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年前,《疯狂动物城》像一颗动画界的“超级炸弹”,在内地狂揽15.38亿票房,还把豆瓣评分冲上了9.3分,稳坐动画神作宝座。如今,它的续作《疯狂动物城2》怀揣着“40亿票房梦”强势回归,本想着能再创辉煌,结果刚上映就被观众的差评“砸懵”了。
年前,《疯狂动物城》像一颗动画界的“超级炸弹”,在内地狂揽15.38亿票房,还把豆瓣评分冲上了9.3分,稳坐动画神作宝座。如今,它的续作《疯狂动物城2》怀揣着“40亿票房梦”强势回归,本想着能再创辉煌,结果刚上映就被观众的差评“砸懵”了。
这续作的开局那叫一个猛。预售才几天,票房就超过了2亿人民币,直接把进口片预售纪录给甩在了身后。想看人数都快接近500万了,热度比不少国产强档还高。首日票房更是轻松越过2亿大关,这一连串漂亮的数据,让大家都觉得它这是要朝着“超级大爆”狂奔而去,40亿票房似乎也并非遥不可及的幻想。
但观众的眼光可是雪亮的。还没等电影热乎劲儿过去,社交媒体上就炸开了锅,满屏都是一星差评。大家吐槽的点出奇地一致——中文配音太不靠谱了!片方这次为了搞点新花样,找了大鹏给蛇盖瑞配音,金晨给狸宝配音,费翔给马飞扬配音。这明星阵容是够强大的,宣传的时候也赚足了眼球,可问题在于,配音这活儿,可不是明星露个脸、念几句台词那么简单。
动画里的角色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和情感,声音就是它们表达自我的“武器”。一只慵懒的蛇,声音得透着那股子慢悠悠的劲儿;一只机灵的狸,声音得又快又俏皮;一只威严的马,声音得沉稳又有力量。可这些明星在自己擅长的演艺领域都没能做到尽善尽美,突然跨界来给动画角色配音,哪能精准地把握住角色的精髓呢?结果就是,观众在电影院里听到的不是那些可爱的动物角色,而是明星们自己的声音,完全出戏,根本入不了戏。
其实这也不是动画电影第一次在配音上栽跟头了。几年前《千与千寻》做中文版的时候,也找了当红演员来配音,当时也是被观众骂得狗血淋头,票房和口碑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后来制作方痛定思痛,好好打磨声音细节,才慢慢把口碑给拉了回来。这充分说明,观众不是排斥中文配音,而是排斥那种只注重明星效应,却忽略了配音本质的做法。
更让人无奈的是电影的排片情况。中文配音版在影院里排得满满当当,一场接着一场,可原版场次却少得可怜。那些想看原声的观众,要么得早早地赶去抢那为数不多的早场,要么就只能无奈地退票。家庭观众可能更倾向于选择中文版,毕竟方便孩子理解,但那些核心粉丝才是首周口碑的关键“守护者”。如果他们被糟糕的配音和不方便的排片劝退了,后续的票房走势可就悬了。
动画电影的票房规律其实很简单,首日靠热度和宣传吸引观众,后期就得靠口碑和观众的复购来支撑。现在《疯狂动物城2》首日数据是挺好看,但如果口碑崩了,那别说40亿票房了,就连30亿可能都得靠运气才能达到。毕竟《哪吒2》靠的是深入人心的本土文化共鸣,而《疯狂动物城2》想在全球市场都吃得开,就得先稳住国内这些最忠实的观众。可现在却在配音和排片这些关键环节上掉了链子,直接影响了观众的观影体验和后续的传播效果。
那片方和发行方为啥这么执着于请明星来配音呢?说白了,就是现实所迫。宣传期时间紧张,在社交媒体上,明星的曝光度和话题度比单纯讲配音技术要有吸引力得多。而且对于院线来说,中文版更容易吸引家长带着孩子来观影,买票速度也更快,这样就能在短期内把预售票房冲上去。但他们却忽略了口碑的长期影响力。
其实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也不难。要么增加原版的排片场次,让喜欢原声的观众也能有更多的选择;要么调整配音策略,减少明星在配音中的比重,把更多的角色交给专业的配音演员,而明星则可以利用自己的流量优势来做好宣传工作。
《疯狂动物城2》本身在故事、技术和受众基础上都有很大的优势,现在就因为配音和排片这俩问题卡了壳。接下来院线这两周怎么调整排片,片方能不能及时认识到问题并做出改变,观众的吐槽会不会被重视,这些都将决定它最终的票房命运。现在别急着给它定个“40亿票房”的目标,先把配音这些基础问题解决好,让观众能真正感受到角色的魅力,这才是当务之急啊!
来源:爱琴之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