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亏20亿!《白雪公主》提前揽下年度最亏电影,制片投资方真急了

快播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1 22:50 3

摘要:迪士尼,这个曾经的童话帝国,正为一部万众瞩目(也万众吐槽)的电影付出沉重代价——真人版《白雪公主》。这部号称斥巨资打造的经典重制,不仅未能复制往日辉煌,反而提前预定了年度“亏损王”的宝座,引发了全球影迷和业界的广泛讨论。

好莱坞的算盘,这次彻底打翻了!

迪士尼,这个曾经的童话帝国,正为一部万众瞩目(也万众吐槽)的电影付出沉重代价——真人版《白雪公主》。这部号称斥巨资打造的经典重制,不仅未能复制往日辉煌,反而提前预定了年度“亏损王”的宝座,引发了全球影迷和业界的广泛讨论。

《白雪公主》这个IP的分量,无需多言。1937年的动画版不仅是迪士尼历史上首部动画长片,更是世界动画史上的里程碑。原著故事历经两百余年传颂,早已成为全球性的文化符号。

迪士尼对这部自家“掌上明珠”的真人化可谓寄予厚厚望——自2016年开始布局,历经选角风波、漫长拍摄,原计划于2025年与全球观众见面(注:原文提及3月21日上映,但又说2025年上映,此处按原文逻辑,可能指预热或部分地区上映,但主要大规模上映及最终票房统计会延续至2025年)。

为了这部“世纪改编”,迪士尼砸下了高达3.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5亿元)的总投资,其中制作成本约2.5亿美元,宣发等费用高达1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国产科幻巨制《流浪地球2》的成本“仅”12亿人民币,这笔钱足够拍两部《流浪地球2》还绰绰有余,剩下的零头再凑凑,拍部《孤注一掷》那样的爆款也并非难事。如此豪横的投入,迪士尼显然是想再造一个票房神话。

然而,现实给了迪士尼一记响亮的耳光。

影片上映后(以原文提及的上映时间为准),全球票房市场迅速拉响了“扑街”警报。北美本土首周末票房仅有4300万美元,在欧洲多个国家也创下了迪士尼真人电影的票房新低。

中国内地市场更是惨不忍睹,上映8天票房仅729万人民币,甚至不如一些小成本国产片。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全球主要市场纷纷遇冷之际,该片居然在中国台湾地区取得了票房第一的成绩,这一点也成为了网友热议的奇特现象。

截至原文数据统计时,其全球总票房仅8700万美元左右,距离回本线遥遥无期。

即便后续票房能勉强过亿,按照通常的50%分账比例,迪士尼也只能收回约5000万美元,这意味着高达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近22亿元)的投资将化为泡影。就算抹去零头,20亿人民币的巨额亏损也几乎板上钉钉,堪称迪士尼真人童话电影史上最惨烈的一次滑铁卢,也提前锁定了2025年度全球电影亏损榜的“冠军”席位。

一部电影能亏掉20亿,绝非偶然。新版《白雪公主》的失败,几乎是全方位的。

其一,剧情的“魔改”堪称灾难。IMDB开分仅2.5分,随后更是一路狂泻,逼得迪士尼一度关闭评分通道。解封后,评分竟跌至令人发指的1.7分!国内豆瓣评分也仅在4.2分左右徘徊,这其中恐怕还包含了对迪士尼IP的情怀分和对童话故事的滤镜。有网友犀利指出,去除这些“水分”,影片真实水平可能只值2.5分(豆瓣最低2分)。

为了“契合”女主角瑞秋·齐格勒的独特外形,原著中“皮肤纯白如雪,嘴唇赤红如血,黑瀑布般乌黑亮丽的头发”的经典描述被强行修改:白雪公主之所以叫“白雪”,仅仅因为她是在一场暴风雪中诞生的。这番解释,你品,你细品!

更离谱的是,当王后询问魔镜谁最美时,魔镜的评判标准居然从外貌变成了“内在美”。王后之所以要加害白雪公主,纯粹是嫉妒她的善良。

其二,影片宣扬的所谓“女性主义”也显得既拧巴又虚伪。主演瑞秋·齐格勒在各类采访中,频频放出“白雪公主不需要王子拯救”、“王子是个跟踪狂”等惊人言论。然而,在正片中,那位英俊勇敢的王子被改成了一个盗贼,可最终还是这位“盗贼王子”帮助白雪公主挡下致命一箭,并用吻将她唤醒。这种口号与实际剧情的割裂,不仅未能赢得掌声,反而招致了“又当又立”的批评。

其三,制作上的粗糙与高昂的成本形成了巨大反差。号称2.5亿美元的制作成本,呈现出的视觉效果却被网友无情吐槽“连《乡村爱情》的场景都比不上”。魔法森林简陋得像是城乡结合部的廉价儿童乐园,所谓的王国看起来只有百十来号村民,王室守卫更是只有区区二十余人。最后的高潮大战,被形容为“几十个花花绿绿的流浪汉在游乐场门口对决二十来个中古COSPLAY爱好者”。

当然,影片从立项之初到上映之后,最大的争议焦点始终围绕在女主角瑞秋·齐格勒的选角上。让一位拉丁裔、且外形与传统白雪公主“肤白貌美”印象相去甚远的演员来饰演这一经典角色,而饰演反派“毒皇后”的却是公认的大美女、“神奇女侠”盖尔·加朵。

这种强烈的颜值反差,让“王后嫉妒白雪公主美貌”的核心戏剧冲突显得荒诞可笑。网友纷纷吐槽:“魔镜是瞎了吗?”、“王后到底嫉妒她什么?嫉妒她嘴大,还是嫉妒她政治正确的buff叠满?”

瑞秋·齐格勒拥有哥伦比亚和波兰血统(母亲哥伦比亚裔,父亲有波兰、爱尔兰、德国、意大利血统),这种多元背景在好莱坞当前“政治正确”盛行的环境下,无疑为她争取角色增添了极大的“优势”。

在几乎没有亮眼代表作的情况下,她便空降成为迪士尼3.5亿美元巨制的“新公主”,并担纲斯皮尔伯格大片的女主角,可谓是“时代的宠儿”。

然而,这位“天选之女”似乎并未珍惜这份幸运。她不仅在采访中表达过对1937年原版动画某些情节的“不屑”,其个人行为也屡屡引发争议。例如,曾有亚裔博主爆料称在活动中想与瑞秋·齐格勒友好交流,却遭到对方故意翻白眼驱赶,而她下一秒便与其他高层人士谈笑风生。事后,该博主将经历发布上网,瑞秋·齐格勒方反而以“尊重女性”作为回击的挡箭牌。这种“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的行为,进一步消耗了观众的好感。

当全球观众用脚投票,用真金白银的票房数据表达对这部《白雪公主》的不满时,就连制片团队内部似乎也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据外媒报道,影片某位制片人的儿子乔纳·普拉特(Jonah Platt)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吐槽,称“瑞秋·齐格勒毁了我父亲的电影!”这无疑是给这场本就沸沸扬扬的闹剧,又添了一把猛火。

从《小美人鱼》的选角争议到如今《白雪公主》的全面溃败,迪士尼似乎正在为自己的“傲慢”和“自欺欺人”付出惨痛代价。巨亏20亿的教训,能否让这家娱乐巨头清醒过来?下一个迪士尼公主,还会继续在“政治正确”的道路上一路狂奔,还是会回归初心,真正尊重故事、尊重观众呢?

对于这部真人版《白雪公主》的种种争议,以及迪士尼未来的改编策略,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让我们一起热议!

来源:惊奇电影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