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片成本据媒体报道为1.65亿美元,看来不难成为今年好莱坞又一部高盈利卖座大片。
有部好莱坞王炸续集,让人期待已久——《魔法坏女巫2》。
改编自经典音乐剧《绿野仙踪》。
第一部全球票房 7.5 亿美元、获多项奥斯卡奖、创造大量高价潮牌周边。
第二部原班人马上阵,好莱坞顶级卡司,女主,A妹爱莉安娜·格兰德。
男主,2025年好莱坞票房收入最高的男演员,乔纳森·贝利。
再加杨紫琼、杰夫·高布伦等。
结果,再度大爆。
北美首周三天票房1.5亿美元(约10.6亿),为今年北美第二高开画票房。
全球首周拿下2.26亿美元,创今年第四高全球开画票房。
影片成本据媒体报道为1.65亿美元,看来不难成为今年好莱坞又一部高盈利卖座大片。
口碑方面,烂番茄新鲜度70%,观众爆米花指数95%,MTC 58分。
相比第一部的88%、95%、73分下降不少。
但更糟的是影片内地口碑。
当年北美口碑票房大爆的《魔法坏女巫1》豆瓣评分就仅为6.9分,内地票房1532万。
从豆瓣第一轮反馈看,续集口碑看来远不如第一部。
第一时间去看了,结果如何?
今天就来说说这趟「好莱坞魔幻之旅」——又一部商业上成功、艺术上失败的续集。
续集之所以能存在,是因为第一部成功太大、太赚钱;而之所以口碑下跌,也是因为第一部太成功。
那就让我们在12月24日影片内地上映之前,看看影片中的好莱坞魔法,为何失灵?
01 梦幻奇幻片开局先说一点,就是作为绿野仙踪前传的《魔法坏女巫2》,严格服务于《绿野仙踪》和原版小说和音乐剧的既有剧情。
《魔法坏女巫1》之所以成功,在于在舞台感与电影感之间找到平衡。
影片照搬音乐剧上半部,原剧上半部分质量过硬且抓耳的名曲一大把,角色塑造也很经典。
导演朱宏伟巧妙地将舞台剧的精髓搬上银幕,保留了原作的宏大叙事,同时增加了电影化的视听语言,摄影与美术的精细构建下,影片情绪一路上扬到结尾达到情绪高潮,观众既能看到音乐剧的美妙节奏,也能获得电影的沉浸式视觉体验。
影片兼顾了娱乐与叙事口碑大爆,而强大的 IP 粉丝基础几乎确保了商业成功。
到了第二部,导演再度用特效构建出了一个完整的奥兹国,也延续了第一部看几乎无可挑剔的视听效果。
影片一开场,一种色彩鲜亮,童话梦幻的气息就扑面而来。
第一部讲述了奥兹国两位好女巫艾芙芭(辛西娅·埃里沃 饰)与坏女巫格琳达(爱莉安娜·格兰德 饰)在西兹大学结为好友,但随着与奥兹国大巫师的邂逅,友谊走向十字路口,二人面临着截然不同的命运之路。
续集讲述的,显然就是第一部结尾戛然而止的奥兹国终极大战。
当大巫师卸下伪善面具,古老预言被唤醒,邪恶势力卷土重来,魔法冲突全面升级,昔日挚友被迫分踞光明与阴影两端在命运交汇的路口,艾芙芭与格琳达为何彻底决裂,又有怎样各自的命运抉择?
最后故事接上《绿野仙踪》。
电影想要表达的主题很多,权力冲突,爱情等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两位女主真挚的友情。
相比第一部,第二部基本上是好女巫格琳达为主角,讲述了她从一个生活在虚假泡沫里的女孩成长为一个真正的领导者的故事。
必须称赞导演把A妹拍得太美了,无论服装和造型,每件裙子,甚至耳环、王冠,都那么夺目绚烂。
A妹的表演也在线,将这种很容易遭人讨厌的做作角色演得如此自然、充满光彩。
尤其是婚礼被毁后后一个人坐在狼藉之中的场景美得令人心碎。
整部续集都维持着华丽、庞大与高度专业化的工业水准,导演朱浩伟在景设计上也毫不手软,无论是格琳达的房子还是婚礼场面都极尽奢华,让人眼花缭乱。
从场景服装到摄影,电影都给予了观众超出舞台剧的视觉享受。每一帧都像油画。
还有许多舞台无法表现的小动物更是萌出血。
金曲的「卖相」也不赖。尤其听到“For Good”,足以让观众眼眶湿润。
到最后,奇幻感、治愈氛围也渲染得很到位。
奥兹国、女巫魔法、绿野仙踪的结合,让整部片子带有一种柔和的梦境质地。
影片也透露出一种巨大的史诗野心,特效更宏大、色彩更密集、布景更繁复的本片,显然想创造一个真实又富幻想色彩的梦幻国度。
梦幻场景、歌曲疗愈、视觉诗意,怎么看都是理想奇幻片的模样。
02 浪漫奇幻的失效然而,怀着满腔憧憬看完,我却大失所望。
虽然能看出编剧把故事和《绿野仙踪》衔接起来的努力,但一部主打「浪漫友情」的电影,居然让人完全感受不到多少友情,而更多是好闺蜜为男人互扇巴掌的奇幻三角恋。
最大问题是撑不起野心的故事。
不到3小时的音乐剧,被拉成为总长度5小时的两部曲,情节稀疏还不是最大问题,最大问题是本就剧情马虎的音乐剧下半部,却偏被主创改编为一出想要颠覆经典的黑暗奇幻史诗。
而为了对接《绿野仙踪》,导演又必须交代稻草人、铁皮人、弱狮子的出世等与主线不相干的情节。
结果就是整部影片大而无当,充满了各种没有逻辑、难以理解的情节发展。
很多情节和转变都是硬来,看得观众满脸问号——
谁能告诉我为什么两位女主深情厚谊,所以要睡闺蜜的王子未婚夫,还要跟你未婚夫私奔?
