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有了家庭,就难以独善其身,即使你是007!

快播影视 欧美电影 2024-11-30 18:24 4

摘要:对于 007 的忠实影迷而言,《007:无暇赴死》无疑承载着独一无二的非凡意义。它不只是 007 系列的第 25 部影片,更是丹尼尔・克雷格告别这一经典角色的谢幕之作,更为特殊的是,它在整个 007 电影的漫长历史进程中,开创性地首次让詹姆斯・邦德走向了死亡。

对于 007 的忠实影迷而言,《007:无暇赴死》无疑承载着独一无二的非凡意义。它不只是 007 系列的第 25 部影片,更是丹尼尔・克雷格告别这一经典角色的谢幕之作,更为特殊的是,它在整个 007 电影的漫长历史进程中,开创性地首次让詹姆斯・邦德走向了死亡。

然而,令人深感遗憾的是,这部影片在诸多关键层面暴露出了作为一部 007 电影的内在本质性缺陷,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它在一定程度上已然偏离了传统 007 电影所遵循的既定正轨,使得众多影迷在观影后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与困惑之中。

影片讲述了退休五年后的邦德,因 MI6 的生化武器落入歹人之手,应 CIA 好友之邀再次为正义出征。调查过程中,他惊悉前女友玛德琳并未背叛自己,且为他育有一女。但问题恰恰在此,这究竟是一部家庭伦理肥皂剧,还是我们所期待的 007 电影?

邦德这一角色的魅力核心在于他的孑然一身、无牵无挂,能在与世界美女周旋后潇洒抽身,风流且无情。他与孩子就如同水火不容,试问有谁会走进电影院是为了看邦德当爹带孩子?这一设定既俗套又荒谬。邦德怎会不知孩子可能成为致命把柄?他不应被赋予这样一个与角色本质相悖的身份,他本应始终孤独地为女王和国家战斗,无需家庭来衬托所谓人性。

(一)邦德之死:打破角色不死定律

影片中邦德被反派 Safin 下毒,靠近玛德琳和女儿便会致她们于死地,毒药还具传染性。于是,为了保护妻女,邦德只能走向死亡。这一情节实在庸俗且严重违背角色设定。邦德本是永远游走在生死边缘却总能化险为夷的角色,他是 “The Spy That Never Dies”。如今却为了家庭而死,这让观众难以接受。

那最后站在楼顶凝视导弹、眼神平静释然的形象,已不再是我们心中的詹姆斯・邦德。《皇家赌场》中的邦德充满粗粝生命力,即便历经磨难也会为国家义无反顾地重返战场。邦德作为经典 IP 主角,有其不可违背的规则,不死便是其一。观众喜爱他,正是因为能看着他出生入死而不必担忧他真正离去,他会受挫但永不被彻底打败,这是他的独特光环与魔力。

(二)玛德琳的败笔:苍白的邦女郎

玛德琳・斯旺这一角色堪称失败。从《幽灵党》到《无暇赴死》,她始终形象模糊。与 Vesper 和 Paloma 不同,我们难以知晓她的个性,无法与之共情,她几乎毫无记忆点。观众对邦德与 Vesper 的爱情深信不疑,却对邦德为何钟情于玛德琳充满困惑。

蕾雅・赛杜虽在其他作品表现出色,但饰演玛德琳却是错误选择。她在影片中表情单一,与丹尼尔也毫无银幕火花。众多烂番茄影评也指出,两位主演间缺乏吸引力,互动尴尬,与《皇家赌场》中邦德和 Vesper 的精彩互动形成鲜明对比。玛德琳的角色单薄,只是 Vesper 的影子,而电影却又将邦德对她的爱情作为核心,实在令人难以信服。

选择让玛德琳这一角色回归便是最大失误,她与邦德的感情毫无铺垫与发展,观众难以突然相信邦德对她爱得深沉。电影中邦德五年后回来倾诉衷肠,可这五年他看似自在,且玛德琳从未给予他足够的抚慰与欢乐。

这段感情线乏味且牵强,强行拼凑之感明显。相比之下,古巴那段情节广受喜爱,而玛德琳却未参与其中,可见其角色的多余。此外,影片继承了《幽灵党》的平庸与烂剧情,却在烂番茄有 84% 的新鲜度,实在令人费解。

正如 Ben Macintyre 所说,邦德是不受社会约束却又拯救社会的独行侠,他魅力非凡却孤身一人,没有过多个人特征却又代表着一种幻想形象。《无暇赴死》的创作团队似乎误判了《幽灵党》的吸引力,导致这部电影陷入如今的困境。

但无论如何,我们心中永远有那惊艳无比、出道即巅峰的《皇家赌场》,它所塑造的邦德形象才是真正深入人心、经久不衰的经典。

来源:莲乡情影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