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失孤》到余华英死刑:拐卖儿童,人间至痛!

快播影视 港台电影 2024-12-27 22:34 3

摘要:《失孤》这部电影,赚足了观众的眼泪。刘德华放下天王身段,饰演一个蓬头垢面的农民,骑着摩托车,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失踪的儿子。十五年的寻子之路,风餐露宿,饱受欺骗,看得人心酸不已。

《失孤》这部电影,赚足了观众的眼泪。刘德华放下天王身段,饰演一个蓬头垢面的农民,骑着摩托车,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失踪的儿子。十五年的寻子之路,风餐露宿,饱受欺骗,看得人心酸不已。

但是,《失孤》终究只是一部电影,它展现的苦难,比起现实的残酷,还是差了那么点意思。尤其是相对余华英拐卖儿童,电影的力度就显得更加苍白无力。

银幕之痛,不及现实之殇

《失孤》讲述的是一个家庭的破碎,一个父亲的执着。电影试图通过刘德华的演绎,展现寻子过程中的种种艰辛和痛苦。但是,电影毕竟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它无法完全还原现实的残酷。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父亲的奔波,一些好心人的帮助,以及最后略带希望的结局。

而现实呢?余华英拐卖儿童案,历时数十年,涉及多个家庭,给无数人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痛。她拐卖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而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是无数个日夜的煎熬和绝望。

电影里的雷泽宽,至少还有寻找的动力,而现实中,有多少家庭在无尽的等待中渐渐绝望?

法律之剑,能否斩断罪恶之源?

余华英最终被判处死刑,这是法律对她罪行的严惩,也算是对受害者及其家属的一种告慰。但是,死刑真的能彻底解决拐卖儿童的问题吗?在我看来,这远远不够。

我们不能只看到余华英的罪恶,更要反思造成这种罪恶的社会根源。是什么让这些人泯灭人性,将拐卖儿童当成一门生意?是贫穷?是愚昧?还是监管的缺失?如果我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即使判处再多的死刑,也无法杜绝此类悲剧的再次发生。

反思

《失孤》引起了对“打拐”题材的关注,但是,这部电影并没有真正触及到问题的核心。它只是展现了苦难,却没有深入剖析苦难背后的原因。它只是赚取了观众的眼泪,却没有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比之下,余华英案的审判,更能引发我们对社会问题的反思。法律的铁拳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构建一个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健康成长,让每个家庭都能拥有幸福和希望。

社会的责任

《失孤》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它让我们关注到拐卖儿童这个社会问题。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关注的层面,更要行动起来,为打击拐卖犯罪,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失孤》到余华英死刑,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艺术和现实的差距,更是对人性的拷问,对社会的责任。

来源:书评影评艺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