为什么两女主为王子在妹妹尸体旁大打出手互扇巴掌?
又为什么两位女巫刚才还在互扇耳光,忽然一下又握手言和、深情对唱了?
Nessa怎么就被飞来的房屋砸死了?大反派又为什么因为她的死良心发现远走他乡?
还有我最无法理解的问题:杨紫琼的角色前面那么拽,怎么就突然被叼走了,她到底有没有魔法啊?
相比第一部至少讲明白了一个故事,第二部主创越是想呈现比第一部更深的黑暗、更大的压迫、更宏大的群众狂热、越悲剧的艾芙芭的注定失败,越是剧情癫到观众难以理解。
剧情都这样了,几个主角当然立不起来。
A妹的女主设定非常单薄,演到不令人讨厌已经很好了。
杨紫琼的角色下线莫名其妙,但对此人设又没有任何解释,奥斯卡影后也不好使。
第二个问题,是绚烂失效。
前面说过续集延续了摄影与美术精雕细刻、制作宏大壮观之类的优点,但绚烂不等于延续了第一部的审美。
实际上整部续集都被自身过于宏大的野心压得喘不过气来:象征镜头过多、主题寓意过重、CGI 过度使用登等,都令影片的宏大瑰丽中充满了混杂的回响。
最终影片也难以复制原剧的黑暗童话氛围,甚至徒留华丽的噱头。
并且片中大量唱段的内容都十分重复,唱了半天来来回回说得是一样的东西,叙事推进和人物塑造几乎原地不动。
更关键是第二部的歌还不如第一部好听,只有音乐剧拿过来的金曲依旧出彩。
当然最令人尴尬的还是华丽特效下打造出的经典段落:男主和女二一边亲一边起飞,最后升空对唱又降落到床上。
能看出创作者的用意是想要用奇幻特效表现爱情的跌宕起伏,结果却让观众的心七上八下。
最后是主题过于宏大。
大概是因为第一部的成功,续集野心不再停留于舞台经典的再现,而是试图将奥兹国的虚构历史升格为一部奇幻史。
强行加上各种隐喻,成为暗喻反肤色、物种歧视,以及解构人类霸权主题、舆论文化分裂,乃至代入美国现实种种。
可惜一切主题,大都是蜻蜓点水带过,缺乏可信的细节和充分的情绪感染力。
最后故事也只是停留于口号和鸡汤式的言语和解,让人完全代入不了角色。
一直到最后,也感受不到任何有效的叙事积累,更像是不断堆砌新的奇幻场景后,用外力推动角色走到故事的终点。
整部电影更像一幕画面明艳可爱,故事野心勃勃,但却失真又失衡的儿童舞台剧。
它或许能让北美和欧洲观众再度买单,但中国观众第一次就不受落,这次恐怕就更难了。
强劲的阵容,大热的续集,新颖的奇幻概念,怎么能拍成这样呢?
对于不喜欢影片的观众来说,就算只是来听唱歌的,也要被迫忍受很多尴尬难忍的桥段。
回看影片起点,就不难发现问题所在了。
本就不复杂的情节,不仅被强行分成两部,续集还要因为第一部的成功,强行注入巨大的史诗感。
因此,美术、摄影都很精致,但观众根本无法沉入进去。
仔细想想,这似乎也不是一部电影的问题。
相信大家都有所体会——这几年的好莱坞越来越依赖经典IP,而一旦第一部电影成功,必然续集一部接一部。
《魔法坏女巫2》无疑会在票房和商业运作上取得成功。
无论剧情质量如何,粉丝自发的“集体观看”行为都足以保证巨大的票房。
但这更像是一场集体情感消费,而非文化消费。
所以它当然只对原作粉好使,而遥远的中国观众则必然对影片的情怀魔法脱敏。
实际上如今的好莱坞大片,不仅佳作数量变少, 内地票房也越来越不能打。
究其原因。从观众角度看,新一代观众越来越理性、清醒,不再一股脑地为好莱坞大片买单。
而好莱坞创作的退步,也让观众更没有理由继续支持大而无当的大片。
毕竟一部好莱坞大片既无法提供观众需要的爽感,也难以与新一代观众完成共情,有的只是与闺蜜未婚夫吻到一起,又在歌声中起飞降落床上的魔幻真情。
如此奇幻、失真的情节,如何让观众感动?
也就难怪,好莱坞大片,正在内地市场,逐渐失去所有的魔法。
来源:肥罗大电影一点号