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仅仅一年前,美国好莱坞还沉浸在 “挺到 2025” 的乐观情绪之中,期待着在流媒体平台收缩开支之后迎来复苏。然而,2025 年刚过去三个月,残酷的现实便将希望击碎。除了制作量持续萎缩等困境,近期美国政府胡乱挥舞的 “关税大棒” 更令本土影视业 “雪上加霜”。
一、关税阴影下的好莱坞寒冬
1.1 本土市场雪上加霜
仅仅一年前,美国好莱坞还沉浸在 “挺到 2025” 的乐观情绪之中,期待着在流媒体平台收缩开支之后迎来复苏。然而,2025 年刚过去三个月,残酷的现实便将希望击碎。除了制作量持续萎缩等困境,近期美国政府胡乱挥舞的 “关税大棒” 更令本土影视业 “雪上加霜”。
关税不仅会削弱经济,还导致推动影视行业发展的消费者支出和广告减少。在经济低迷时期,人们会直接减少在娱乐上的消费,比如少去几次迪士尼乐园,减少影院观影或看现场演出的次数,连流媒体的订阅量也会变少。
现实情况早已让好莱坞深感不安。一位真人秀制片人哀叹 “太糟糕了”,另一位娱乐行业律师用 “恐惧蔓延” 来形容目前好莱坞的氛围。这位律师以素有 “行业风向标” 之称的美国圣丹斯电影节为例指出,电影节之外的电影票房表现不佳。
来自安培分析(Ampere Analysis)的数据则显示,2025 年前两个月,美国的剧集订单同比骤降 20%,只有 390 部。此前该公司预测,包括网飞、亚马逊、迪士尼在内的主要好莱坞影视公司 2025 年的总制作支出将与以往持平。但目前来看,情况显然不乐观。
此外,根据英国电影行业数据分析公司 “高尔街”(Gower Street Analytics)最新的预测,2025 年美国国内票房预期已从 97 亿美元下调至 95 亿美元,主要原因是第一季度缺乏票房大爆的作品。这份针对此前预测做出修订的数据显示,尽管较 2024 年增长了 8%,但比疫情之前三年的平均值仍下降了 17%。
毕马威美国(KPMG US)媒体行业顾问斯科特・珀迪(Scott Purdy)指出:“所有人都在畅想复苏,认为 2025 年原本会是增长的一年,但关税阴影正在吞噬好莱坞的增长前景。”
1.2 中国市场的致命一击
中国国家电影局发言人表示,美国政府对中国滥施关税的错误行径,势必会令国内观众对美国影片好感度进一步降低,并表示将遵循市场规律,尊重观众选择,适度减少美国影片进口数量。这对于好莱坞来说,无疑是致命一击。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报道援引行业专家给出的数据称,美国电影平均有约 10% 的票房收入来自中国市场。另据雅虎新闻网报道,“高尔街” 的数据显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2023 年以 77 亿美元票房贡献了全球 23% 的份额 。
对此,美国独立电影发行商加州影业执行副总裁莫妮可・怀特表示,失去中国市场将迫使美国制片方缩减预算,进而影响之后的制作。她指出:“如果没有了来自中国市场的票房收入,欧洲、澳大利亚等市场也发生同样的情况,(美国电影的)制作预算势必遭到进一步挤压。”Benchmark 分析师麦克・希基也表示,整个美国娱乐业对此深感担忧。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报道称美国电影近年来在华受欢迎程度已持续下降,香港《南华早报》也曾发表一篇题为《中国 “千禧一代” 和 “Z 世代” 引领国家远离好莱坞电影、美国文化和美国品牌》的报道,观察到在中国年轻人群体中,美国的吸引力消退了。中国国家电影局的反制措施或成 “最后一根稻草”,让好莱坞在华市场岌岌可危。
二、关税引发的连锁反应
2.1 产业链全面承压
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对好莱坞产业链造成了全面冲击,从上游的制作到下游的发行与放映,无一幸免。多家好莱坞电影公司股价暴跌,华特迪士尼公司跌幅达 6.79%,康卡斯特公司跌幅 4.26%,索尼集团公司跌幅 0.22%,派拉蒙全球公司跌幅 1.97%,奈飞公司跌幅 2.57% 。这些公司不仅涉及电影发行与放映业务,还涵盖开发与制作业务,以及与游戏、主题公园、消费品等行业的跨行业整合,股价暴跌反映出资本市场对其衍生业务在华经营的担忧。
流媒体业务也遭受重创,订阅量面临缩水风险。美国零售联合会预计,加征关税可能使美国家庭支出平均减少 2500 美元,最高可减少 7600 美元,这将导致美国中等收入家庭支出锐减 9.5%,直接影响娱乐支出。目前美国消费者平均每月为 4 种流媒体服务支付 69 美元,47% 的消费者认为支出过高,41% 的人认为内容不值这个价格,加征关税后,普通消费者很可能减少流媒体、付费电视的订阅。同时,消费者走进影院的次数也在减少,今年北美票房同比下降 12.5%,加征关税可能加剧这种缩水。
来自美国行业组织 “互动广告局” 的调查数据显示,94% 的广告行业高管担心关税对广告支出的影响,尤其是传统媒体和社交平台广告预算将出现大幅削减,零售 / 电子商务、电子消费产品和媒体娱乐将是最受影响的行业,60% 的受访者认为广告预算会缩水 6% - 10%,后果将在今年第二和第三季度显现。
制作成本也因关税大幅上升。迪士尼公司 CEO 罗伯特・艾格公开反对美国政府的关税,他指出迪士尼主题乐园的游轮非常依赖进口钢材,特朗普的关税措施可能会增加这些游轮的建造成本。这不仅影响了游轮建造,也反映出整个影视制作行业可能面临的成本压力,从拍摄设备到道具服装,许多原材料的进口成本都可能因关税而增加。
