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文人电影!不愧是日本!

快播影视 日本电影 2024-12-19 12:03 15

摘要:都说日本有匠人精神,什么是匠人精神?无外乎三点要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三个词,十二个字,却苛刻得令人敬畏——要耐得住寂寞,受得得诱惑,克服得困难,数十年如一日,全心全力做一件没有尽头的事。日本匠人精神的代表莫过于“寿司之神”小野二郎,老先生几十年如

前言

都说日本有匠人精神,什么是匠人精神?无外乎三点要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三个词,十二个字,却苛刻得令人敬畏——要耐得住寂寞,受得得诱惑,克服得困难,数十年如一日,全心全力做一件没有尽头的事。日本匠人精神的代表莫过于“寿司之神”小野二郎,老先生几十年如一日的站立在食台前,伺候每一位客人。匠人精神需要坚守,更需要传承,难道日本年轻人也甘愿墨守成规一辈子吗?今天这部电影,或许能给您带来一些答案和思考。

编辑这一词,在许多人眼里充满了神秘色彩。在外行眼里,没事儿成天看看书,在稿子上批批改改,时不时催作者交稿;而在内行眼里,编辑每天要为最新选题、热点话题绞尽脑汁。

编辑要操心的事大到市场发展趋势,小到修改一句话的标点符号。他们的工作看似轻松,可要做到一定高度却少有人能企及,因为枯燥和重复会让很多人半途而废。

影片改编自三浦紫苑的《编舟记》,以编辑一本夹杂潮语的辞典《大渡海》为主线。被视为“宅男”而热爱文字的马缔光也被离职的主编推荐加入字典编辑部。他在编辑的过程中,感受到这本辞典的使命,誓要把《大渡海》完成。

最终,经过了十五年的努力,这本革新的《大渡海》终于出版。电影版由石井裕也执导,松田龙平、宫崎葵主演。电影把一本辞典诞生的过程搬上银幕,没有高潮迭起、震撼人心的情节,却肯定了编辑的功劳,是一部罕见属于文人的热血作品。

作家与编辑是出版上的拍档,合作得宜能把作品推至更高层次。然而,相比起作家,编辑是一份绝对“低调”的工作,“低调”得让很多人对其工作性质有误解,《编舟记》却肯定了编辑的贡献。

很多人都误以为编辑只不过有如中学老师批改作文,替文章改错字,协助作者润饰文章,却完全忽略了编辑在成书过程中的前瞻与策划。

一个真正的编辑,不只执著于字句当中,而是参与策划的工作,像《编舟记》的总编辑,因预见了未来市场的改变与需要,而计划推出一本夹杂潮语的字典。

在出版过程中,编辑的角色举足轻重,像香港诚品书店的一隅也写着:“编辑是书籍的第二位作者”,就书本的出版方向和内容作出决策,更要在整个流程中作出监管。

电影将字典编辑的过程一一呈现,从收集词汇(特意到访不同场合,如交友派对了解潮语)、撰写解释与例句(凭着自己的理解去编写解释,如“右”)、于几十万个字词中选取合适的词语,再逐一输入电脑,到后来的排版、几次校对,甚至选纸等,说起来像是容易,时间却动辄花上十多年,当中付出的心血与努力却是不足为外人道。

谈起热血,很多人或会想起少年励志类或者战争动作类的影片,觉得热血与汗水密不可分,却不会提到《编舟记》,甚至觉得二者无甚关系。然而,《编舟记》正代表文人的热血,他们对重视的事持之以恒地付出,像是经过时间历练的红酒般,看似平庸,喝下去却香纯浓郁。

面对外在的困境,字典编辑部没有迅速被击败,反而愿意坚持,争取机会。起初,字典编辑部已被塑造成一个没落的部门,被其他部门取笑,办公地方被置在公司旧翼的狭小房间,甚至连筹备中的大计划《大渡海》亦险些遭社长中止。

然而,马缔在社长面前坚持完成《大渡海》,更感动了一直对字典编辑显得不太在意的西冈正志,调职换取《大渡海》得以继续。

而且,计划落实以后的十几年寒暑,马缔与同事一直保持冲劲,没有因时间而将起初的热情忘掉。他们日复日收集词卡,进行编务工作。进入最后阶段,发现字典有漏词的情况,马缔宁愿立刻暂停手上的校对工作,连续通宵从头核对目录,也不容许发生错误的可能。

在辞典出版之后,他仍与同事继续收集词卡,并在辞典的记者会中,笑言“明天要开始做修订版”,在外人看起来沉闷的工作,编辑们却始终如一地保持着对文字的热诚。

《编舟记》的热血,没有拳头与力量的比拼,主角只是一如以往地在喜爱的工作中,日复一日地埋头苦干。在旁人看来,甚至在曾任编辑的西冈眼中,马缔的工作简直是苦差,一做还要花上十多年,然而有一班人却是日以继夜,夜以继日地为此付上心血。

电影中,多次问到该如何解释“左右”的“右”字,有言面向西面时,北就是右,也有言“10”字当中,“0”就是右边。

文人的热血,不是见于汗血与肌肉之上,而是翻着字典(或是其他书籍),就是在看似简单的“右”字上,也能看见一班人的心血。从今以后,看书时不应只看封面与内文,更应该翻到版权页,感谢一班编辑为文字花上的青春。

《编舟记》2013

导演:石井裕也

编剧:渡边谦作 / 三浦紫苑

主演:松田龙平 / 宫崎葵

豆瓣8.6IMDb7.3

来源:CHIKI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