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007年的戛纳电影节上,该片作为唯一一部入选的动画电影,遭到了伊朗方面的抗议,要求撤下该片。
今天要介绍的影片,是一部动画电影《我在伊朗长大》。
这是一部讲述伊朗历史,却在本国没有通过审查的电影。
在2007年的戛纳电影节上,该片作为唯一一部入选的动画电影,遭到了伊朗方面的抗议,要求撤下该片。
最终,戛纳电影节举办方顶住压力,坚持放映了该片,并将“评审团大奖”的荣誉授予了这部影片。
豆瓣上,有超13万人给该片打出了8.7的高分。
一、
“面纱和自由是同义词。”
“良家妇女戴面纱躲避男人注视,不戴面纱如罪犯般死后下地狱。”
很难想象这些话,会像教条一样出现在伊朗女性的课堂上。
这是1982年的伊朗首都德黑兰,也是13岁女孩玛嘉从小生活的地方。
彼时社会动荡不安,思想日渐保守。在高压的社会环境下,紧随而来的往往都是对女性的身心束缚以及思想禁锢。
玛嘉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国家会变成现在这样,因为在她童年时期并非如此。
那时的日子宁静无忧,女性拥有穿衣自由,可以在聚会上大胆讨论胸部的健康情况,社会环境开放包容,不论男女都有开口说话的权利。
玛嘉更是成长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里,父母以及奶奶都是民主宽容的知识分子,他们给予了玛嘉足够的自由和爱,让9岁以前的她度过了幸福快乐的童年。
直至两伊战争爆发,让这片土地陷入了动荡不安的暴乱,越来越多的人被逮捕、被处决。
伊朗的女性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门必须穿黑袍戴头巾,社会地位更是卑微到尘埃里。
玛嘉的妈妈外出采购物资,只是因为头巾没有戴好,就遭到陌生男人恶毒的羞辱。
而随时打响的炮火,更是让家人必须时刻保持警醒,深夜突然躲进防空洞避难是常有的事,大人们终日惶恐不安。
课堂上老师冠冕堂皇的宣扬自由时代的来临,玛嘉忍不住当面反驳,说现在战争还没结束,已经死了30万人,为人师者怎么能睁眼说瞎话?
老师被气的在讲台上捶胸顿足,很快学校的投诉电话便打到了家里。
父母清楚时局动荡,纵然女儿小小年纪,也要为自己的言论买单。法律规定不能处死处女,所以他们会把她随便嫁给一个男人,夺走她的童贞再处死。
为了保护年幼的女儿,父母决定送她出国留学。
临行前,奶奶对她说:
一生中,你会碰到很多混蛋,不要回应他们的恶意,要永远保持自尊和自我。
父亲要她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谁和从哪里来;母亲则要她勇敢去追求属于自己的未来。
二、
14岁的玛嘉,只身一人带上行李就此前往欧洲。
但留学生活却和她想象中的大不一样。
舍友生活作风开放的让玛嘉害怕,她难以融入集体生活,因此受到了歧视和排挤。
但也因为特立独行,她吸引了同样一群个性独特的朋友,他们为玛嘉的国籍和过去而着迷。在朋友们的影响下,她学会了事不关己的态度和虚无主义。
因为伊朗人的身份,玛嘉受到了宿舍管理员的歧视,忍无可忍的她终于怼了回去,结果就是被集体宿舍赶出来。
从集体宿舍搬到朋友家,再从朋友家搬到单身公寓,数不清的搬家好似玛嘉心无归属的流浪。
她努力融入环境,内心却饱受煎熬。一想到自己在国外潇洒自由,最爱的亲人却活在战争的噩梦中,这种无法摆脱的罪恶感让她窒息。
正处于发育期的她,几个月的时间,外形就完成从小女孩到小女人的转变。
身材发育明显,鼻翼上长了颗美人痣,摆脱了家乡的标志,看起来更像西方的都市丽人。
在酒会上当男人问起她的国籍时,玛嘉毫不犹豫的说自己来自法国,可刚说出口就心虚的提前离席了。
回家的路上,她仿佛听见了来自的奶奶的质问,为什么在外留学,连国籍都不敢承认?
