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开分,我就确定这是今年武侠高光

快播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0 00:44 3

摘要:两条“老腊肉”,仿佛回到少年时,一起浸玫瑰浴、撑艇仔、捉螃蟹、忆当年、诉衷情……

好消息:

还有11天就等来端午小长假。

坏消息:

过了端午假后,连续4个月没有长假。

更怕的是,短短一个假期也无效游玩——

人挤人,酒店贵,景点打卡比上班打卡还累。

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有请TVB——

江湖见

都说现在没有好的武侠片了。

但真正的武侠风,或许不在屏幕上。

两个发福的中年大叔,走进山川湖海,带你打开一幅武侠地图。

原来是他们——

黎耀祥与麦长青;

猪八戒与沙和尚;

刘醒哥与梁非凡。

熟人见面,分外“盏鬼”。

两条“老腊肉”,仿佛回到少年时,一起浸玫瑰浴、撑艇仔、捉螃蟹、忆当年、诉衷情……

开得了玩笑,也走得了真心。

喂喂,就是有点太暧昧了……

咳咳,别急着转台!

这的确是一档正儿八经的旅行综艺。

这一次江湖相见,不仅因为俩人前缘情深,还与这第三人的名字脱不开关系——

金庸。

黎耀祥曾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等金庸剧中四度饰演“老顽童”周伯通,麦长青在《天龙八部》中饰演游坦之。

《江湖见》,见的便是金庸的江湖。

短短15集,每集23分钟,以金庸小说为线索,穿梭八个省、二十多座城市。

看看有没有你的城市

这一路上,没有刀光剑影,没有江湖寻仇,更没有多余无谓的嘉宾介绍与游戏环节。

每一集,都开门见山,直击主题——

侠客们,吃什么?

先来打开“舌尖上的江湖”,人间烟火味十足。

第一道菜,南湖菱角。

“菱肉鲜甜嫩滑,清香爽脆,为天下之冠”,《射雕英雄传》中的简短描述,曾令多少人心生向往。

黎、麦二人,特地坐上木桶,泛舟南湖,现摘现吃。

看这“食过翻寻味”的表情,看这停不下的手与嘴。

金庸先生诚不我欺!

第二道菜,湖州粽子。

“浙江湖州所产粽子,米软馅美,天下无双。”(《鹿鼎记》)

为了一尝美味,韦小宝硬是在粽子的边角处挤出些米粒,偷吃一番。

黎耀祥先是忍不住化身韦小宝,学人偷吃。

但在美食面前,他还是大啖大啖吃了起来。

端午快到了,真的有被种草到

当然,聊到金庸美食,少不了黄蓉的“美食计”。

为了哄洪七公教靖哥哥功夫,黄蓉变着花样给洪七公炮制美食。

“君子好逑汤”“二十四桥明月夜”“八宝肥鸭”……

书上虚构的菜式,经过落地改良后,一道道呈到眼前,看得人眼泪不争气地从嘴角流下。

好吃不好吃的另说,重要的是,满足一下武侠迷的馋鬼胃。

尤为贴心的是,在每一集的片尾,还会附上餐馆店名。

看来是真的关心观众的胃口。

还有武侠小说中,那些经典地标。

侠客们,和我们看到的是一样的风景吗?

杭州的六和塔、嘉兴的烟雨楼、湖北的襄阳城、湖南的岳阳楼、陕西的华山、大理的苍山洱海……

不同于小红书的网红打卡风,或者是内娱旅综的花字+滤镜。

《江湖见》的镜头,十分老实巴交。

远景,是不加修饰的阴天江水。

近景,是掉皮脱色的梁上雕画。

不出片,但真实,这跟我们普通人实地出游没啥区别。

而《江湖见》的制作精良之处,在于会讲出肉眼看不见的东西——

历史与故事。

每到一处,黎、麦二人便会在一问一答、一捧一逗中,将当地的故事、典故娓娓道来。

或是金庸小说中,它的故事。

比如。

看到六和塔,俩人聊的,是《书剑恩仇录》中红花会囚禁乾隆,是《倚天屠龙记》中张翠山与殷素素定情。

看到烟雨楼,俩人纳闷:“这小小楼台,怎么受得了《射雕》中的‘群雄中秋大战’?”

