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强:《无间道》已被“超越”,《头文字D》将推新版

快播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04 21:11 3

摘要:时光网特稿刘伟强做过一个有趣的测试,测试结果显示他拍戏要拍到83岁。“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测试结果就是这样说的,那就一直拍下去吧”。面对时光网的镜头,刘伟强笑容满面。按照这个有趣的测试结果,这位65岁的香港导演,导演生涯还有接近20年,还可以做很多不同类型的尝试

时光网特稿刘伟强做过一个有趣的测试,测试结果显示他拍戏要拍到83岁。“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测试结果就是这样说的,那就一直拍下去吧”。面对时光网的镜头,刘伟强笑容满面。按照这个有趣的测试结果,这位65岁的香港导演,导演生涯还有接近20年,还可以做很多不同类型的尝试。

见到刘伟强的那天,他正带着《水饺皇后》在北京做宣传。来到北京举办首映之前,《水饺皇后》已经在其他城市进行过路演,刘伟强偷偷潜进影院看过观众的反应,把他自己也感动了。

“《水饺皇后》是我抢回来拍的!”采访刚刚开始,刘伟强就开起了玩笑。

影片以臧健和女士为原型,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独自带着两个女儿的臧健和意外滞留香港,以家传北方水饺起家,一步步逆袭人生的故事。

这部典型的大女主戏,也被外界视作刘伟强从男性硬核题材转向女性柔性叙事的一次尝试。但刘伟强坦言,压根没往 “女性主义风潮” 上想。“女主角就女主角啦,什么大女主不大女主呢?”他否认拍这部电影与近年内地市场兴起女性题材有关,聚焦“水饺皇后”的经历,纯粹是因为她的故事足够吸引。

刘伟强回忆起在华人影业聊别的项目时,偶然听到 “臧姑娘卖水饺创业” 的企划,当场来了精神。“他们可能觉得我拍惯了《无间道》《古惑仔》,驾驭不了这种温情题材,预算给得很谨慎。但我跟他们说,‘让我来,我能控制好成本。’”

拍什么类型从来不是预设,而是故事找到导演。就像他小时候住在铜锣湾,常听人说起“臧姑娘水饺”,来到北京居住时,家里囤的“粮食”也是水饺,“我不出门的时候,就在家里吃水饺”。

“因为有马丽,我才能开这部电影”。

命运早把刘伟强和臧健和的故事悄悄系上了线。

1975年,刘伟强随家人从香港郊区的农村搬到铜锣湾。1977年,臧姑娘也来到这个地方。刘伟强的住所离臧姑娘最初摆摊的码头不算很远。小时候总听人说“去买臧姑娘的水饺”,那时候他就知道,有个厉害的阿姨,靠一双巧手撑起了家。

这段模糊的记忆成了他想拍《水饺皇后》的关键,这是他成长历程中的烟火气,是刻在香港人记忆里的真实传奇。

臧姑娘初到香港时,没有钱,没有本地身份证,寄居离岛时突遇意外,被热心市民送出市区,才终于得到合法身份;摆摊卖饺子时,被本地摊贩排挤,又有善良的糖水伯帮她找摊位;北方水饺在香港“水土不服”,再有慷慨的同行给她提出改进意见;人生最穷困潦倒的时候,包租婆都宽限她三个月的时间去筹集房租。“水饺皇后”的人生,跌宕起伏,又多贵人相助。

刘伟强认为,这正是七八十年代香港社会的真实写照。彼时很多来自不同地方的人移居香港,大家都很穷,有些人可能会欺负别人,但大部分人都是互相帮忙的。这就是他的感觉。“我的人生就是很多贵人帮忙,不读书的时候有很多哥哥姐姐教我东西,拍电影的时候也得到了很多师傅照顾,大家互相帮忙是我对于那个年代的感受。”

《水饺皇后》投射了刘伟强的成长经历,也藏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人的集体回忆。

为什么会选马丽去演绎香港人的集体回忆?

