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亿美元血亏!迪士尼“烤公主”为何激怒全球?

快播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3 19:32 3

摘要:当迪士尼乐园的烟花照亮夜空时,真人版《白雪公主》的主创们正盯着票房数据如坠冰窟——这部耗资4.1亿美元的“史诗级灾难片”,用单厅日均90美元的票房羞辱了好莱坞的傲慢。更讽刺的是,片中那面高喊“内在美至上”的魔镜,此刻仿佛在嘲笑迪士尼:你连自己的丑陋都照不清,凭

​迪士尼亲手砸碎魔镜:2亿美金拍出史上最烂公主,谁在逼观众吃“政治正确”毒苹果?

当迪士尼乐园的烟花照亮夜空时,真人版《白雪公主》的主创们正盯着票房数据如坠冰窟——这部耗资4.1亿美元的“史诗级灾难片”,用单厅日均90美元的票房羞辱了好莱坞的傲慢。更讽刺的是,片中那面高喊“内在美至上”的魔镜,此刻仿佛在嘲笑迪士尼:你连自己的丑陋都照不清,凭什么定义观众的审美?拉丁裔“炭烤公主”裹着暴雪设定登场时,全球观众集体炸锅;盖尔·加朵的美艳皇后让“嫉妒美貌”的剧情沦为笑话;CG小矮人特效被嘲“土豆精蹦迪”……这场从选角崩到剧情的连环车祸,让IMDb 1.6分的史诗级低分都显得客气。当政治正确撕碎童话滤镜,迪士尼的魔镜里,照出的究竟是公主觉醒,还是创作信仰的彻底坍塌?

一切崩塌始于那个暴雪夜。拉丁裔演员瑞秋·齐格勒裹着棕色皮肤登场时,迪士尼强行将“肤白如雪”魔改成“雪中出生”的神逻辑,让全球观众瞬间炸锅。社交媒体上,“炭烤公主”和#暴雪公主#的标签疯狂刷屏,网友辣评:“这哪是白雪公主,分明是迪士尼从《疯狂动物城》片场偷来的鼹鼠精!” 更致命的是,女主齐格勒本人亲自下场添火,一边删除中文差评,一边嘲讽原版动画“充满直男癌幻想”,甚至把王子改造成“跟踪狂强盗”。这种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操作,直接把情怀粉逼成“复仇者联盟”——北美首周末4220万美元的票房,比预期低了整整40%。

迪士尼显然低估了观众的叛逆。当盖尔·加朵饰演的恶毒皇后顶着“以色列小姐”冠军脸出场时,所有关于“嫉妒美貌”的叙事瞬间沦为笑话。为了圆谎,编剧硬塞进“内在美评分系统”,让魔镜对着棕皮肤公主狂吹彩虹屁,却忘了反派本就不该在乎道德分。这种精神分裂式改编,像极了迪士尼近年来的创作困局:既想跪舔政治正确,又舍不得公主IP的黄金血统,最后端出一锅“彩虹色素拌馊饭”。

比人设崩塌更灾难的,是肉眼可见的贫穷特效。2.7亿美元制作费烧出的城堡,被嘲“不如上海迪士尼洗手间豪华”;CG小矮人顶着土豆精画风蹦跶,侏儒演员协会直接开炮:“用特效取代真人,是新时代的身份歧视!” 而全片最高能场面,竟是白雪公主靠背士兵名字策反军队——这种幼儿园过家家式的权谋,连主演加朵都演到表情失控:“我到底为什么要接这种剧本?”

这场灾难早有预兆。从《小美人鱼》黑化到《花木兰》魔改,迪士尼的真人翻拍早已陷入“政治正确军备竞赛”。但《白雪公主》用IMDb 1.6分的史诗级低分,彻底扯下皇帝的新衣:当创作沦为价值观绑架的工具,再炫酷的特效也救不了稀碎的剧情。更讽刺的是,同期上映的华语片《怒水西流》用640万成本撬动千万票房,反手给好莱坞一记响亮耳光——观众要的从来不是肤色辩论会,而是能让人相信魔法存在的故事。

重创之下,迪士尼紧急叫停《长发公主》项目,但真正的危机远未结束。流媒体时代,观众手握遥控器投票,Netflix的《青蛙公主》用非洲部落版童话斩获9分口碑,而迪士尼还在用“公主必须吃苦耐劳”的说教恶心观众。当齐格勒在废墟般的票房数据前高唱《等待一个梦想》时,不知道她是否听见远方传来《冰雪奇缘》的嘲笑:真正的女王,从来不需要靠政治正确加冕。

当迪士尼的“政治正确”滤镜碎了一地,我们不禁想问:下一个被魔改的经典会轮到谁?是让灰姑娘穿运动鞋宣扬“女性独立”,还是让睡美人觉醒后成立女权协会?

这场史诗级翻车给了所有人一记警钟:观众不是任人摆布的七个小矮人,我们有权对敷衍的“魔法”说不。与其看公主们硬凹觉醒人设,不如重温《狮子王》里辛巴的成长,或是《冰雪奇缘》里艾莎的自我救赎——真正的共鸣,从来与肤色无关,只关乎故事能否戳中人心。

现在轮到你了!如果迪士尼找你重拍经典,你会怎么改?A.坚持原版精髓,只优化画面;B.彻底颠覆,让美人鱼开潜艇、白雪公主搞基建;C.直接封存IP,开发新故事。评论区等你Battle!

最后想说,愿所有创作者都记住:童话的魔力在于让人相信美好,而不是被迫吞下“正确”的毒苹果。点亮“关注”,一起守护那些真正值得掌声的故事。当某天迪士尼重映原版《白雪公主》时,你会为情怀买单,还是用票房告诉他们:醒醒吧,你的魔镜早就碎了?

来源:city电影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