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很喜欢看纪录片,特别是那种没有主线故事,用镜头记录一个群体在一段时期(越长越好)的生活状态和方式,有点像人类学里田野研究的一种影视呈现。
原创 精分猫v2升级版 精分猫的自留地
2025年04月28日 11:30美国
我很喜欢看纪录片,特别是那种没有主线故事,用镜头记录一个群体在一段时期(越长越好)的生活状态和方式,有点像人类学里田野研究的一种影视呈现。
但是这里的“纪录”我打上了引号,原因是通常我们说纪录片都指的是拍摄真实的生活、人物、还有事件,比如说央视的《动物世界》、B站的《但是还有书籍》、网飞的《谁杀死了赫尔南多》等。不过,今天我要推荐的几部作品,不能严格算作纪录片,因为有部分是虚构的创作,但它们也一样刻画了不同的群体和他们的生活方式。
《堕落街区》 The Deuce
HBO出品,真的是少儿不宜!少儿不宜!少儿不宜!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请未成年人不要观看。
这部剧展示了1970年代纽约时代广场的街头文化与色情产业的崛起。导演大胆地把镜头对准了看似被边缘化、道德上备受质疑的群体。
我是在HBO上看的,当电视屏幕上不停出现几个在马路上不常见的人体部位时,一开始我是有点懵逼的。当然,这不是重点,也不是推荐的原因。我喜欢这部剧,是因为它让我意识到,人的任何行为,都是为了生存,跟动物为了在野外生存一样。各种行为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是我们在内心做出的判断,对某些行为产生偏好,对某些行为感到不耻。
《堕落街区》呈现的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在一片灰色地带里,每个人为了生存、为了选择,都不得不做出妥协、忍让甚至背叛。剧中的每个角色,都身陷其中——从色情行业的从业者到警察,从权力机构到普通人,人人都在拼命抓住那一线生机,以为只有自己做出的选择才是“正确”的,然而往往选择的背后却是另一种无奈的“堕落”。让你意识到,那些我们常常选择忽视的“堕落”其实是社会结构的产物,是人性被压抑后的挣扎和反击。
《约翰·威尔逊的十万个怎么做》
How to with John Wilson
这部剧,如果用一句话形容,就是:
一个社恐又话唠的纽约怪人,拍给世界的一封情书。
John Wilson的镜头非常松弛,甚至有点散漫。他在纽约街头晃荡,一边用自言自语的方式,探索各种看似琐碎的生活话题,比如“如何小题大做”、“如何搭讪陌生人”,或者“如何保护你的家具”。
听起来是不是很无聊?但奇怪的是,看着看着你会发现,他根本不是在教你“怎么做”,而是在用无数个不起眼的小细节,拼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体察。
他拍到的画面常常是搞笑又心酸的,比如路边举着奇怪标语的人、地铁里睡着了还抱着仓鼠的人、下雨天被风吹得连伞都快掉地上的人。
有时候,他好像在说:
“世界这么荒诞,可我们还是要用尽全力好好生活啊。”
如果你也有过在人群中莫名感到孤独的时刻,或者对世界有种说不清的温柔怜悯感,应该会喜欢上John Wilson那种傻气又真诚的凝视。
小小提醒:这部剧也不算严格意义上的纪录片,很多地方明显是有剧本设计和二次创作的。但就像生活本身,有安排,有意外,真假混在一起,谁又能分得清呢?
《我的章鱼老师》My Octopus Teacher
找到这部影片的时候,是我刚下班,想随便找点轻松的东西看看换换脑子,没想到最后竟然看哭了。
这部片子讲述的是一个中年失意的纪录片导演,在海边浮潜时遇到了一只野生章鱼,他开始每天潜水,与章鱼“交朋友”。慢慢地,他通过观察章鱼的一生,重新找回了对世界的好奇心与柔软的心灵。
你可能会想:章鱼能有什么好拍的?我一开始也有这个疑问。
但当我看到那只小章鱼用海藻做伪装、在鲨鱼追捕时用尽全力逃生,或者它在安全的时候静静地伸展身体、优雅地在水中漂浮时——真的会忍不住感叹,原来智慧和情感,从来不属于人类独有。
整部片子没有什么激烈的戏剧冲突,也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地球危机”,没有铺天盖地的危险,只有一个人,一只章鱼,以及流动变化的海洋。
但就是这种安静,带给我一种巨大的真实感,温柔却有力量。
尽管这几部“记录”片的风格各异,但是它们都分别给我展现了一个新的立体的世界。这些世界里有活生生的人,有发生着的事,有爱恨情愁,有悲欢离合。
我好像跟他们一样,又好像不一样,最后还是一样。
期待着不一样的事情会发生,最后又不出意外地走到终点。这跟很多鸿篇巨制的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处,que一下仍然是我最爱的《红楼梦》(书评点这里)。
从这些作品中我看到,很多觉得自己承受不了的难过,其实别人也都经历过;很多时刻觉得天要塌下来了,其实没什么大不了;很多无法诉说的心情,原来还有其他人懂。
那一刻,我是释然的、开心的、放松的、坦荡的,最重要的是,不孤单的。
分享给你,希望你也能感觉到不孤单。
来源:欣欣育儿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