“选演员其实挺头痛的。”刘伟强说,很多人“质疑”马丽能不能演喜剧之外的作品,但他自己选演员,是不分所谓喜剧演员或者动作演员的,反而会觉得,“能演喜剧的演员都很厉害。”

他看过马丽的所有电影,包括《夏洛特烦恼》和《独行月球》在内,他觉得发现她的表情都很到位。两人聊到马丽在东北单亲家庭的成长经历,聊到对饺子的亲切情怀,聊到马丽作为母亲对于孩子的关怀,几乎都跟臧姑娘有着天然的情感连接。那一刻,刘伟强知道, “找对人了”。

马丽也认为,时间刚刚好,如果不是当了妈妈,她可能找不到臧姑娘的感觉。

“因为有她,我才能开这部电影”。

刘伟强和马丽一拍即合。导演“从来没有怀疑过她能不能演”,臧姑娘的身材、神态、语气,开机后的马丽是越来越接近了。聊起片场点滴,刘伟强越说越兴奋。他说惠英红和马丽两位南北影后“互相欣赏,惺惺相惜”。

电影里,红姐演的包租婆表面泼辣,实则内心柔软,用默默温暖的方式守护母女三人。她安慰臧姑娘,俩人坐在屋子里吃面那场戏,惠英红一招手,喊“臧姑娘来吃面啦”,马丽来到桌子前,眼泪几乎就涌出来了。两人没刻意煽情,就在那里坐着唠家常,情绪自然流露。“很感动,很感动”,刘伟强连连说道,俩人都融入了真感情。

“我一直不想重复自己”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香港电影圈,正值风云际会之时。年轻的刘伟强以摄影师的身份踏入这个行业,凭借出色的镜头语言和对光影的敏锐感知,迅速崭露头角。

那时的他,穿梭在各个剧组之间,扛着沉重的摄影机,为《旺角卡门》《龙虎风云》等作品记录下无数经典的画面。

从“最红摄影师”变成“最佳导演”,回顾职业生涯,刘伟强坦言自己一直在尝试。

成为导演之后,拍《古惑仔》,七天完成了所有镜头,一个月内搞定了后期制作;拍《无间道》,打破香港电影 “飞纸仔”(边拍边写剧本)的乱象,坚持先打磨完整剧本;拍《中国机长》,他从香港警匪片的凌厉节奏,转向真实的灾难叙事;《中国医生》则让他钻进医院病房,用手持镜头捕捉生死时速。如今的《水饺皇后》,又在传奇的人物里揉进香港七八十年代的集体记忆。

采访过程中,刘伟强多次提到 “不想重复自己,拍戏有时候要讲缘分”。

谈及创作风格的转变是否在适应行业的变化跟发展,刘伟强说,“你说跟风也可以,说带领市场也可以,当导演是一份很奇妙的工作,有时候不能跟市场去走,有时候要带领市场去走,我从前拍这么多戏,有些好像是跟风的,但对我来说,别人拍过而已,我没有拍过。有机会的话,我非常愿意尝试新的东西。给你拍一些特别的题材,多幸运啊!你还说什么呢?”

“当时有人问我,拍《中国机长》好不好?当然好啦,《中国机长》题材很特别,川航的故事很多人都想拍,我也想拍。那么到现在,总不能重复拍《中国机长》第二三四五部吧?当然有了合适的故事可以去拍。但我觉得,有新鲜的东西,就去尝试。不要说是不是突破,总之不要重复自己”。

从警匪片到军事片,从现实题材到人物传记,刘伟强不断寻找新的可能性。拍《水饺皇后》也是如此。“有人会惊讶我为什么会拍这部电影,我说‘不行吗?你是不是怀疑我不懂拍这些电影呀?’他们又笑着说‘不是’。我没有考虑过别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喜欢臧姑娘的故事,所以我就拍了。”

“《无间道》早就被‘超越’了”

回望《无间道》,已经是20多年前的作品了。“你们都说《无间道》很厉害,但我自己其实忘记了,你不能每天都想着,哇,我拍出《无间道》多厉害啊。我要看看新的东西了。”

