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血战钢锯岭》的结局是二战故事的辉煌巅峰,但在片尾字幕滚动之后,一些问题仍然存在。《血战钢锯岭》由梅尔·吉布森执导,安德鲁·加菲尔德饰演战地医务兵戴斯蒙德·道斯。影片前半部分的大部分内容集中在道斯的早年生活,从对妻子多萝西的追求,到他与哥哥、母亲和父亲(一位患
《血战钢锯岭》的结局是二战故事的辉煌巅峰,但在片尾字幕滚动之后,一些问题仍然存在。《血战钢锯岭》由梅尔·吉布森执导,安德鲁·加菲尔德饰演战地医务兵戴斯蒙德·道斯。影片前半部分的大部分内容集中在道斯的早年生活,从对妻子多萝西的追求,到他与哥哥、母亲和父亲(一位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一战老兵)一起度过的艰难成长经历。在戴斯蒙德早年的生活中,故事的主要主题已经展开,即戴斯蒙德的宗教信仰和不夺取任何生命的誓言。
这种设定让他在二战期间加入美国陆军的经历更具冲击力,因为他作为一名拒服兵役者前往前线所遇到的困难被详细描述了出来。最终,戴斯蒙德·多斯在冲绳战役期间来到了《血战钢锯岭》,影片的结尾巩固了多斯的故事,这是一个充满勇气、英雄主义和毅力的温馨故事,在《血战钢锯岭》结束后,人们仍然会有一些疑问。
戴斯蒙德·多斯和《血战钢锯岭》的真实故事以二战期间围绕同名地点发生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大规模冲突而告终。影片开头部分展示了一场战斗,美军从日军手中夺取了钢锯岭。之后,日军发动反攻,迫使美军撤出山脊,只留下多斯。因此, 《血战钢锯岭》的结局包括日军的这场大屠杀、多斯独自留在山脊上拯救伤员生命的决心,以及随后美军的进攻,后者一劳永逸地夺取了钢锯岭。
《血战钢锯岭》结局中戴斯蒙故事的核心围绕着他做出的不可思议的决定:为了挽救前一天战斗中受伤的伤员,他决定在美军炮火袭击和日军侦察的当晚留在钢锯号上。道斯成功挽救了一条又一条生命,救出了 75 名被认为已经死亡的士兵,其中包括一些日本士兵。在《血战钢锯岭》的结局中,戴斯蒙对日军使用的隧道的了解使他能够发起反攻,赢得了战斗,并直接促成了日本入侵的结束。
在《血战钢锯岭》的结尾,影片概述了战争结束后德斯蒙的遭遇。在独自拯救了《血战钢锯岭》上方的 75 名士兵并抵抗了随后的美军进攻后,德斯蒙被手榴弹炸伤。《血战钢锯岭》的结尾镜头显示,多斯被从钢锯上放下来,手里拿着多萝西在电影早些时候给他的圣经。影片解释说,二战结束后,多斯被哈里·S·杜鲁门总统授予荣誉勋章,并最终与多萝西结婚,因为他在军事监狱服刑期间不允许这样做。
戴斯蒙德和多萝西一起住在美国,直到 1991 年多萝西去世。他自己也活到了 2006 年,因呼吸困难住院后不幸去世。《血战钢锯岭》以真实的戴斯蒙德·多斯的片段结尾,讲述了他在同名战场上的经历。
钢锯岭的结局没有完全说明的一件事是,这场战役为何结束了盟军对日本的入侵。原因是钢锯岭只是冲绳战役的一部分。在钢锯岭战役进行的同时,冲绳北部遭到入侵。与此同时,一场大规模的海战正在进行,三场海战都以盟军在日本的胜利而告终。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的最后一场重大战役,之后原子弹在长崎和广岛投下,迫使日本军队投降。
当钢锯岭战役正在进行时,冲绳北部也遭到了入侵。
攻占钢锯岭对冲绳战役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盟军借此获得了进攻日本本土的立足点。然而,原子弹的研制导致日本投降,这意味着在成功攻占钢锯岭仅几个月后,战争就结束了。
《血战钢锯岭》结局中更令人难以置信的一个方面是戴斯蒙德·多斯在将一枚手榴弹从空中拍掉后,将其从他的手下踢开。尽管这让人难以置信,但这确实在现实生活中发生过。据《历史与好莱坞》一书的探索, 许多人目睹了多斯将一枚手榴弹从他的战友手中踢开。手榴弹的爆炸导致多斯受伤,弹片嵌入他的腿中。无论如何,这一令人难以置信的壮举是《血战钢锯岭》结局中真正准确的瞬间之一。
