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人主要目的为读者推荐个人认为经典的影视作品,供大家选择观看或欣赏,所述所写仅供娱乐!本人并非专业影评人或电影解说人士。文章内容基于互联网公开资料整理,部分影片可能未观看或完整观看,且文笔有限,如有史实错误、观点偏颇或细节疏漏,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免责声明】本人主要目的为读者推荐个人认为经典的影视作品,供大家选择观看或欣赏,所述所写仅供娱乐!本人并非专业影评人或电影解说人士。文章内容基于互联网公开资料整理,部分影片可能未观看或完整观看,且文笔有限,如有史实错误、观点偏颇或细节疏漏,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正文】
100部经典电影解说断断续续终于更新到50部了,后面都是读者所托进行解读,主要围绕邵氏出品电影进行解说。不知什么原因账号一天被和谐两三次,大家且看且珍惜吧!
这是一部读者让解说的电影,这部电影又触及到我的盲区了,查找资料连高清剧照都没有,找到的电影名字也是隐身忍者,不知道是否同一部电影,死马当活马医吧,就看下这部电影讲了什么吧!
当忍者遇上无厘头:揭秘83版《亡命忍者》如何用屎尿屁玩坏武侠片
一、忍者打架像跳大神?80年代港片脑洞大开
1983年的《亡命忍者》,乍一看像是一部正经武侠片——毕竟片头还煞有介事地科普忍者派系斗争,什么“两派合并形成刺杀网络”,仿佛要讲个江湖恩怨史诗。结果下一秒画风突变:忍者们打架像在跳机械舞,飞镖射不中人就改用暗器“臭袜子”,甚至还有女忍者穿着比基尼在泥浆里摔跤的骚操作。导演李作楠显然深谙港片“功夫不够喜剧凑”的真理,硬是把忍者题材拍成了《忍者神龟》+《东成西就》的混合体。
更绝的是,片中忍者刺杀任务全程高能翻车:主角陈观泰学了一手“马桶塞暗器”,仓田保昭的绝招是“撒豆成兵”(实际是撒了一地黄豆让人滑倒)。这种把传统武侠和市井搞笑强行嫁接的脑洞,让观众笑到肚子疼的同时,也暴露了80年代港片对忍者文化的“魔改”功力。
二、演员阵容堪比“忍者版《武林外传》”
要说这部片的灵魂,还得看仓田保昭和陈观泰这对“忍界相声组”。仓田保昭演的忍者头子,表面高冷如冰山,实际一开口就是“你瞅啥?瞅你咋地”的东北话既视感;陈观泰饰演的叛逃武师,则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恳”——嘴上骂着忍者虚伪,反手就偷学人家忍术。
更让人拍大腿的是片中女忍者。她们穿着紧身衣执行任务时像极了《猫女》特工队,但一开口就是“主人,我要切腹明志”(然后切到一半因为衣服破了罢工)。这种“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表演,让观众直呼“这哪是忍者,分明是忍者版《男亲女爱》”。
三、藏在屎尿屁里的时代密码
别看电影笑料百出,其实暗藏80年代港片转型密码:
1. 武侠片的“去中心化”:传统武侠讲究门派正统,这里却让忍者用“马桶搋子+菜刀”组合技杀人,暗示港片开始打破套路,拥抱草根趣味。
2. 文化混搭实验:日本忍者+香港功夫+台湾喜剧演员(蒋青峰客串的贪官),活像“武侠版《三不管》”。
3. 隐喻现实:片中忍者合并派系时喊的“团结就是力量”,被网友吐槽“像极了公司合并洗脑口号”,堪称最早的职场讽刺剧。
四、彩蛋比正片更精彩
- 动作指导的“偷懒秘籍”:片中忍者轻功镜头,其实是吊着威亚在绿幕前蹦迪,后期涂绿后直接P成黑背景。有武术指导私下吐槽:“这比真打还累!”
- 女演员的“血泪史”:泥浆摔跤戏拍完后,女演员们集体罢演,理由是“泥里爬完还要补妆,不如改行演乞丐”。
- 西德上映奇闻:1987年该片登陆西德时,片名被改成《死亡忍者》,结果观众误以为是恐怖片,影院爆满后发现是喜剧,骂声一片。
五、历史定位:港片“无厘头鼻祖”的神秘代码
虽然豆瓣评分仅6.2(老片单里常年蹲守),但这部片堪称港片转型期的“活化石”:
- 对周星驰的启发:片中“马桶暗器”和“撒豆成兵”的荒诞设定,与《功夫》里的“如来神掌拍苍蝇”一脉相承。
- 成家班的试验田:成龙御用武术指导张耀宗曾透露,片中忍者打斗戏的“滑稽化处理”,为后来《A计划》的杂耍式动作提供了灵感。
- 文化输出的另类样本:80年代日本忍者题材风靡全球,港片反其道用喜剧解构,反而让西方观众记住了“会放屁杀人的忍者”。
结语:当我们在嘲笑忍者时,其实在嘲笑什么?
《亡命忍者》最妙的不是笑点多低俗,而是它赤裸裸地撕开了武侠片的伪装——原来英雄可以放屁,侠客能够摔跤,就连忍者的“终极奥义”也可以是“掏裤裆里的暗器”。这种把高雅拉下神坛的勇气,或许才是港片黄金时代最珍贵的遗产。下次再看周星驰电影时,不妨想想:那个对着马桶练习“虹吸神功”的无厘头小子,早在这部83年的忍者片里埋下了种子。
来源:莲乡情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