当年刘伟强决定执导《无间道》时,香港电影市场已经连续多年出现票房下滑的迹象,投资人抱着 “死马当活马医” 的心态入局这个项目,而刘伟强却在绝境中萌生出破局之志。

他与庄文强、麦兆辉定下基调:"必须打磨出经得起推敲的剧本。" 在原始剧本单线条的警察卧底叙事基础上,刘伟强敏锐捕捉到双向卧底的戏剧张力 ——让黑帮安插的警队内鬼与警方派遣的黑帮卧底形成镜像对照,这种 "身份倒置" 的叙事架构,也令影片呈现出几分命运博弈的哲学深度。

电影的精心编排在俩人的警察编号中可见一斑:陈永仁的 PC27149 与刘建明的 PC4927,数字倒转的巧妙设计,暗合着两人互为镜像、命运交织的隐喻。

全片最具张力的对峙戏,当属陈永仁与刘建明在天台的那场交锋。最初的剧本设计了一段动作戏码,但这场终极对决最终摒弃了警匪片传统的动作套路,转而让梁朝伟和刘德华在台词博弈中展开交锋。渴望回归正途的陈永仁,竭力背水一战的刘建明,在玻璃幕墙倒映出双重身影,交织成迷离而宿命的氛围。整场戏一气呵成,以一镜到底的方式拍完了。

为了打磨《无间道》的结局,庄文强和麦兆辉曾构思过十多种版本:有双生双灭的血色终章;有垂钓重逢的温情假象;有刘建明殒命,陈永仁存活的逆向设定。但考虑到 “无间地狱” 的核心主题 ,陈永仁最终倒在天台上,而活下来的刘建明则被困在永无解脱的精神炼狱之中。

总有人说,《无间道》将香港电影推向了又一个巅峰。

现在回头看,《无间道》已经是时代的产物,用刘伟强的话来说,电影人不能停在功劳簿上。假如现在让他拍《无间道》,拍《古惑仔》,那种根植于特定时代土壤的创作冲动也很难再现。

在刘伟强看来,“《无间道》早就被‘超越’了”。《中国机长》的高空穿透力,《中国医生》的现实冲击力,《水饺皇后》的情感细腻度,很多部作品都完成了当下的 “超越”,这种 所谓"超越" 不是纵向的自我比较,而是横向的维度拓展。当镜头从香港街巷转向更广阔的现实场域,不变的是刘伟强那份对 "新东西" 的执着探寻。

“我拍戏要拍到 83 岁”

作为见证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人,刘伟强对 “怀旧” 显得格外清醒。

辉煌的时候一年拍 300 部戏,那时候香港电影像匹脱缰野马,很多导演开机前只有个故事大纲,边拍边改,很多人不懂镜头就当导演,靠‘飞纸仔’凑数,那其实是不健康的繁荣。” 他说,现在常有人怀念 “短时间低成本出佳作”,却忘了当年多少粗制滥造的片子被市场淘汰。

面对近年的影视寒冬论,刘伟强展现出老派电影人的坚韧与远见。

他说中国电影已走过 120 年风雨历程,影院数量从几十家激增至数万家,这种跨越百年的生命力本身就是最好的答案。行业高高低低,起起伏伏,他全都经历过,“不用怕的,不用灰心。”

今年适逢《头文字D》上映20周年,刘伟强透露,电影将推出4K版本。新作《克什米尔公主号》邀来了吴彦祖加盟,目前已经拍完。聊到未来规划,他笑称自己做过 “测试”:“测试说我能拍到 83 岁,不知道准不准,但只要还能扛得动摄像机,我就想一直拍下去。”

刘伟强现在拍片早已不分 “港片”和“内地片”了,马丽来自东北,但《水饺皇后》讲的也是香港故事,只要故事好,在哪拍对他来说都可以。

他眼中的 “探索”,就是对每个故事保持好奇。

从警匪江湖到女性传奇,从历史洪流到市井烟火,刘伟强的镜头始终在寻找新的落点。

他不说 “颠覆”,只说 “试试”;不谈 “超越”,只谈 “当下”。或许对这位 65 岁的导演来说,最好的重塑,永远是下一次开机时,镜头对准的那个未知的故事。

文/Keva

来源:Mtime时光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