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中谍8》惊心动魄的实拍特技引爆戛纳 首映礼获五分钟起立鼓掌

快播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6 02:06 1

摘要:汤姆·克鲁斯以震撼方式在戛纳电影节告别《碟中谍》系列,其主演的《碟中谍8:致命清算(下)》首映礼收获长达五分钟的起立欢呼。这份敬意不仅源于该系列惊心动魄的实拍特技传统,更因62岁的汤姆·克鲁斯在片中近乎全裸出演高危动作戏。

汤姆·克鲁斯以震撼方式在戛纳电影节告别《碟中谍》系列,其主演的《碟中谍8:致命清算(下)》首映礼收获长达五分钟的起立欢呼。这份敬意不仅源于该系列惊心动魄的实拍特技传统,更因62岁的汤姆·克鲁斯在片中近乎全裸出演高危动作戏。

首映现场声势浩大,40人管弦乐团以经典主题曲迎宾,将气氛推向高潮。

映后,导演克里斯托弗·麦奎里发表超长感言:“正是这样的回应让我们坚持用大银幕为观众造梦。疫情期间历经两次行业罢工,耗时七年完成两部曲,全赖这个全球最杰出的团队。”

接过话筒的汤姆·克鲁斯难掩激动:“30年来能用这个系列娱乐大家,是我做梦都不敢想的荣幸。”他转向麦奎里笑言:“期待未来继续合作各类电影!”派拉蒙显然希望本片能复制2022年《壮志凌云2》的戛纳神话——当年八架战机飞掠红毯的盛况,助该片豪取14.6亿美元票房,克鲁斯更意外收获荣誉金棕榈奖。

尽管前作《致命清算(上)》5.71亿美元全球票房较2018年《全面瓦解》7.91亿明显缩水,但无人敢低估克鲁斯的票房号召力。除原班人马西蒙·佩吉、文·瑞姆斯等,新加入的汉娜·沃丁厄姆、尼克·奥弗曼等戏骨亦为终章增色。

由麦奎里四度执掌的这部收官之作,将于5月23日登陆全球影院。中国内地仍在等待官宣引进和定档。

在《碟中谍8:致命清算(下)》惊心动魄的终章高潮中,汤姆·克鲁斯不仅延续了这个三十年系列标志性的复杂特技传统,更以最狂野的方式突破自我——他真正超越了以往所有特技的极限,见证何为“不可能的任务”。

相较于前作《致命清算(上)》中抽象震撼的悬崖飞车,本片特技更富戏剧张力。在长达2小时49分钟的叙事中,影片以凝重笔触勾勒技术霸权时代的文明危机,将系列标志性的即兴应变升华为末日挽歌。

目前北美媒体口碑已解禁,烂番茄新鲜度87%(低于《全面瓦解》的97%),Metacritic均分72,显示影评人认可其工业水准,但认为剧本完成度不足;粉丝盛赞动作场面“史诗级”,但普通观众对冗长剧情和AI反派疲态显露表示不满。

汤姆·克鲁斯的实拍特技再次成为焦点。影片中双翼机高空搏命戏份被反复提及,克鲁斯在万米高空独自操控飞机、在机翼上行走的镜头被导演称为“地球上无人能复制的壮举”。这段戏份的灵感竟源自导演分享的TikTok视频,克鲁斯一句“我能做到”便将其发展为全片高潮。

其他动作戏如白令海沉船探险、潜艇内失衡逃生等场景,结合精密物理设计与沉浸式拍摄手法,被评价为“自《幽灵协议》以来最具创意的视觉奇观”。

影片以人工智能“智体”为终极反派,将文明存亡的宏大命题与伊森·亨特的个人救赎交织,通过闪回蒙太奇串联系列前作,赋予角色悲情深度。部分评论认为这是系列“最富哲学意味”的一部,尤其对科技伦理的探讨颇具现实意义。

将近三小时的片长引发两极评价,前半段以文戏为主,大量赛博术语和权力博弈被批评“节奏拖沓”,甚至被调侃为“委员会汇报式对话”。反派AI“智体”的设定虽贴合时代,但其反复提及的台词(如“要么智体的未来,要么没有未来”)被部分观众认为“过于 melodramatic(夸张)”。

不过影片被普遍视为伊森·亨特的谢幕之作,通过角色回溯(如首部中CIA分析师威廉·唐洛的回归)和经典元素重现(易容面具、自毁指令),完成对系列30年的致敬。结尾虽未明确终结系列,但悲壮基调与克鲁斯的年龄暗示“一个时代的落幕”。

尽管存在节奏失衡与反派塑造的争议,其动作设计的标杆意义与情感厚度仍使其成为暑期档不可错过的视听盛宴。正如《综艺》评价:“它或许不够完美,但绝对是这个时代最后的‘电影奇迹’。”

【附】北美媒体评价:

《每日电讯报》影评人Robbie Collin(满分100):“即使按照这个系列自己设立下来的标准来看,这部被普遍看作是汤姆·克鲁斯最后一部《碟中谍》的作品也可谓是一部让人惊叹不已的作品。”

《今日美国》影评人Brian Truitt(88/100):“的确,他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特技人,会为了影院体验而牺牲自己的身体。他还在一则含情脉脉的故事中展示了戏剧的份量,巧妙地叙述了伊森跟他的同伴为何会做自己做过的选择——而不仅仅只是接受一个自带信息销毁的使命。”

《纽约邮报》影评人Johnny Oleksinski(88/100):“在这个横跨29年依靠奇观支撑的电影系列中,我们的眼睛会因为感到敬畏而常常放大,却很少湿润起来。”

《Time Out》影评人Philip De Semlyen(80/100):“如果你想寻找缺陷,《最终清算》可以找到缺陷。可随着当做场面变得愈发刺激,没有人最后会觉得亏了。”

《Screen Rant》影评人Mary Kassel(80/100):“碟中谍系列的粉丝们可能会在这次感人的致敬中流下眼泪,而所有观众都会被它的动作所吸引住。”

《电影舞台》影评人Conor O'Donnell(75/100):“这部电影的结构存在失衡,但是从不无聊。这份辩护背后的信赖得到了回报:一旦《最终清算》准备到位,它的优势远超劣势,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度。”

《Vulture》影评人Bilge Ebiri(70/100):“好消息是,《碟中谍8》最后的确从前一个小时的灾难中恢复了过来,给我们带来了一场欢乐却还是混乱的‘碟中谍’电影。”

《名利场》影评人Richard Lawson(70/100):“接受《最终清算》的雄心,把它将所有碟中谍故事串成一个多愁善感的整体当做是一次浮夸的怀旧行为,是享受这部影片的最佳方式。”

《前音后果》影评人Liz Shannon Miller(67/100):“《最终清算》相较《死亡清算》是一部更成功的电影。《死亡清算》的确有一些不错的动作场面,可《最终清算》拥有一个结局。”

《好莱坞报道者》影评人David Rooney(60/100):“如果这要作为过去几十年来我们看到最持续输出娱乐性的系列其最后一章,那这是一次失望的告别,只有这位卖力的主角带来了仅有的一些亮点。”

《ScreenCrush》影评人Matt Singer(60/100):“克鲁斯与麦考利佩服的那些早期电影特技大师们都能明白,少即是多。”

综合《好莱坞报道》;variety

来源:小爱侃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