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部电影在刚上映时遭遇了不少的质疑与负面评价,甚至被批评为“文化垃圾”。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却被奉为经典。这里,就从多个方面简单分析一下这部电影出现“前抑后扬”的原因。
《大话西游》由刘镇伟执导,周星驰、朱茵等主演,于1995年上映。
这部电影在刚上映时遭遇了不少的质疑与负面评价,甚至被批评为“文化垃圾”。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却被奉为经典。这里,就从多个方面简单分析一下这部电影出现“前抑后扬”的原因。
一、上映初期遇冷的原因。
(一)、叙事结构超前。
该片打破了传统电影的线性叙事结构,采用了时空穿梭、身份错位等手法,使得剧情充满了跳跃性和不确定性。对于那些习惯了传统叙事方式的观众来说,这种复杂的叙事结构让他们难以理解和接受。例如,至尊宝为了救紫霞仙子,多次使用月光宝盒逆转时空,导致故事线不断在不同的时间点切换,有些观众很难理清其中的脉络,从而影响了他们对影片的整体感受。
(二)、风格混杂难接受。
影片将喜剧、悲剧、科幻等多种风格杂糅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无厘头”模式。这种模式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有些观众对于这种看似荒诞不经、充满恶搞元素的喜剧形式感到难以接受。比如至尊宝戴上金箍时的那段经典台词“他好像一条狗啊”,在当时的观众看来,这种将英雄形象与如此卑微的表述联系在一起的方式过于离经叛道,不符合他们对传统英雄形象的认知。
(三)、文化背景差异。
电影上映时,正值社会快速商业化阶段,传统文化的影响依然深刻。《大话西游》对传统神话故事《西游记》的大胆解构与颠覆,将孙悟空塑造成一个市井小人物,充满了缺点和欲望,这与观众心中那个神通广大、正义凛然的齐天大圣形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种对传统文化的颠覆,让观众在心理上难以接受,有人便觉得这是对经典的亵渎。
二、后来被奉为经典的因素。
(一)、悲剧内核引发共鸣。
1、爱情悲剧。
该片将爱情置于宿命论的框架下,紫霞仙子的“飞蛾扑火”、至尊宝的“一万年承诺”,最终都以错过和遗憾收场。这种“求而不得”的悲剧性,打破了传统爱情片的圆满结局,引发了观众更深层次的共情。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常常会面临爱情与现实的冲突。至尊宝和紫霞仙子的故事,让观众看到了自己在爱情中的无奈和遗憾,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2、成长悲剧。
至尊宝从一个玩世不恭的小混混逐渐成长为一个肩负起责任的英雄,但在这个过程中,他失去了很多,包括自己的爱情和自由。这种成长的代价让观众看到了生活的残酷和无奈,也引发了他们对自己成长经历的反思。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可能面临各种选择和牺牲,至尊宝的故事让他们感受到了成长的痛苦和喜悦。
(二)、后现代解构与颠覆性表达的魅力。
1、对经典的解构。
影片以《西游记》为背景,却彻底颠覆了传统故事中“英雄取经”的严肃性。至尊宝——即孙悟空被塑造成一个市井小人物,充满缺点和欲望,这种反英雄的形象打破了观众对神话的固有认知。同时,电影还对传统的英雄叙事、爱情观念等进行了颠覆,让观众从全新的角度看待经典故事和传统文化。
2、无厘头与深度相结合。
周星驰的“无厘头”模式表面上荒诞搞笑,但内核却隐藏着悲剧性。比如至尊宝戴上金箍的选择,暗示了“成长”与“自由”的悖论,这种矛盾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了现实的无奈。这种将无厘头与深度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使得影片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层次,让观众在欣赏喜剧的同时,也能进行深刻的思考。
(三)、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共鸣。
1、反映社会现实。
电影上映时,正值社会快速商业化阶段,年轻人对传统价值观,如集体主义、权威等,产生了深深的质疑。至尊宝的迷茫、对爱情的挣扎,映射了当时青年一代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困惑。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也面临着各种压力和选择,至尊宝的故事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从而产生了共鸣。
2、亚文化传播。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至二十一世纪初期,中国高校的BBS和盗版光碟盛行。该片通过大学生群体的二次解读,如台词拼贴、戏仿等,在互联网上形成了“解构经典”的亚文化现象,成为年轻人标榜个性的符号。大学生们在网络上对影片进行的讨论和传播,进一步扩大了该片的影响力,使其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四)、精彩的表演与深刻的主题。
1、演员的出色表现。
周星驰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将至尊宝这个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他通过夸张的表演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让观众看到了至尊宝内心的挣扎和成长。
朱茵在片中饰演紫霞仙子,她将紫霞仙子的纯真、执着和深情展现得十分动人,让观众为她的命运感到惋惜。
2、深刻的主题表达。
影片通过至尊宝的故事,探讨了爱情、责任、成长、命运等诸多深刻的主题。它让观众在欢笑与泪水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引发了观众对自我的反思和对生活的感悟。例如,影片中“不带金箍如何救你,戴上金箍如何爱你”的经典台词,深刻地揭示了爱情与责任之间的矛盾,让观众在思考中感受到了电影的艺术魅力。
(五)、口碑传播与文化现象的形成。
1、口碑的逐渐积累。
尽管电影上映初期遭遇了负面评价,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重新审视这部电影。他们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电影中的闪光点,开始向身边的人推荐。这种口碑的逐渐积累,使得影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最终成为了经典之作。
2、文化现象的形成。
该片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的文化现象,如网络流行语的诞生、相关周边产品的开发等。电影中的经典台词和场景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热门话题,进一步加深了电影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同时,这部电影也对后来的电影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导演和编剧受到了它的启发,开始尝试类似的创作手法和主题表达。
总结。
《大话西游》从上映初期的被质疑到后来的被奉为经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的悲剧内核、后现代解构风格、时代共鸣、精彩表演和深刻主题等,都使得这部电影具有了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它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代表着一代人的青春和记忆,也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
来源:尘境心影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