接着,便将烟雨楼的重建修葺历史,三言两语说清楚。

简单来说,史上记载烟雨楼,要比现在的烟雨楼,宽敞广阔得多,自然盛得下一个江湖的恩怨。

或是金庸与它的故事。

“华山论剑”,这个典故因金庸先生的一支笔,名响天下。

但直至2003年,金庸老先生才第一次亲临华山,并亲笔题写下“华山论剑碑”。

如今,斯人已逝,碑文仍在,江湖亦仍在。

对于金庸迷和TVB儿童来说,这档节目,自然不容错过。

有情怀亦能饮水饱。

可即使是非金庸迷、非TVB迷,看了也能有所收获。

听一听历史小故事——

原来,写下传世名篇《岳阳楼记》的范仲淹,一生从未去过岳阳楼。

get一些生活小技能——

大闸蟹肥不肥,就看第二只脚够不够硬,够硬就够肥。

一口气将15集看下来,最直观的感受:

踏实、贴地、舒服。

但说实话。

这就是一档特别平实的旅游综艺,逛景点、吃美食、讲故事、聊人文,像是翻阅了一本《孤独星球》。

实用有余,趣味一般。

这却正正是内娱的稀缺品——

终于有旅游综艺,回归到它的本色;

让景点与风物成为主角,将它们的故事与韵味放在台前。

这可不是将镜头扫过美景,主持人照本宣科就够了。

而是整个节目团队的用心与下功夫。

《江湖见》的最后一集,镜头不再只对着黎、麦两位主持人,还给到了幕后的工作人员。

原来,在正式启动拍摄前,工作人员已经进行了起码3个月的筹备工作,资料搜集、行程安排、节目策划、实地探访……

很多时候,景点与景点之间,有五、六小时的长远车程。

这样的舟车劳累,工作人员要经历起码两次。

直到他们心里有底气了,才敢将节目推到观众面前。

反观内娱的旅游综艺。

近些年来,层出不穷,《花少》《再见爱人》《一路繁花》……

可一个个呢?

各种宣发、滤镜、特效、环节设置,工作人员自然也是用心的,但似乎都用到旁门去了。

节奏慢,环节多。

从在家收拾行李开始拍,恨不得给出场嘉宾做一个360°全方位无死角的个人纪录片。

干货少,争议多。

路上的景点介绍总是一晃而过,大半篇幅都是明星之间怎么赶路、花钱、起矛盾。

在这些旅综中,第一主角,不是景点,不是明星,而是情绪与争议。

似乎不扯头花、不闹矛盾、不假装穷游、不设置规则,便无法完成一档旅游综艺。

这也导致了,当我们想起这些综艺,第一时间进入大脑的,往往不是路上的风景,而是各种无休无止的争端。

《花少》的“花学”、《再见爱人4》的“麦学”、《一路繁花》的“吃鱼事件”。

内娱旅综,仿佛不是为了出门游玩,而是为了“杀人诛心”。

它们总是给人一种“如鲠在喉”的感觉。

我们似乎忘记了。

旅游与旅综的存在,应当是看看世界有多广阔。

跳出庸俗的日常,拥抱新奇的体验,拓展人生的宽度。

一个至今难忘的古早旅综片段,发生在《向世界出发》中。

周海媚站在撒哈拉沙漠上,看着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

阳光照在一望无垠的沙漠上,映得像一段丝滑的绸缎。

周海媚落泪了。

大自然好美啊——

美得让人忍不住颤抖落泪,美得让人情不自禁重新思考生命。

相较起来。

《江湖见》只是一杯温吞的白开水。

放在今时今日,却也足够沁人心脾。

来,饮尽这杯“自来水”,我们江湖见。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口水直流八宝粥

来源:毒舌电影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