玛嘉无法掩饰的谈起心底的自卑,说只要承认来自伊朗,就会被大家当做野蛮人。
在奥地利度过三年后,她恋爱了。可是接连两次都遇到了渣男,她痛骂自己是个没眼光的傻瓜,沉迷在自我幻想的罗曼蒂克中。
因为心情不好和房东发生争吵,又被房东赶出了家门,无处可去的她开始了风餐露宿的生活。
战争没有杀死她,但一场普通的恋爱却差点要了她的命。
她因生病晕倒在街头,幸好被好心人送进了医院。
内心的孤寂,让她忍不住拨通了家里的电话,她想回家了。
三、
玛嘉回到了久违的家乡伊朗,一家三口终于含泪团聚。
此时的伊朗,8年战争已经结束,对于未来,玛嘉又燃起了希望。
但父亲告诉她不要太乐观,8年的战争白白牺牲了上百万人的生命,经济还倒退了几十年。
而这一切,不过都是西方的阴谋。
他们将武器卖给两个敌对的国家,两国除了死伤无数,一无所获,满盘皆输。
士兵家属得到的唯一补偿,就是以他们名字命名的马路。
全国给地,到处都是,走在街上,就像走在巨大的墓园里。
回国后,玛嘉考上了大学,她又恋爱了。
可伊朗的社会环境,对女性依然苛刻。
玛嘉跑步赶去上课,却被警察训斥,跑步的时候,屁股会摇动,很猥亵。
人体素描课,模特可以看到的只有鼻子。
学校集会上,男人要求女性要穿窄身长裤,穿戴只露两眼的更长的风帽僧衣,头发完全遮蔽好并且不能化妆。
当在场女性全部低头不语时,玛嘉却站起来反驳:
为什么在座的男生可以穿各种各样的衣服做各种造型?有些男生穿衣紧到内衣清晰可见,为什么身为女人的我们看到不会想入非非?而男人们却会因为女人穿短僧衣而感到兴奋?这究竟是谁的问题?
一番话怼的在场男性哑口无言。
奶奶夸她做得很棒,为她骄傲。
男友说想离开伊朗去欧洲,玛嘉却暂时不想去西方。双方交谈期间,男友主动握住了玛嘉的手,却没想到被警察看见。
玛嘉被抓进警局质问两人是什么关系?她不敢轻易回答。因为等待她的要么是罚款,要么是鞭刑。
最终是父亲交了罚款,把她从监狱中赎了出来。
父亲对这样的大环境很失望,因为他和母亲年轻时,可以光明正大地在马路上手牵手。
玛嘉受不了谈恋爱还得躲躲藏藏,所以当男友提议结婚时,玛嘉毫不犹豫答应了。
一切似乎幸福的水到渠成,只有母亲流着泪难掩失望,母亲说:
“我一直希望你独立,有教养、有内涵,你却选择了在21岁结婚。”
母亲希望她离开伊朗,过自由自在没有束缚的生活。
玛嘉安慰母亲没关系,她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可一年后,看着丈夫对她视而不见的态度,玛嘉终究还是后悔了。
乏味单调的婚姻生活让她忍无可忍,两人之间无交流的状态让她窒息又绝望。
玛嘉感到很痛苦,朋友却劝她不要离婚,因为离婚的伊朗女人会很惨。
奶奶却鼓励她离婚。奶奶觉得就算一个人过,也比和一个混蛋在一起要好。与其勉强维持不幸福的婚姻,不如真诚的与过去和解。
玛嘉还在犹豫,但一件事的发生让玛嘉彻底下定了决心。
玛嘉参与了一场地下派对,他们聚在一起喝酒跳舞(伊朗禁酒),可才欢乐了片刻就被卫兵发现。在追逐中,其中一位朋友从天台摔落当场死亡。
玛嘉决定要离开这片冰冷的土地,她不想一辈子被那无形的枷锁困住。
母亲做好了玛嘉永远不再回来的准备,比起把她束缚在不被尊重的土地上,她更愿意让珍爱的女儿去做个自由的女人。
这一次,当玛嘉走出机场,司机问她来自哪里时,她说,伊朗。
四、
本片改编自伊朗女插画家玛嘉·莎塔琵的同名漫画,以自传的形式讲述了玛嘉的成长经历。
该片上映后,伊朗方面声称这是对伊斯兰世界的抹黑,对敌对情绪的煽动。因此该片在伊朗遭到封杀,成了讳莫如深的禁片。
本片的黑白画风,让人深感压抑,更让人感觉无比深刻。
关于宗教国家,我们都不太了解,也没有资格去评判他们的好坏和信仰。
但相信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希望享有自由与个性。
来源:天生爱吃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