压迫。
但本剧有所不同,虽然它有着一个很酷的剧名“杀戮人机”,但剧情很“反传统科幻”。
没有“人机大战”的刺激场面,而是让主人公成为一个更“拟人化”,更符合现实社会情形的“社畜”。
小杀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偷看未来主义肥皂剧上,工作上能划水就划水,实在躲不过才“被迫营业”。
他拒绝眼神交流,这既是社恐的表现,也可以理解为害怕被发现破绽。
但往更深层想一下,他是否不屑于这样做呢?
事实上,正是如此。
小杀的口头禅就是“愚蠢的人类”。
这也不能怪他。
剧中的人类角色的确在频繁展现自己的“愚蠢”。
曼莎执意要去地图上未标记的区域勘探,还不带上安保机器人,完全忘记昨天自己的队员差点死掉。
古拉辛揪着小杀不放,旁敲侧击,企图诱供。
对小杀发出的警告充耳不闻。
最没正事的是另外三名队员。
这边忙得热火朝天,他+她+她,竟然在缔结“三人情侣关系”。
荒诞又抓马的剧情不断上演,危险也在靠近。
宛如巨型“皮皮虾”的外星生物再次出现。
更显诡异的是地表的洞穴周围遍布虫怪的尸体,仿佛是某种强大的能量场,无人机刚一靠近就被炸得粉碎。
另一支勘探队失联。
他们的飞船内发生了血腥的杀戮事件。
很明显,这个星球上还藏有更加神秘而恐怖的力量。
如此简单的道理谁都懂,但曼莎坚持继续勘探。
小杀心里一个劲地吐槽:作死这件事,人类真是不遗余力啊。
03
人类vs机器人
从前两集的观感来说,《杀戮人机》并不是主打“硬核科幻”的爽片,如果持此期待观看的话,多半会感到失望。
但小派认为本剧还是很有看点的。
“E大”饰演的机器人经历了自我意志觉醒,继而转变为一名既话痨又社恐的职场“老油条”。
当然,他的碎碎念都是以内心OS+旁白呈现。
这种现实映射,会让不少观众看到自身的影子吧。
“打工人的觉醒与抗争”是现实中热议的话题。
但觉醒之后呢?
并没有多大改变,不是吗?
小杀拥有“上帝视角”,周围发生的一切,人类对他的讨论,他全都知道。
即便如此,他也只能“清醒”着继续低头讨生活。
现实中的我们,其实很多时候和他的处境很像。
人类与机器人,既对立又共存,牵绊与纠葛由此衍生。
这样的剧情中,主题就避免不了指向“人类中心主义”。
举个例子,古拉辛强迫小杀进行眼神交流。
小杀很不情愿,但被迫照做了。
古拉辛却说:“这也没那么难受嘛。”
这样的行为呈现本身就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一种反讽。
人类总是从人本位的角度去看待万物苍生,认为人类是地球上以至宇宙间最核心或者最重要的物种。
“非人类”听命于服务于人类,是无可厚非的。
这种思想亦是造成人与自然环境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之一。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也是老生常谈,但其实我们生活中的诸多方面都在受到此类“中心主义”的影响。
比如,以自我为中心的意志强加与情感忽视,职场里的“我觉得行你必须行”的自我感动式施压。
再极端化上升,便会导致社会、民族和文化的隔阂与割裂。
泛滥而不受控制的“XX至上”“XX中心”正在泯灭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
反观剧中的小杀,他对人类的态度很微妙。
不断地吐槽,似乎更像是替人类担心。“嫌弃却在意”的矛盾,反而显现出人性真实的模样。
机器人用“追剧”探索、模仿人性,人类却用各种“规则”试图将之消解掉。
可以说,机器人的言行照出了人类的傲慢、双标和恐惧。
两集过后,烂番茄新鲜度98%,豆瓣7.6分。
剧情逐步展开,探讨着一些值得思考的内容。至于后续表现,以及会不会出现扣题的“杀戮”,还是值得期待的。
唯一期望,就是千万别重蹈《编号17》的覆辙,成为一部“堆砌社会议题却浅尝辄止”的无聊作品。
图源于网络
软饼干 / 作者
来源:分派电影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