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再拿关税武器!对海外影片征100%关税,好莱坞还能撑多久?

快播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06 16:21 2

摘要:就在上周日,特朗普毫无征兆地宣布,要对所有在美国境外制作的电影征收100%的关税。他在自己的社交平台“Truth”上发表言论,指控其他国家的政府采用联合激励政策,吸引美国的电影工作者前往国外。

特朗普再一次将关税作为武器,然而此次他瞄准的对象并非中国的产品、欧洲的钢铁或者墨西哥的农产品,而是电影行业。

就在上周日,特朗普毫无征兆地宣布,要对所有在美国境外制作的电影征收100%的关税。他在自己的社交平台“Truth”上发表言论,指控其他国家的政府采用联合激励政策,吸引美国的电影工作者前往国外。

他强调这一现象不仅对美国的经济构成威胁,更上升到了“国家安全危机”的高度,甚至将其视为“信息战与宣传战的一部分”。最后,特朗普用全大写字母表明自己的期望:“我们希望电影的制作,再次回归美国!”

特朗普突如其来的政策必然会在电影行业内部引发强烈的震动。这一政策究竟是为了振兴美国文化而采取的积极举措,还是又一场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噩梦呢?

在特朗普宣布这一政策的背后,是一组反映当今好莱坞现状的数据,这些数据冰冷而残酷,也体现出好莱坞的焦虑情绪。

洛杉矶电影局(FilmLA)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洛杉矶市影视拍摄的总天数为5048天。这个数字相较于五年的平均水平下降了36.4%。从具体的节目类型来看,真人秀节目制作量出现了暴跌的情况,跌幅达到56.3%;剧情类电视剧的制作量也下降了34.4%;而喜剧类节目更是遭受重创,下降幅度高达85.7%。

这种崩塌不仅仅是数字上的体现,它正在逐步地对这个曾经辉煌无比的电影产业之都造成侵蚀。《黑道家族》的制片人诺埃尔·斯特曼发出警告:“如果我们不马上采取行动,加州的电影和电视行业将会沦为下一个底特律汽车业。”她积极参与“留在洛杉矶”(Stay in L.A.)政治组织发起的运动,该运动的目的就是努力挽救本地创意产业最后的尊严。

本土电影制作量为何会急剧减少呢?其中一个重要的答案就是“制作激励大战”

奥地利、匈牙利、捷克等国家,以低至好莱坞成本三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的成本优势,吸引了大量的美国电影项目转移到境外进行制作。即使是在美国本土内部,佐治亚州、路易斯安那州等地也推出了“豁免政策”,鼓励电影制作的完整后期制作留在本地,从而抢占原本属于加州的最后一环业务。

两届奥斯卡奖得主、音效总监凯伦·贝克·兰德斯指出:“现在的情况不同了,连后期制作都被迁出加州。这不仅仅意味着工作岗位的流失,更是整个电影产业生态链的崩塌。”

在特朗普看来,他所推行的“文化征税”政策就是一剂猛药。他希望通过征收关税的方式来阻断美国电影制作外流的趋势,从而将电影制作链拉回美国本土,尤其是拉回到好莱坞。

特朗普发出警告:“其他国家正在利用激励措施吸引走我们的故事和人才。”他责令美国商务部和贸易代表办公室立即启动征税程序,并且将这场战斗提升到保卫“国家安全”和“信息主权”的高度。

然而,在众多业内人士眼中,特朗普的这一做法只是治标不治本。他们认为,真正的问题并不在于其他国家所谓的“阴谋”,而是美国自身缺乏足够的政策支持和财政鼓励措施。

为了对冲电影制作外流的趋势,加州州长加文·纽森提出了一项预算提案。在这个提案中,他将州级电影拍摄税收抵免从3.3亿美元提高到7.5亿美元。此外,州参议员本·艾伦与州众议员里克·兹布尔还联手推动两项法案,目的是为本地的影视制作争取更多的扶持。

兹布尔在立法听证会上大声疾呼:“这不是简单的税收减免,这是就业保障。如果我们不这么做,我们最终遭受的损失将会远远超过今天的投资。”

尽管如此,就连“留在洛杉矶”组织自身也承认,税收激励仅仅是第一步。如果想要真正地扭转当前的局势,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企业和观众,大家需要共同重新找回对本地文化产业的信心。

特朗普的一系列文化保护主义政策,就像是他关税大战的延伸。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对抗电影制作的外流现象,是依靠征税来进行压制,还是依靠本地的创新以及财政支持来进行引导呢?

加州电影业目前的凋敝状况,并不是某一项政策就能够轻易逆转的。如果在未来的几年里,洛杉矶仍然无法扭转电影制作下滑的曲线,那么或许真的会像斯特曼所警告的那样,“变成另一个底特律”。

好莱坞的星光正处于十字路口。它的未来是走向黯淡,还是能够重新闪耀,命运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整个美国电影业都在等待着一个答案,这个答案将决定它是在保护主义的泥沼中挣扎,还是能够通过创新和合理的政策扶持走向新的辉煌。

来源:财智新言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