在全球影视制作格局中,美国本土的地位也受到挑战。负责协调洛杉矶地区影视许可证的专业机构 FilmLA 报告显示,该行业形势严峻,录音场的使用率从历史最高的 90% 下跌至 2024 年的 63%,项目数量和拍摄天数也降至 2018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20 年疫情时期除外)。越来越多的项目流向成本更低的海外,美国本土的摄影棚只能争取为数不多的项目。新的关税政策虽可能使制作重返美国,但短期内难以改变行业格局,美国本土影视制作行业的发展前景依然不明朗。
2.2 IP 价值与文化认同危机
除了经济层面的冲击,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还引发了好莱坞 IP 价值与文化认同的危机。随着美国政府滥用关税,伤害了中国消费者的情感,中国消费者对美国 IP 衍生品的态度发生了明显转变。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对某一部电影的票房反应上,更反映在对整个美国 IP 和品牌的认可度上。
IP 衍生品是美国文化行业盈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中国消费者不再接受美国 IP 和品牌时,美国文化行业的盈利将受到严重影响。以迪士尼为例,其众多 IP 衍生品在中国市场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然而关税问题使得消费者对这些产品的购买意愿降低,迪士尼在中国市场的 IP 授权收入面临巨大风险。
与此同时,好莱坞自身的创意枯竭问题也因关税冲击而愈发凸显。据统计,2000 年至 2024 年,好莱坞原创电影比例从 40.9% 下降至 18.6% ,对经典 IP 的依赖越来越强,改编、翻拍等非原创电影的比例大幅提升。这种创作趋势使得好莱坞电影在内容和叙事上缺乏新意,难以满足观众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在关税导致市场份额缩小的情况下,创意的缺失无疑是雪上加霜,双重打击之下,好莱坞电影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被进一步削弱。
三、行业自救与未来展望
3.1 好莱坞的 “内忧外患”
在关税政策和市场变化的双重压力下,好莱坞可谓 “内忧外患”。行业人士的哀叹声不绝于耳,“恐惧蔓延” 成为了好莱坞当下氛围的真实写照。一位娱乐行业律师直言,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时机糟糕透顶,在影视行业本就艰难复苏的时刻,这无疑是在伤口上撒盐。
流媒体平台与传统影院的竞争也日益白热化。近年来,Netflix、Disney + 等流媒体平台发展迅猛,它们凭借丰富的内容库、便捷的观看方式,吸引了大量观众。据统计,美国观众每周在流媒体平台上消耗的时间达到 3130 亿分钟 ,这一数据直观地反映出流媒体平台对观众注意力的强大吸引力。与此同时,传统影院的观众数量却在不断减少,市场份额受到严重挤压。
新兴的视频平台也在分走观众的注意力。以 YouTube 为代表的视频平台,凭借其多元化的内容和强大的社交属性,深受年轻观众的喜爱。根据 Omdia 的消费者调查,YouTube 已成为美国 18 - 35 岁人群的主要视频平台之一 。在这个短视频盛行的时代,观众的娱乐方式更加碎片化,传统的电影观影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3.2 破局之路在何方?
面对如此困境,好莱坞急需寻找破局之路。专家建议,好莱坞需调整其全球化策略,不能再过度依赖单一市场,要更加注重内容创新,打造出具有全球吸引力的作品。在减少对华依赖的同时,积极开拓其他国际市场,实现市场的多元化布局。
尽管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给好莱坞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带来了阻碍,但中国市场依然存在着机遇。国产动画电影《哪吒 2》在北美地区的热映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该片上线仅 20 天,票房就接近 1855 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 1.34 亿元 。《哪吒 2》以其精彩的剧情、精美的画面,赢得了美国观众的喜爱,这表明中国文化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曾执导《功夫熊猫 4》的导演迈克・米切尔对《哪吒 2》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达了与中国团队合作的期待。他的态度反映出,中美电影行业在文化融合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通过合作,双方可以取长补短,创作出更多既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又能被全球观众接受的作品。
美国政府的关税大棒,最终砸向的不仅是好莱坞,更是其自身文化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在这场 “双输” 博弈中,唯有回归市场规律,才能避免更多行业成为政治博弈的牺牲品。好莱坞需要在困境中积极求变,以创新和合作迎接未来的挑战,而美国政府也应重新审视其关税政策,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来源:铜陵黑知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