《血战钢锯岭》结局中另一个无法解释的元素是日军指挥官的自杀,而答案则来自古老的日本文化。指挥官在一场失败的战斗结束时自杀,源自日本的切腹仪式。切腹仪式起源于日本古代武士的一种仪式性死亡方式,旨在为士兵带来荣誉,而不是落入敌人之手。二战期间,许多人都使用这种仪式,在失败后为指挥官及其家人带来荣誉。
毫无疑问,《血战钢锯岭》结局最令人感动的一点是德斯蒙排的士兵们等他祈祷后才开始拍摄《血战钢锯岭》。原因来自德斯蒙的宗教信仰。德斯蒙是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一名基督徒,这意味着他遵守安息日,即休息的第七天,即以上帝的名义留出一天来祈祷和休息。多斯在战争期间最受批评的信仰之一是,他希望在战争期间也遵守安息日,留出一天来休息和祈祷。
然而,在电影的结尾,那些批评和嘲笑戴斯蒙的人坚持了这一信念,并支持他。在看到戴斯蒙前一天晚上在《血战钢锯岭》中所做的事情后,这些人推迟了对《血战钢锯岭》的攻击,以纪念戴斯蒙的安息日。小队在进攻开始前等待戴斯蒙祈祷,这在现实生活中也发生过。
《血战钢锯岭》的结局对戴斯蒙的现实生活有何影响战争结束后,他的生活只发生了一些变化虽然电影对戴斯蒙德·多斯的真实故事做了一些彻底的改动,但《血战钢锯岭》的结局也省略了一些细节。首先,电影只提到戴斯蒙德因其服务而获得了荣誉勋章,而戴斯蒙德实际上不止一次获得过勋章。事实上,戴斯蒙德还因其在冲绳战役中的受伤而获得了紫心勋章,并因其服务而获得了铜星勋章。其次,电影提到了多萝西 1991 年的去世,但没有提到戴斯蒙德两年后再婚,也没有提到他和多萝西有了孩子。
德斯蒙战后生活中还有一些小细节,比如他患了肺结核,导致他的一个肺塌陷。德斯蒙还经常被人们称为“冲绳奇人”,因为他在《血战钢锯岭》中表现得像个奇迹。因此,《血战钢锯岭》的结局并没有改变德斯蒙的真实生活,更确切地说,是为了更紧凑的戏剧性叙事而省略了一些方面。
《血战钢锯岭》结局的真正含义很简单,就是永远不要根据一个人的信仰来评判他。在整个《血战钢锯岭》中,戴斯蒙因为不愿意夺取生命和拿起武器而遭到嘲笑、欺凌、嘲弄和蔑视。这导致他被每个与他一起服役的人贴上了懦夫的标签,但后来他证明自己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勇敢。这种勇敢都来自于戴斯蒙的信仰以及他愿意拯救生命而不是夺取生命。
这使得《血战钢锯岭》的结局在情感上更加深刻,对这些崇高主题的探索让戴斯蒙德·多斯的真实故事看起来更像是虚构而非事实。然而,影片的大部分故事都是基于现实,影片结局的真正意义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共鸣。从影片所探讨的爱情、宗教、信仰和战争等主题来看,《血战钢锯岭》的结局教会我们不要根据一个人的信仰来评判他,而正是这些信仰促使戴斯蒙德·多斯成为了二战的真正英雄。
梅尔·吉布森在《血战钢锯岭》中对战争暴力的刻画极为残酷,这可能会让很多观众望而却步,但这部电影却是一次情感上强烈的体验,受到了评论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安德鲁·加菲尔德在片中饰演戴斯蒙德·道斯,他的才华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他将故事的中心人物演绎得淋漓尽致。
《血战钢锯岭》获得六项奥斯卡奖提名: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梅尔·吉布森)、最佳男主角奖(安德鲁·加菲尔德)、最佳剪辑奖、最佳音效奖、最佳音效剪辑奖,并荣获最佳剪辑奖和最佳音效奖。
除了整部电影从头到尾都十分精彩之外,《血战钢锯岭》的结尾也被普遍认为是整部电影中最精彩的部分,因为戴斯蒙德·多斯的信念和选择最终发展成为他鼓舞人心的英雄行为,他选择尽可能多地拯救生命。结尾完美诠释了整部电影的主题,观众也对此反应良好,使得《血战钢锯岭》成为2016 年最佳电影之一。
来源:奈飞中国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