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他们是功夫片的代名词,是票房的保证,是整个华语影坛的顶梁柱。如今,连预售都破不了200万,"宇宙最强"也扛不住市场的残酷。这不是一个演员的没落,而是一个时代的终结。摘要:曾几何时,他们是功夫片的代名词,是票房的保证,是整个华语影坛的顶梁柱。如今,连预售都破不了200万,"宇宙最强"也扛不住市场的残酷。这不是一个演员的没落,而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一个数字最能说明问题:2024年,没有一部港片在内地突破7亿票房。从《怒火重案》的13亿到《误判》的139万预售,这断崖式下跌不仅刺痛了每一个港片人的神经,更像一记重锤,敲响了整个港片产业的丧钟。
看着61岁的甄子丹还在片场搏命,看着64岁的黄子华还在苦苦支撑,这种感觉就像看着昔日的武林高手在六十岁还要出来打擂台。这不是英雄迟暮的悲壮,而是整个产业的悲哀。
港片萎靡,谁之过?市场变了,观众的胃口变了,可港片的创作思维还停留在二十年前。这就像是在智能手机时代,还在用大哥大的心态做生意。能不失败吗?
记得看《叶问》时,45岁的甄子丹一个转身就能把对手扫翻在地,观众会报以热烈的掌声。现在看《误判》的预告片,大家首先关注的却是:"甄子丹这么大岁数了,还能打得动吗?"
这种心态转变不是偶然。就像一个老字号餐馆,顾客不再关心你的招牌菜有多好吃,而是担心你的厨师还能坚持多久。这就是港片现在面临的尴尬处境。
《明日战记》想玩科幻,《焚城》想拍灾难,结果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为什么?因为他们还在用拍《英雄本色》的思维去拍科幻片,用拍《新警察故事》的套路去拍灾难片。这就像穿着长袍马褂去跑马拉松,注定跑不快。
统计数据刺眼得让人不敢直视:香港一线动作演员平均年龄超50岁。这就像一支军队,将军们都已年过半百,却找不到接班的少帅。
还记得"无线五虎"横空出世时的风光吗?那时候的张智霖、古天乐们,随便一个都能撑起一部戏。现在呢?新人要么北上发展,要么困守电视圈,电影圈门可罗雀。这就像一个曾经辉煌的武馆,招牌还在,但已经很久没有收到新徒弟了。
《误判》提前20天开启预售,这在港片中是破天荒的。但问题是,你换了新瓶,装的还是旧酒,观众能买账吗?
这就像一个老裁缝,他的手艺确实精湛,但如果只会做长衫,在潮牌横行的街头,自然难觅主顾。港片现在就是这个老裁缝,技艺精湛但不合时宜。
所以,答案很明显:要么改变,要么消失。不是观众抛弃了港片,而是港片还没学会用新方式讲故事。就像王家卫的《繁花》,证明了老港片人也能讲好新故事。
但最讽刺的是,当我们在感叹港片式微的时候,Netflix和好莱坞却在疯狂复制港片的动作美学。这难道不值得深思?我们是真的江郎才尽了,还是仅仅是失去了讲好故事的勇气?
港片的未来在哪里?与其天天喊"救市",不如想想怎么"自救"。与其怀念昨日辉煌,不如脚踏实地谋求转型。毕竟,打工人尚且知道终身学习,港片人难道就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
来源:小爱侃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