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公主中国惨败:不是观众挑剔,是这届童话真的“公主病”晚期

快播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8 01:50 5

摘要:这年头,连白雪公主都能在中国市场栽跟头了!迪士尼新推出的真人版《白雪公主》在北美首周票房轻松拿下4100万美元,登顶票房冠军,可到了中国却惨遭滑铁卢——上映6天票房仅689万人民币,连北美票房的零头都不够。更扎心的是,豆瓣开分2.3,网友辣评:"这公主病得治,

热点概况:迪士尼公主在中国市场"翻车"实录

这年头,连白雪公主都能在中国市场栽跟头了!迪士尼新推出的真人版《白雪公主》在北美首周票房轻松拿下4100万美元,登顶票房冠军,可到了中国却惨遭滑铁卢——上映6天票房仅689万人民币,连北美票房的零头都不够。更扎心的是,豆瓣开分2.3,网友辣评:"这公主病得治,迪士尼也该醒醒了!"

事情还得从预告片说起。当白雪公主穿着露脐装、踩着水晶鞋蹦跶出场时,国内观众直接炸锅:"这哪是经典童话?分明是迪士尼版的《小时代》!"更惨的是,国内影迷发现迪士尼近几年翻拍的经典童话,从《花木兰》到《阿拉丁》,口碑全在扑街。有网友调侃:"迪士尼现在不是在拍电影,是在给公主们办'作精培训班'!"

这届迪士尼,把童话玩成了"霸道总裁爱上我"

说句实在话,迪士尼这次真不是"水土不服",而是彻底掉队了!咱们今天就来扒一扒,为啥白雪公主到了中国就成了"票房毒药"?

第一宗罪:公主人设崩塌,00后根本不买账!

以前的白雪公主多善良啊,现在倒好,迪士尼非要把她改成"恋爱脑狂魔"。电影里白雪公主见王子一面就脸红心跳,遇到危险只会喊"救我",活脱脱现实版"傻白甜"。可现在的00后女生什么世面没见过?前有《梦华录》里的赵盼儿杀伐果断,后有《星汉灿烂》里的程少商怼天怼地,谁还稀罕这种"嘤嘤怪"公主?有网友吐槽:"这公主病晚期,建议直接送医院抢救!"

第二宗罪:东方审美集体罢工,迪士尼还在刻舟求剑!

迪士尼大概忘了,中国观众早就不吃"金发碧眼"这套了。看看《封神》里的妲己,《梦华录》里的宋引章,哪个不是既有东方韵味又有独立人格?反观白雪公主,化妆师愣是把人家画成"假睫毛三米长"的芭比娃娃,服装造型更是槽点满满——上半身露肩露肚脐,下半身穿条水晶裙,这哪是欧洲中世纪公主?分明是迪士尼给网红定制的带货套装!

第三宗罪:剧情摆烂,迪士尼在搞"流水线诈骗"!

现在的迪士尼电影,简直就是"新时代的罐头笑声"。明明有《冰雪奇缘》珠玉在前,白雪公主的故事却被拍成了流水线作业:老巫婆下毒、王子深情一吻、全员合唱happy ending……编剧怕不是AI成精了?更离谱的是,国内观众早被《流浪地球》《哪吒》这类大片吊高了胃口,现在让他们花钱看"童话版PPT",怎么可能不掀桌子?

第四宗罪:短视频时代,观众耐心只剩三分钟!

别说电影本身不行,现在观众的耐心早就被短视频磨没了。您看看《奥本海默》这种3小时的电影都能卖爆,凭啥说观众不爱看长剧情?说白了,迪士尼根本不懂现在的观众心理——我们想要的是沉浸式体验,不是"五分钟必高潮"的快餐式观影。有网友犀利指出:"白雪公主要是放在抖音,开场十分钟没反转,弹幕都得刷'取关'!"

迪士尼该醒醒了,中国观众不是"冤大头"!

迪士尼这次翻车,本质上是一场"文化傲慢"的失败。当他们还在用二十年前的套路讨好观众时,中国影视市场早已换了天地——我们有了自己的神话宇宙,有了更符合本土审美的角色塑造,甚至开始反向输出文化符号。

所以啊,别总拿"文化差异"当挡箭牌。看看人家《鬼灭之刃》是怎么征服全球观众的?人家尊重原著精髓的同时,还能把日式美学做到极致。反观迪士尼,把白雪公主拍成"迪士尼在逃柜姐",这波操作不是"公主病"是什么?

各位看官,你们怎么看?

来评论区唠唠:

- 如果你是导演,会怎么改编白雪公主的故事?

- 你还会为迪士尼的"公主病"电影买单吗?

- 最扎心的一问:国产动画崛起后,我们真的还需要迪士尼吗?

来源:墨子晨风归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